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1943年8月德國在庫爾斯克的“坦克大戰”中慘敗,徹底喪失在蘇德戰場的主動權,蘇聯紅軍開始追著納粹打的“歷史”。然而就在蘇聯人節節勝利之時,海上的英國、美國慌了,這兄弟倆擔心蘇聯趁著打德國的機會,將德國在歐洲的勢力完全納入自己的懷中。

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於是在經過“精打細算”之後,英美決定加速1943年6月26日起開始具體規劃的“霸王計劃”——英美聯軍擇一個“黃道吉日”登陸法國,跟蘇聯搶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1944年1月23日“黃道吉日”的具體指代被確定為了1944年6月5日,進攻方向則是諾曼底,其中美軍負責打下地處諾曼底西部科湯坦半島的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

6月20日美國由3個師組建的突擊隊,按照原定計劃順利突進到了瑟堡城外8公里處,將整個瑟堡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從戰略觀來說瑟堡已成甕中之鱉。

而此時此刻的德國瑟堡守軍,由於在阻攔美軍殺入科湯坦半島之時,就已把主力消耗殆盡,留在城中的僅為城防司令施利本將軍強行將後勤人員編入作戰序列組建的4個“雜牌”團。

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登陸後的英美聯軍受到“夾道歡迎”

然而雖然瑟堡的兵力不是特別足,但是並不代表它是塊“軟骨頭”,城內囤積了大量的重火力物資。運用這批物資施利本豪氣的佈置出了20個炮連,其中有15個手持的是口徑150mm的重炮。

6月21日美軍向瑟堡發出了勸降廣播,廣播的內容大致為英美聯軍已經全面控制了諾曼底地區,瑟堡已處於孤立無援的絕境,出於人道主義原則希望城內守城的德軍放棄抵抗。

但“遺憾”的是德軍並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在柏林總部的要求下選擇死守待援。此時德國柏林方面計劃自對抗蘇聯的東線,抽調黨衛軍第9、第10裝甲師投入法國戰場,扭轉潰敗的局勢。

6月22日出於急需瑟堡港口作為已登陸英美聯軍的後勤支點考慮,美軍一口氣出動了500架次戰機,對整個瑟堡進行地毯式的轟炸,拔除了該城絕大多數城防工事。

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6月24日經過2天的戰鬥,瑟堡守軍打光了所有的預備隊,敗局再無任何扭轉的機會。但是司令官施利本將軍並未就此決定放棄抵抗,他向柏林拍去了一封“催淚”納粹三軍的電報。

電報大致的內容是為“出於鼓勵守軍將士堅定死戰到底的決心,希望柏林方面能夠空投鐵十字勳章”。這封電報不要槍彈,只求鐵十字勳章,施利本將軍希望“精神勝利法”能夠創造奇蹟。

但是遺憾的是這個奇蹟並沒有降臨在作為二戰發起方的德軍身上,25日美國海軍派出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對瑟堡進行最後的“炮擊”。

數不清的炮彈從海上如同雨點般的擊打在瑟堡的重炮陣地,至此瑟堡再無有力的防禦措施。當黃昏降臨之時,美國軍隊全面衝進了瑟堡城區。

諷刺的是那位要用“精神勝利法”戰勝美軍的施利本將軍,在26日選擇走出指揮所向美軍投降。

這支德軍被美軍包圍,覆滅前提了個“催淚”納粹三軍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