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四——溫陽書院

上期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書院是位於平谷的近光書院,近光書院是由道光年間平谷知縣曹擢新發起建造的一所官辦書院,不過由於資料較少,所以書院具體細節不得而知。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四——溫陽書院

01

昨天臉哥帶著大家去了有著“中國桃鄉”的平谷,雖然臉哥是個吃貨,不過這次可不是奔著桃子去的,而是為了研究書院的起起落落,讓大家對於古書院文化能夠有更深入的瞭解,如果同學們覺得有收穫的話,臉哥也就不愧於“文化臉”這個稱號了。

今天,臉哥決定帶大家去懷柔轉轉,順便給大家介紹今天我們要探訪的目標——溫陽書院。

02

沒錯,今天臉哥課堂要給大家講述的古書院就是位於懷柔區的“溫陽書院”,當然了,在介紹書院之前我們按照臉哥課堂的慣例肯定是要給書院的建造者一個展示時間。

“名人效應”指的是名人的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稱。所以如果書院建造者是位“高大上”的人物,書院也會因“名人效應”備受重視,而溫陽書院的建造者,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吳景果。那麼吳景果為什麼被稱為大人物呢?容臉哥慢慢給大家道來。

03

首先,吳景果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出生於書香之家,他的族親吳炎,是前明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也是顧炎武的朋友;他的姑父潘耒曾參加“博學鴻儒”特科考試,並被錄取;潘耒長子潘其炳、次子潘其燦等都是文史俱佳的江南才子,與吳景果俱為表親;吳景果的外甥陳沂震,則是康熙庚辰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

其次,吳景果除了有“好隊友”之外,他自己也是一名極有才氣的文士,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他曾參加召試並順利通過,並被朝廷賜予監生,並授內廷修書職,編修方輿志書,校注彙編歷代詩文。那麼什麼是召試呢?資料是這樣說的:

召試是指皇帝召來面試,為封建時代選拔官吏的一種特殊方式。

怎麼樣?皇帝都親自來了,夠有技術含量的了吧?不過對於吳景果來說,這還不夠。

康熙五十二年的時候,由於吳景果工作認真且頗有成效,他被朝廷進行了提拔,擔任了直隸順天府的懷柔縣知縣,在這期間,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詩文,而且還與表弟一起修補了已經中斷了百年的懷柔縣誌,可謂是功績斐然,當然我們今天所介紹的溫陽書院也是吳景果任知縣期間所得傑作之一。

04

剛剛上文提到吳景果是書香門第,那麼顯然,他把讀書已經當成了一種習慣,對於讀書的重要性也比普通人要了解的更深入,所以當吳景果任懷柔縣令之後,最先進行的事情就是調查當地的讀書文化如何,但結果,卻讓吳縣令高興不起來。

有句話描述了當時吳景果剛到達懷柔縣時的糟糕狀況:“邑人不知學,童子應院試,不滿歲取額,諸生亦無中科者”,可見,當時懷柔的教育事業還是很滯後的,而這些現象,當然讓吳景果心痛不已。

於是,吳景果馬上就下令在懷柔選址建立一座書院,並且把剛剛升職得到的工資全都投進了書院的建造資金裡,打算大力發展懷柔教育,結果也不負眾望,溫陽書院建立之後,許多有志之士紛紛進入書院研習,有了專業的教學場所,懷柔縣的人才也越來越多,其中有個學子叫做杜貞生,在獲得了吳縣令資助之後,於溫陽書院進行學習,後來成功考取舉人。不過考取舉人之後的杜貞生卻沒有外出為官,而是回到了家鄉,擔任了溫陽書院的第一任院長,從此,懷柔的耕讀之風便逐漸興盛。

05

溫陽書院在光緒七年的時候被知縣嚴暄進行了重修,但此後便鮮有關於書院的記載,不過,這所由“大名人”所出資建造的書院確實在當時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當地人們對於讀書的態度,同時也引領了明清時期懷柔縣的耕讀之風,就這些成就而言,溫陽書院的建立是功不可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