「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生态号按】人类不能没有记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有一批默默无闻的智识分子以新角度、多视野打开记忆之门,揭开档案领域一幕幕鲜为人知的往事,书写着中国记忆。生态君曾与傅华、邓小军、刘守华、何力迈等国内档案界著名学者合作,记录了其中10位智识分子书写中国记忆的艰苦历程,愿与各位分享

尽管费了一番周折,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夏白鸽收获却很大,从中国和欧洲收集到的丰富的档案资料,使他顺利完成了《隐藏的宫廷档案》这本书稿。在这本书中,夏对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这一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了详尽研究。

「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在此之前,史学界虽然对“五大臣出洋考察”并不陌生,有一些考察背景的介绍文章,但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档案史料。实际上夏白鸽触及这一问题时也没有想到资料特别缺乏。

夏白鸽的这一研究缘于1993年他准备着手的博士论文,论文写的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他的思路是沿着上个世纪韧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展开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1902年清政府推选新政运动,1904年日俄战争,光绪派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等。本以为五大臣在德国等欧洲国家考察,会有很多资料,外国人对此也研究透了,可当夏去查找资料时却发现没有学术报告涉及这一历史事件,他去问系主任,这位著名的汉学家居然不知道五大臣考察这件事,汉学家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当初,除了“走向世界丛书”中收录的考察大臣的日记以及史学界有关“五大臣考察的历史前景”等少量研究成果外,夏白鸽手里没有更多的资料,于是,他把注意力放到了对五大臣考察的调查上。

「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1995年,夏白鸽拟定了一个调查计划。他说:“我就通过蛛丝马迹,先把五大臣考察路线弄清楚,他们来到了哪些国家、哪些城市。发现他们考察了德国14座城市,我就给每个市长写了封信,请求他们帮助寻找这些档案。没想到他们这样热情,马上就把我的信转到了他们所在的市档案馆,很快我就收到了回信。回信真有意思,有的是市长亲自写的,墨尼黑市市长说,你简直就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面貌,他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当然写了一些赞扬的话感谢的话。有的是档案馆馆长,说是受市长的委托回这封信,我们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很感兴趣,我们尽我们的努力把现在能找到的档案提供给你。陆陆续续各地的档案资料就给我寄来了,有报纸剪报,有城市的档案资料,有城市的安排考察团的计划等。有的档案馆找不到档案资料,但找了当年的报纸报道,比如多塞尔道夫是个很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个艺术城市,那个档案馆真热情,写了很长的信,他说他把报纸上当时查到的很多资料,进行了对比,告诉我他们参观这个地方,哪些地方现在在,哪些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了,不在了,他都一一找出来。这下我就开始有信心了。”

黑森市档案馆馆长在给夏的信中说:“请允许我以市长女士的名义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怀有浓厚的兴趣看到了关于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德国的情况。您的研究涉及到德中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有价值的新的有中国特色知识。”

「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夏白鸽又给德国国家档案馆写信要求查找资料,结果没有找到。正当遗憾之际他偶然看到一篇原东德人写的文章提到保存的有关青岛殖民地档案,便试着写信到原东德国家档案馆找线索,一位友好的老太太回信告诉他说找到了有关档案,并已给他准备好欢迎随时去看。夏白鸽安排了一个日程前往波茨坦,不成想这个档案馆已被合并到德国国家档案馆,正在搬家。馆里一位热情的主任知道他的来意后亲自驾车把他送到西柏林的一个美军基地,档案暂存在那儿。三大黑铁箱布满尘埃,夏一页一页翻阅,里面有价值的档案太多了,他无法顾及更多,当翻到第二箱时,他想要的东西找到了。当年德国政府专门组成了一个小组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井对考察团在德国的考察进行逐日记录。找到的正是这一详细记录,激动的夏白鸽请档案馆将这80多页文件复印,档案馆方面很快就复印并寄给他。

夏白鸽说:“因为我已找到了德国的档案资料,然后到英国去,到法国去,我给瑞典驻德国的大使、挪威驻德国的大使写了信,都得到回信。”

夏白鸽从考察大臣的日记中了解到,他们当年还看过西方的歌舞。为了弄清他们所看的歌舞情况,他给柏林的国家歌剧院(以前的皇家歌剧院)写信,剧院的两个小姑娘把当年每天上演的所有剧目都查了出来,给他回了信并寄了剧照。夏确定了考察大臣哪天哪个晚上看的是《卡门》。在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的人听夏说明来意,非常惊讶:“什么时候?1906年中国人到我们这儿看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剧院的人也帮他找出了当时的材料。在英国,考察大臣当年看了《灰姑娘和水晶鞋》。

「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夏白鸽还在德国著名化工企业巴斯福找到了相关档案资料,有当年企业所在地市长发的邀请信、参加人员的名单、日程安排、菜单、音乐会的曲目单,材料上还有中文。西门子、爱立信等企业也都留下了考察大臣的足迹和记录。

查找档案是一件费力而又有趣的工作。在欧洲,夏白鸽查到的档案基本上搞清了五大臣考察活动的内容。另外还有许多档案资料是在国内找到的,这些档案对他了解中外关系、考察背景和“考察成果”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夏白鸽必去的地方。他翻阅了大量“外务部档案”、“端方档案”,以及一史馆出的《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历史档案图录》、《清末宪法草案》等史料汇编。在查档中,他发现了一封至今没有开封的比利时国王给光绪皇帝的信。他也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了重要档案。一些上个世纪初的新闻报纸如《时报》、《大公报》、《伸报》等资料也给他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信息。

从其他档案中夏白鸽了解到有一份重要的文献《列国政要》,他费了很大劲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查到了这一文献。133卷的《列国政要》是考察大臣回国后写给光绪皇帝的报告,并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出版,这是考察活动的一个直接结果。这份报告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税务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对比。

夏白鸽说,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没有被学术界利用,不向人们介绍,是很可惜的事。

查到了如此丰富翔实的档案,加上参考众多近代史著作和其他史料,夏白鸽对五大臣出洋考察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隐藏的宫廷档案》很快也就出稿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清政府派团出国考察的背景,第二部分是考察内容的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对考察结果的分析。

光绪派大臣历时半年的出洋考察是清政府全西了解西方现代文明的一次考察活动,内容包罗万象,代表团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荷兰、俄国。1908年又有一个代表团前往日本、德国和英国考察宪法。

「书写记忆的智识分子」夏白鸽:拂去历史的尘埃

夏白鸽说:“考察大臣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是西方各国的政府制度,我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一份当时的中国驻英国公使写的报告,当时英国人觉得中国人来考察是不是就是个走马观花.因为中国过去也提出过要改变什么制度,他不相信,这个公使就跟考察团商量之后,为了打消英国人的偏见,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哪一天讲什么题目,请英国的法律专家教育专家行政专家等等来讲,上午讲课下午参观,每天安排得非常非常满,后来英国授予裁泽博士学位,授予其他考察大臣文学学士学位。法国经过多次革命,法国人把每一部宪法都讲出来是怎么回事,考察大臣记得非常详细。教育、文化、经济等也是他们考察的内容。考察大臣参观了70多所学校、包括几乎欧美所有的名牌大学,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扫盲班,他们考察了各国的政府部门、军队、医疗机构和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公园甚至监狱。他们还考察了110家当时世界上显著名的企业,旅游设施和水利建设也是参观内容。”

考察大臣回来后向光绪和慈禧呈报了《列国政要》,并为推动改革发挥了他们的作用。1906年9月.光绪皇帝发布诏书实行预备立宪,清政府制定了一个详细的13年改革计划。夏白鸽认为,除了清政府自身的改革愿望外,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激进的立宪派不满意这—计划,希望一步到位,加快改革进程,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清政府无法控制局势,最后辛亥革命爆发。

通过研究,夏白鸽还澄清了一些过去错误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考察大臣是去游山玩水,为讨好慈禧太后欢心买回一批动物(后来兴建了北京动物园)。夏则认为,考察大臣在考察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公园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个思想,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他们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就说,政治的本源原来就在于教育,我们要实行法制,执法的是人,守法的也是人,如果国民素质不提高,少数人去改革,多数人去破坏,改的结果还是破坏掉了。

《隐藏的宫廷档案》利用大量的档案史料为人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再现了上个世纪初的社会变革景象。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夏白鸽留校做中外文化交流工作,1989年前往德国,最初从事中德儿童文学比较研究。

夏白鸽说,还有一些线索需要进一步查找,当年德国政府为考察活动拍了一套照片分送给考察大臣和慈禧,还给清政府提供了8份详细报告,慈禧在送五大臣出洋时有一个详细谈话。如果能找到这些档案,还能挖掘更深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