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自信文化

近年来习大大总在倡导学习传统文化,讲到文化自信。看看习大大的书单,就知道大人也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引经据点,信手拈来之辈。

如何能把传统文化跟文化自信扯上关系了,嘿嘿,很简单的!在你的印象里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在五四之后被批成一文不值的臭狗屎的景象是不是永远那么讨厌了。曾经我也是发愁语文的,读不懂文章,做不了阅读文,译不了古文,释不了古词义,写不了文章,是真的,高中那会一学期就写几篇八百字的作文还拼凑不出来,都是抄袭来交差的。学了中文才算是跟他们沾边了,可只限于知道先秦文学部分那几个能叫的上名字的书,内容是什么真不清楚唉!那么多时间都用来看现当代小说了。

近两年开始读经,易经是第一部读完100遍的天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只奔着读100的目标而进行着,他们总说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之前还不信这个邪,现在不得不承认了,中途有好久没读易经改读其他经书,最近易经,诗经,黄帝内经三经同行,还是更喜欢易经,或许是因为太熟悉了吧!读着读着就超出计划表上的内容了。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它的魅力是你所难以想象的。每部经典书籍中的内容都能在易经中找到出处或者是影子,包括当代人认可的著作。传统文化又被称之大同文化,易经中讲到同人大有,无往不利。几千年来,我们经历过多少次外来民族的侵扰,最终结局不是我们把他们同化掉了吗?没有同化掉的不是被赶出去了嘛,对不对,有没有?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大地上得以弘扬壮大,是不是?蒙古铁骑踏遍亚欧大陆,我们的文化依然存在,对不对。中国文化就是大同文化,兼收并蓄。学好它们,出将入相,古代名人哪个不是从小饱读经书,精通易儒道医。

虽然读《黄帝内经》的时间比较短,有大半年了吧!懂的很少,有点浅显的认识说一下,中医: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目前我只知道这几种方法。它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阴阳辩证,经脉相通,虽说经常被人当笑话说成是头痛医脚,而不是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疼治脚。“不治已病治未病”,学好《黄帝内经》,掌握基本的养生原则:知道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哪个季节吃什么,等,能管理并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这都是个人的皮毛之说,用心学《黄帝内经》是我接下来的重点学习书目了。

系统学习经典,效果更好。被称之为国学经典的:经史子集,书目众多,要学通它们当然要有整体规划。现在我每天都是三经同读的,每个书读一点点。有人会疑惑,会不会串,是不是很乱?不会了,它们都是好东西,就跟我们每天吃饭一样,是不是需要科学搭配,营养均衡呢?一样的道理,这样做既有量又有料,效果更好。

又想起老蔡常说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文化自信,自信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