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知名关系亲子专家
『在讨好的动机里一定有索爱和取悦他人的成分』
有个朋友穿了件新衣服,她问我:“我的衣服是不是特别难看啊,怎么我觉得外面的人都在看我。”
我告诉她:“可能是你想太多了,大家都很忙,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到你。”
朋友听了有点失落,但也让她清楚世界并没有只围着她转。
有时,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就会很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担心自己的某个行为被人讨厌或者不被人接纳,换句话说,就是害怕自己的讨好得不到回应,而在讨好的动机里一定有索爱和取悦他人的成分。
那么,为什么讨好就是索爱呢?这需要从以下四点来理解。
第一、从字面意思来看,好是讨来的,包括要求别人好好地对待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会拿到妈妈的面前等待夸奖。如果是一个懂得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妈妈,她会关注到孩子的期待,会停下自己手上的事情,并且摸摸孩子的头,真诚的赞许道:“嗯,画得真棒!”这时孩子肯定是喜悦和满足的,觉得妈妈是爱他的。
如果是冷漠或者苛刻的父母,当孩子拿着自己认为很漂亮的画来到他们面前,那么他们会挑剔地说:“嗯,这里的色彩不应该是这样的,你看看隔壁的同学,画得可好了。”我想,这时孩子除了失落之外,还会觉得很失望。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强烈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其实当孩子把画拿好父母的面前,就已经是在讨好了。如果这种讨好求而不得,孩子就会认同父母的话,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才没有被肯定,也不能得到父母的爱。
实际上,孩子并不知道,他的父母本来就缺乏爱的能力。
第二、讨好者很容易陷入自艾自怜的状态里。
他的整个内心活动是:我做了很多,但是依旧没有得到认同和肯定,我是多么地可怜啊;与他人建立关系,我牺牲了自己的愿望,但为什么有些人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的爱和认同?
于是讨好者进入亲密关系里,他体验到只有爱与悲哀。
对方可能变成一面镜子,折射出拼命讨好的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子端着一盆水给妈妈洗脚,然后妈妈面无表情地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如果不这样做,你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然后你开始思考:“唉,我为什么要讨好他?如果不讨好的话,我们之间还能建立关系吗?”
这一刻你的内心会重现曾经有过的经验,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有可能会被抛弃,有可能会被责怪的,有可能被别人完全忽略,这时候的讨好就会成为一种生存策略。
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有一个大姨太,因为年老色衰,所以老爷很少注意到她。突然有一天,老爷来到她的厢房,她受宠若惊地帮老爷按摩,很是谄媚地说:“老爷,我要给你生个孩子。”
我们看到这样的大姨太只会觉得她很可怜,她对自己的定位一定是被人遗弃的人、不被人喜欢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怜状态,这样的人无法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自我认同,甚至以拼命地讨好他人来获取小小的关注,似乎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再次抛弃。
第三、讨好者的内心关系一定是对立的。
很多人成年离家后,对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碰到困难时,也不会和父母抱怨。我们这样做除了不想父母担心这个理由外,还有想讨好父母,希望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但是当遇到困难时,我们第一反应通常是:爸妈知道了,肯定会很担心,甚至会责怪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父母就会形成对立关系。
因为我们并没有把父母当作是能够支持、接纳和帮助自己的人,相反地,而是一个会责怪我们的人。
其实对立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投射,就像我们小时候做错了事会被责骂或者被惩罚,所以就会把周遭的所有人都投射成对立面。
然而我们对别人的讨好,更多的只是在重复这种对立模式,似乎并不太关注别人需不要被讨好。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受到生存的威胁,根本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
有人认为暴君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我们只能让对方掌控,满足对方所有的要求。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恐惧,认为它是不安全的,只有讨好才能生存,其实,这也是一种关系对立——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对立。
第四、讨好者的内心充满着攻击性,或者说压抑攻击性。
《皇帝的新衣》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片段,皇帝没有穿任何的衣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讨好他说:“皇上的这件衣服真好看。”但敢肯定的是,那些讨好者的内心一定在笑话他:“哈哈,他没穿衣服。”所以在讨好者内心中,他讨好的对象一定是他内心攻击的对象。
而在与父母的接触中,我们内心的攻击性大多数会被压抑,几乎没有表达。
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非常严厉,不允许我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否则就会惩罚。在惩罚的过程中我会有愤怒,但我没办法表达,我只能在心里偷偷地想:要是我爸爸是另外一个人就好了。另外一个人,是我所想象出来的好爸爸,温柔并宽容,而且会带我去玩,哪怕犯了错也不会惩罚我。
做销售的朋友说:“现在的客户就是要在嘴里捧着,心里骂着,才能继续与他交流下去。”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的时候我们要讨好的甲方,也是被吐槽的对象。
当然,讨好者在攻击他人时,也会推责。推责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如果你非常顺从别人而去执行某些事情,那么你会认为从中产生的不好结果并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是别人让你做的。 这看上去似乎很合理,这种合理化也恰恰是推责的最好方式。
真诚比讨好更有价值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对人际关系有很多破坏性的行为,或者容易把关系对立,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是否做得心甘情愿。
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就把它停止下来,这样反而不会给别人压力,也许会让别人看到你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或者亲人有这样的特质,我们可以尝试着温柔地告诉他:“不要害怕,不管你为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都不会离你呢,因为我真诚地把你当成我的亲人和朋友。”
并且告诉他,当看到他小心翼翼对待自己或者别人的时候,其实特别心疼他。
我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一方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讨好”另一方,那会让被讨好的人很有压力,同时也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
因为,与一个讨好者相处,我们内心看到的自己总是很糟糕,甚至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感。
所以,当你不需要为了讨好和取悦任何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时,真诚的爱才会出现,同时你也会过得更轻松,更愉悦。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高情商沟通术》京东当当热销中。
公号:胡慎之(hushenzhixl)
閱讀更多 胡慎之心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