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李鱓与戏曲文化

李鱓与戏曲文化

文化|李鱓与戏曲文化

2016年11月24日至27日,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故乡兴化举办李鱓诞辰三百三十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济南、泰州、扬州和四川、广西的专家与后生济济一堂,对成就杰出然而际遇坎坷的清代画家李鱓作了全方位的理论探讨。我还是在1983年郑板桥诞辰二百九十年时来兴化的,弹指之间,已过了三十三年。在车中曾口占一律:“乘兴向昭阳,为寻李復堂。浮沤馆不见,拥绿园犹香。地属扬州府,民多河下腔。万家灯火里,八怪泛崇光。”

李鱓,康乾时人,字宗扬,号復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府兴化人,明状元宰相李春芳六世孙。康熙间中举,召为内廷供奉,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受正统画风束缚,而遭忌去职。乾隆初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又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与老乡郑板桥结伴,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并受石涛影响,擅长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变为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我为会议提供的论文是《论李鱓的民俗文化情结》,主要从民俗、游艺、戏曲三方面探索李鱓的乡土情结。凡是率性天真的艺术家,乡土情结往往最重。李鱓虽曾供奉宫阙,奔走江湖,但是家乡情结一直深藏心中。他常在题画中流露出莼鲈之思,如《杂画册》题道:“蕉雨,竹风,梅月,此皆吾北窗消受景物。”最令人回味的是《土墙蝶花图》题词:“江淮野人家,土墙头上喜植蝶花,春来一片紫云掩映。一枝红杏,寻春到此,逸兴遄飞,只望酒帘小憩,顿忘归去。”此景我少年时代也常在扬州乡下见到,人家土墙上时常开着紫色的蝴蝶花。

文化|李鱓与戏曲文化

李鱓题画文字中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他经常提到枣栗、稻穗、松芝、萱草、百合等富有民俗意义的物事。在民间,枣栗寓“早立”之意,瓶罐、鹌鹑寓“平安”之意,狸猫、蝴蝶寓“耄耋”之意。他又常画蛐蛐、蝈蝈,兴化博物馆藏有一画,树上挂着一只小笼,内有鸣虫。李鱓《虫声咽秋图》诗云:“机声札札月初斜,似此虫鸣又一家。晓起空庭寻未得,夜深依旧咽秋花。”诗中所言“虫鸣”,也即《诗经·草虫》所谓“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喓喓是虫叫的声音。《诗经·七月》写道:“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斯螽、莎鸡、蟋蟀,都是善于鸣叫的虫类。唐人白居易《秋虫》诗云:“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写虫吟使人思乡。宋人欧阳修《虫鸣》诗云:“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写虫吟令人伤时。常见的鸣虫约有十种左右,主要的约五六种。北方最重要的鸣虫是聒聒儿,南方最常见的鸣虫是蝈蝈,俗名叫哥哥。清人蒋士铨《沁园春·北方有虫名哥哥者戏咏》云:“聒聒哥哥,南北之人,语言不同。”《清嘉录》有《养叫哥哥》条云:“秋深,笼养蝈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虫自北来,薰风乍拂,已千筐百筥,集于吴城矣。”又《瓶花斋集》云:“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者,京师人呼为‘蝈蝈儿’,南人谓之‘叫哥哥’,喜捕养之。食丝瓜花及瓜练,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据汪曾祺先生《蒲桥集·夏天的昆虫》描写:“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的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的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

戏曲文化对于画家李鱓之影响,略举如下:

1

《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记道:“庚辰四月,予已解组,木庵先生招观《桃花扇》。”庚辰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木庵系李鱓叔父李楠。是年李鱓十五岁,李家戏班--金斗班演出《桃花扇》之事,李鱓当有所知。黄俶成《李鱓传》认为,孔尚任是李家座上客,李楠曾买优伶为“金斗班”演出《桃花扇》,而兴化李家有枣园戏台。李鱓很可能看过《桃花扇》这部著名戏曲作品,对于剧中演绎的江南风情有所了解。

2

《戏金蟾》

李鱓《端阳花卉图》题道:“小园花色尽堪夸,今岁端阳节在家。却笑老夫无躲处,人都寻我画蛤蟆。”按蛤蟆即金蟾,又称三足金蟾,传说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蜍,故后人把月宫叫做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在民间戏曲《刘海戏金蟾》中,蛤蟆实际上已成为戏耍的对象。刘海是道教中全真道祖师之一。民间戏曲和年画的刘海总是蓬头跣足,童稚可爱。民谚云:“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在少年刘海抛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中,金钱代表富贵,蟾则是多产多育的象征。《刘海戏金蟾》的寓意应为富贵多子。

3

《跳加官》

李鱓《花鸟图》题道:“鹏程云路海天宽,万里风云际会难。一点葵忱能向旦,自今官上又加官。”又《德禽图》题道:“昔人画德禽于波罗奢下,名曰‘官上加官’,以赠当时之缙绅士大夫,所以称愿之者至矣。夫鸡有五德,躬膺三命,五德益修,则天爵、人爵并美,方不负昔人称愿之心耳。”民间画家常将雄鸡与鸡冠花绘与一处,以“冠上加冠”谐音“官上加官”,与戏曲《跳加官》出于同源。旧时戏曲演出,开场人物常为道教神仙天官,因手持条幅写着“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语,故名《跳加官》。其时艺人身穿红袍,头戴面具,手持笏板,随乐起舞,含有终南捷径、加官进爵、马上封侯、连登三级、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等祈福内涵。

4

《霸王别姬》

李鱓《花鸟册·蜀葵虞美人图》题道:“蜀葵中一种紫黑色者,俗呼为‘霸王花’。戏添虞美人一枝,题句云:‘变幻精灵依小草,英雄儿女话如新。”此处用戏曲《霸王别姬》之典。《霸王别姬》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和刘邦逐鹿中原,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司马迁的原文是:“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古代美人中,虞姬属于美丽而悲壮的那种。她是项羽的爱姬,容颜绝世,才艺并长。在四面楚歌之际,她依然陪伴在项羽身边,品行已属坚贞绚烂之极。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墓离大路不远,绿树成林,林中有墓,墓前有碑,碑上有联,曰:“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伴黄昏。”据《情史》记载:“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李鱓所绘,即为虞美人草。

李鱓和郑燮是兴化同乡,但他性格孤傲,自视过高,故世人多不晓其名。我作打油诗戏云:“人皆知板桥,不复知復堂。岂知八怪里,两怪出昭阳。一怪名郑燮,潍县曾放粮。一怪名李鱓,清宫侍帝王。皆因性耿直,沦落在维扬。纵有安邦志,岂获列明堂。只凭一管笔,权换五斗粮。须知肉食者,腹中无文章。学得经纶者,只能列门墙。惜君性孤傲,声名久不彰。都慕郑家子,谁念李家郎?思此牢骚盛,且付打油腔。”此体即古人所谓“啰哩连”也。有人说,李鱓的艺术造诣也许比板桥更高,但他秉性清高,不与人交往,不自我推介,不结交同好,故数百年来其名远在板桥之下,岂不悲哉!

壹周刊原创,原载请与壹周君取得联系。

有奖寻找“最赞点评员”

有共鸣、有想法、有建议?

壹周君每周都会在

抽取5名幸运者

送上精美礼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