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翰:領航新金融 開“鑫”更放心

金融從經濟分化而來,被大家稱為經濟的“血脈”,而金融的“血脈”意義早已暗藏在字面中。“金”,一種貴金屬,歷史上有貨幣的職能。“融”,為鬲+蟲,鬲,古代燒水煮粥用的一種器皿,鬲內的蒸汽一股股上升頂開蓋子,像蟲那樣湧動,生機勃勃。“金融”,通俗地說,就是資金的流動融通,血活了,整個經濟就有活力,就動起來了。

貨幣作為金融的載體,經歷了實體形態的多次演變。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滲透,貨幣正實實在在地由有形紙幣向無形數字形態演變。這其中,繞不過互聯網金融,也就是新金融。時代進步需要人才推動。在新金融領域,我帶領團隊創立了開鑫金服。探討創業史,可以回溯到24年前。

創業:遇見人生的另一面

1994年9月,我考入東南大學貨幣銀行學專業,也就是現在熱門的金融學。因為家人從事會計工作,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我對數字、賬單這些東西比較敏感,在別人看起來有些複雜的賬本,我卻瞭然於胸。那一年,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成立,中國也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人生的際遇很奇妙,之後的工作生涯與國開行、與互聯網產生了如此深的交集,好像早在1994年就已經定下。

1998年,大學本科畢業,為了使所學的金融知識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我繼續在東南大學深造,碩士研究生階段主攻產業經濟學。後來,又繼續攻讀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將學術外延拓展到管理學。

創業對我來說,可以說是老本行的新徵程。2003年,作為單位引進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我進入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2003年到2013年,國開行的使命、願景、價值觀讓我印象深刻,也逐步加深了對開發性金融理念的認知。

聊到轉型,幾年前,一些朋友經常問我,為什麼放著國開行的工作不幹,要進到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東奔西跑的,我想說,與互聯網金融結緣,不僅是我個人的判斷和選擇,其實也是國開行的創新和嘗試。

就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金融領域,就是人們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與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互聯網金融對於解決這一矛盾並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2011年12月的一天,我陪同國開行江蘇分行領導去總行參加中小企業融資專題會議。會上,董事長向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能否借鑑網絡借貸的理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求江蘇率先試點。正是那個會議,我開始接觸互聯網金融。

所謂“創業”,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以前沒幹過的事情。這次會議之後,江蘇分行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我負責的處室受命開展具體工作。在開鑫金服組建的時候,“互聯網+”的浪潮正不斷地推進,各行各業都在快速擁抱互聯網,發展出一批新興企業。可以想象,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必將觸發一個更龐大的創新空間。

那時,主動從銀行處級職務進入新金融行業的人還不多,可能是屬於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工作性質完全變了。各個方面都有不確定性,變化比較快。金融本身就是賺著風險管理的錢,“風險”本身就意味著不確定。

找人、尋錢、定戰略,創始人要幹好的三件事情,實實在在地擺在了面前。有時我跟同事們開玩笑,現在就像帶了一個旅行團,到一個連我也沒去過的地方,從我的分析判斷來看,那裡風光很好,我要帶著你們一起去。

執著:內煉風控外修品牌

“互聯網金融,通俗地說,一頭鏈接互聯網,一頭鏈接金融。註冊前的一年,七八位技術成員組成的科技團隊,就開始在臨時的辦公地點寫代碼、搭建系統。現在,公司的科技相關人員已經佔到總人數的近二分之一。

2012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開鑫金服正式註冊成立。成立以來,一直以“支持實體,服務百姓”為目標,以“高效鏈接金融需求,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為己任。作為江蘇互聯網金融行業規範發展的典範,公司目前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

很多人認為,做金融是一件很光鮮的事情,有富麗堂皇的辦公室,隨便一開口就是幾個億,賺錢也相對容易,但對於開鑫金服而言,這和我們做互聯網金融的目標並不一致。

風險控制,是任何一家金融公司都不敢忽視的問題。到公司以後,我們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要求人人都要樹立風險意識。不僅項目是否逾期叫風險,還包括操作風險,這些都可能是一票否決的事,比信用風險危害大的多。像在銀行,如果開了一張假保函,那就嚴重違規了,所以需要加強內控。

如何才能切實為普通的投資人和中小企業服務,滿足他們多元化的金融需要,既享方便快捷,又有安全和收益呢?我想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在互聯網時代,你不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投資體驗,更能夠擁有收益和安全更加匹配的投資和融資的權利。

對內強化風控意識,對外,我們有著良好的品牌口碑,穩健合規成了關鍵詞。2015年7月,開鑫金服收穫了由國開金融領投的2億元天使輪增資,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同時部署品牌升級,強化金融科技服務核心競爭力。

目前,開鑫金服在旗下設立了獨立法人機構“開鑫貸”和“開金中心”,分別從事網絡借貸和金融資產交易業務。開鑫金服則主要為旗下子公司、供應鏈合作伙伴提供系統開發、產品與風控模型設計等服務。

2014年,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大四學生和四個小夥伴謀劃著在校園裡開一家咖啡店。缺乏啟動資金,他們跑遍了南京的各大銀行,均被拒之門外。就在走投無路之時,有校友向其推薦了開鑫貸,最後她成功貸款,咖啡店順利開張,如今在校園裡擁有著頗高的人氣。類似這樣幫助初創企業或者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案例屢見不鮮。

從最初設立時的十幾個人,到今天兩百人的團隊,實現了成交量突破十億、百億、千億......2015年7月,公司內部慶祝成交破百億,從零到百億,我們用了兩年半。今年1月,又經過兩年半,累計成交量再上了一個數量級,突破了一千億。

我經常和員工們強調的一句話是:在發展的速度上,我們不是最快的,也不爭第一,但在發展的質量上,我們非爭第一不可。目前,開鑫貸及開金中心已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43000多家次,年化綜合融資成本不斷下降,去年平均僅為7.89%。成立六年來所有項目均按時兌付,累計為投資人創造了超20億的收益。

創新:發力供應鏈金融計劃

在國開行工作的十年間,長期從事小微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工作。創業的六年裡,我深知新金融領域不斷創新的必要性。

2017 年底,開鑫金服與我國最大的第三方整車物流企業——長久物流合作,通過科技輸出與定製化服務,佈局供應鏈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自此,公司將“供應鏈金融計劃”提高到了戰略性地位。

所謂“供應鏈金融”,簡單而言就是(融資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圍繞核心企業形成風控生態圈,同時提供更靈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雖然金融本身並不直接產生價值,但是它是經濟的血脈。血活了,整個經濟就有活力,就動起來了。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說,就是促進“血液”的活力。在網絡借貸業務穩步發展之外,公司正發力供應鏈金融計劃,希望進一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近期,由開鑫金服研發的供應鏈系統上線,實現了供應鏈融資全流程的線上化。依託該系統,供應鏈企業可以高效、準確地進行數據交換進而實現風險控制,不必依靠線下繁瑣的紙質文檔,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

截至2018年8月31日,開鑫金服旗下開金中心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平均年化融資成本在8.01%左右,為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服務的核心企業包括三房巷、華西集團、陽光集團、法爾勝、長久物流等,覆蓋物流、紡織化纖、家電製造、環保等實體經濟領域。“供應鏈金融計劃”讓這些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嚐到了“甜頭”。

2018年9月7日,開鑫金服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金融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華網等知名財經媒體記者走訪了供應鏈核心客戶——華宏集團,實地感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華宏集團的上游原料供應商——江陰市久昌貿易有限公司,和國內眾多中小企業一樣,一直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困擾。在得知華宏集團和開金中心開展了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後,江陰市久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李洪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開金中心的客戶經理,並順利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的方式,獲得了200萬元的貸款。“從申請貸款到拿到這筆錢,速度很快,利率也比較低,大大縮短了我的賬期!”曹李洪高興地說,他也從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名路人轉化成了粉絲。

隨著開鑫金服供應鏈系統的大規模使用,數據的積累可以實現良性循環。服務的供應鏈企業越多,積累的數據也就越全面,基於數據做的客戶評估、風控建模等就更精準。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自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有著不斷複製推廣的前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金融業的改革開放也是重頭戲。央行行長易綱指出,金融業進一步開放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秉承“開放”的理念,開鑫金服將繼續堅持金融科技輸出,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幫助更多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