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了米粉,就控制了粮食,或许这就是桂林人的思维方式

控制了米粉,就控制了粮食,或许这就是桂林人的思维方式

广西容县,古属梧州府,民国年间,容县盛产三大特产:沙田柚、干米粉、抗日将军。1993年《荣县志》记载:米粉品种分榨圆粉和蒸切粉两种。清光绪年间,全县生产榨圆粉的有300多家,后来产品从县外运人销售,县内生产减少,解放后直至1978年后才恢复发展……干切粉是将蒸粉皮稍晾干后用脚踏切粉机切成粉条,再晒干后捆成小扎,可以远距离运销。解放后至1980年以前县产米粉以这个品种为主,由粮食部门委托一些生产队加工。榨圆粉生产发展后干切粉逐渐减少生产。

容县人有“容县容天下”的胸襟。民国时期,容县走出一批军界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77名之多,这些将领们晚年政治取向各不相同,但在抗日战争中,均立下过汗马功劳。

在众多容县籍将领中,黄旭初(1892-1975)最为特殊,由于长期担任行政职务,被授予“特选上将”衔。黄是杨村镇东华村人。晚睛秀才,民国三年(1914)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与李宗仁是同学。由于成绩优异,得由学校保送,人北京中国陆军大学第4期深造,民国六年(1917)3月毕业回桂。同年5月,广西创办新军,成立陆军“模范营”,委派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马晓军为营长,黄旭初为该营上尉连长。黄绍竑、白崇禧则在该营充中国连副。三年征战下来,黄旭初只混到在南宁的广西军政署做个小科长李宗仁占据玉林后,便请他出任新改编的“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的参谋,后升“定桂军”参谋长。

民国十年(1921),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桂军兵败,李宗仁因祸得福,一是他因长官战死而获得到火线提拔,兵败玉林途中,又收留了许多被粤军打散的残兵,扩大队伍后接受陈炯明收编,升任粤桂边防军三路军司令,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最终失败,桂军群龙无首,各地大小土匪流寇占地为王,玉林地方士绅恳请李领兵驻守。就这样,李不费一枪一弹,“轻易得到了广西东南部的玉林五属及容县、贵县共七个县”。他在回忆录中很自负地炫耀说“这七县经过了一番整顿,贪污绝少,土匪敛迹,现出一片升平气象。以之与广西其他各地土匪如毛,贪官污吏及不法军队鱼肉人民的情形相对照,这七县算是一块乐土……孰料此即我日后披荆斩棘,削平群雄,统一广西,参与北伐,使八桂子弟足迹远达山海关的起点。”

控制了米粉,就控制了粮食,或许这就是桂林人的思维方式

容县真武阁(网络图片)

李宗仁是用什么方法让他所操持所辖七县成为“乐土”的呢?黄旭初功不可没,李宗仁对其评价是“黄君老成练达……谨小慎微,应对如流,全军赖其辅导,上下归心。嗣后我军竟能戡平八桂,问鼎中原,渠早年主持戎慕,为本军打下良好基础之功,实不可没。”黄绍达后来主政广西19年,广西能在民国年间成为“模范省”,与黄的个人能力无不关系。通过下面这道“严禁走私米粉”的条例,当能管窥黄旭初治桂手段之一斑。

《容县暂禁制造各项米粉办法》

(一)严禁属内住户制造及售卖各项米粉并禁运出口。

(二)如有贩运邻县米粉入境销售者,须将确实来历凭单先到该区团局及商会或分会报销,验明重量相符,登记清楚,方得销售,否则以未尽论。

(三)无论何人查验违禁之各项米粉,须送该区团局或支局办理,将该项米粉全数没收,以半充该局公用,以一半给赏举发人,仍由该局呈报本府备案。

(四)各村甲长均有查禁责任,倘所管村甲内再有违禁制卖各项米粉情事,并不自行举发报局,致为他人发觉者,即以故意隐底论,拘案究做。

(五)属内尚民如存有以前制之米粉未曾卖完者,只准自己用完为止,不许再制再卖,以杜籍口。

(六)以上各条,自十一月二十一日施行。

初读这个《办法》条例,感到很费解,为什么对一个县的米粉生产如此严苛呢?莫非新桂系都是“米粉控”,抑或是容县人黄旭初认为他们家乡的米粉工艺独特,担心流失?

该《办法》没有注明年份,来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初出版的《广西省农村调查》一书,资料来源于1933年以前,正是李宗仁、黄旭初从治理玉林到建设新广西这一阶段的产物。

教科书和影视剧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误导,即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或南京政府,都是只会打仗的,甚至让人觉得,那些日子,中国根本就是无政府状态。

其实不然,从这本书的成因与容县政府颁布的这个法令可以看出,尽管艰难,尽管混乱,但政府仍然运转,议会、科研、行政……各种机构都在运行着。例如,组织编写这部书的便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于

二十二年十二月派岑德彰、汪世民、苏甲熏、羊冀成四君到广西,鲁成、王杰二君到云南去作一个大概的考察”后,出具的报告书。全书分类详细,数据丰富,内容翔实,可谓有关广西农业社会的一部小百科。

控制了米粉,就控制了粮食,或许这就是桂林人的思维方式

容县卷粉(网络图片)

民国二十年(1931)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内各派系谋求妥协,桂系亦跟南京议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4月,李宗仁出任广西缓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省主席黄旭初成广西新三巨头。自此至抗战爆发的5年以桂系一方面“自卫、自给、自足”及“寓供兵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透过创立学校、改革税收、清乡建设广西;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则对蒋介石堵截红军的要求阳奉阴违。调查团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到广西开展工作的。对于这个《容县暂禁制造各项米粉办法》,调查者的解释是:

全省人民,百分之八十从事于粮食生产的工作,所产食料,并且右少数可以运销省外,看来已经无须忧其不足,但是一查全省民众维持民食,呈请政府出口的事,差不多年有所闻,民国十五十六两年内,总可算是桂省民众休养生息的时候,而民国十七十八两年间,各地呈请政府禁用粮食熬酒的竟有四十八起之多,政府方面,一有这样禁令,可见全省的粮食,并未充足有余,且因人口增加,及灾害歉收等关系,面时起粮食恐慌。”

控制了米粉,就控制了粮食,或许这就是桂林人的思维方式。这个管理思路至今仍有预存,现代桂林市政府对物价的控制,首先就是对米粉价格的控制。民国二十九年(1930),时任广西省长的黄旭初主持编修《平乐县志》,收录有“油茶米粉”条目,特别强调“炸粉,即圆条滤米粉”,也就是今天的桂林米粉。说新桂系是米粉控,倒也没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