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傳統產業變了

狼來了,傳統產業變了

最近,為了錄製節目,我兩次拜訪了91金融創始人兼CEO許澤偉。出生於1983年的許澤偉,既有金融專業背景,也有IT專業背景,他對91金融的定位是,做互聯網上的金融超市。

91金融的主業之一,就是為銀行找到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者中小企業。他們會對用戶的需求和貸款資質進行預判,為用戶選擇更適合的銀行,以此來提升貸款的成功率。而且,他們的業務基本是通過互聯網促成的。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煩惱,每天都有陌生電話打進來,問你是否需要貸款或理財產品。這些傳統金融中介機構,拿著不知從什麼地方買來的號碼名單,像大海撈針一樣,尋找有貸款需求的人。據不完全統計,這種金融中介機構光北京就有兩三千家,市場集中程度比物流行業還不如,你幾乎說不出一個在全國有一定名氣的傳統金融中介。

你能夠想象,傳統金融中介效率有多低下。許澤偉要做的事就是幹掉這些傳統金融中介,讓銀行知道既有需求又符合資質要求的用戶在哪裡,讓用戶知道符合自己需求、相對容易申請到貸款的是哪家銀行。

藉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很多行業增長速度令人瞠目結舌。今年春節後,我見許澤瑋時,他提及91金融2013年的全年交易額是360億元。6月26日,在錄製《創業記·志剛和他的朋友們》節目時,他說,現在91金融每天的交易額已經有三、四億元了。許澤偉曾在2014年的新春致函中表示,2015年91金融的交易額將超過3000億元,服務的金融消費者將超過200萬人。

這正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改造的第一環節:消除信息不對稱,讓信息以更優效率的方式流動,以更優的成本完成商戶和消費者的匹配。原來,出租車司機不知乘客在哪裡,只能在客流量大的地方蹲守趴活,乘客也不能預判附近是否有出租車經過,需要站立在街頭耗費時間舉手攔車。滴滴打車這樣的打車軟件,恰好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讓信息以更優效率的方式流動,以更優的成本完成商戶和消費者的匹配,顯然有助於改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盲婚啞嫁的局面。信息不對稱,就需要很長的供應鏈層層傳遞信息,而過長的供應鏈,又使信息損耗增加。互聯網公司對傳統行業更深入的改造就是,剔除供應鏈的冗餘環節,讓自身在更短、更簡潔的供應鏈裡扮演強力的角色。

在四川省蒲江縣長秋山鄉,生鮮電商本來生活與當地果品協會合作,指定200畝試驗田做醜柑有機種植,並以比市場價更高的價格收購這些醜柑。當地生產商積極地做這件事,他們覺得這能解決優質農產品的出路問題。而在過去,生產端的優質產品,消費端不一定認可,優質做不了優價,劣幣驅除良幣。

從農田到餐桌,按照傳統渠道的“農民——農村經紀人——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水果販子——消費者”環節,每個環節加價20%—30%。生鮮電商直接將環節壓縮到“農民——生鮮電商——消費者”,讓生產與消費對接更直接,供應打開市場,就形成壓力倒逼前端的生產者,要求對方成規模地標準化生產,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

類似的,專做海外貿易的電商B2C蘭亭集勢,直接介入婚紗手工作坊的生產環節,幫助他們改造生產環境、把控設計和生產質量,按照“中國工廠——蘭亭集勢——海外消費者”的路徑,讓中國婚紗漂洋過海。而在此之前,這條路徑是“工廠——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2014年,美團網5月份交易額超過29億元。在美團網過去三年的發展裡,技術更多是支撐作用,例如把交易做得更流暢,吸引更多用戶使用美團網進行消費。不過,越往後發展,技術可能會更多地起到牽引、驅動的作用:挖掘積澱下來的海量數據,用數據來引導商業決策。例如,電影院的選址、觀眾電影消費的偏好,通過數據分析,可能會獲得比過去更為精準的判斷。現在,中國每賣出七、八張電影票,就有一張是由美團網賣出的。相比起來,傳統行業很難像互聯網公司這樣,獲得規模巨大的、詳細的、系統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放在那裡沉睡就沒有價值,如果用起來,就會發揮出巨大的價值。

縱觀世界工業史,每一次產業的升級換代,實際上是用更有效率的技術取代舊有的技術。在當下的新商業變革裡,互聯網是工具,能讓現有產業變得更有效率。互聯網能幫助新的創業者改造或者重塑現有產業的價值鏈。換句話說,傳統產業裡那些讓人覺得不便的、麻煩的、困惑的環節,都有可能蘊藏著用互聯網改造的商機。

撰文/李志剛(商業作家,著有《顛覆者:中國商業變革中的新生代企業家》,微信公號:企業家觀察)

用上下班的時間讀個商學院,即刻點擊下載彭博商業週刊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