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春秋小霸鄭莊公

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鄭武公之子,鄭國第三任國君,從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長達四十二年。

鄭莊公在位時期鄭國所參與的所有戰爭全部取勝,無一戰敗,發生在公元前718年鄭國與衛國南燕的北制之戰、公元前714年鄭國與北戎之戰、尤其是公元前707年襦葛之戰中鄭國擊敗由周王室率領的周、衛、蔡、陳聯軍,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宋、衛、陳等宿敵紛紛前來求和,鄭國成為當時東周王朝中最強盛的諸侯國。公元前701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諸侯大國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被後世稱為春秋小霸。

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襦葛之戰

鄭莊公英明一世,在處理家事方面,卻糊塗一時,致使奸臣當道,後代骨肉相殘,悲劇連連。

鄭莊公有十一個兒子,世子名為忽,以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應立忽為太子。而他所偏愛的兒子突有才智但好強,為了維護未來鄭國政局,他忍痛割愛,讓公子突移居宋國。鄭莊公料到這種安排仍然對鄭國政局存在隱性威脅,臨死前,他哀嘆道:“鄭國自此多事矣!”

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襦葛之戰中的排兵佈陣

在啟用高渠彌的問題上,鄭莊公為世子忽繼位埋下了禍根。當重臣子呂病逝時,正卿位缺,莊公欲用高渠彌繼任,世子忽秘密上奏道:“渠彌貪而狠,非正人也,不可重任。”莊公認為既立忽為繼承人,就必須提拔忽長期信賴的人才放心,若違背世子意願必然影響到日後君臣關係,為君臣不和埋下禍種。於是,鄭莊公採納了世子忽的建議,任祭足為上卿。然而鄭莊公與世子忽關於高渠彌的任用問題最終還是走漏了風聲,被高渠彌知道了。鄭莊公臨終前召來祭足,在立繼承人問題上他徵求祭足的意見。祭足對莊公說,世子忽的地位不能改變。莊公遂下決心傳位給世子。莊公認為在嗣位問題上顧命大臣才是決定鄭國局勢的關鍵,尊重他們的意見才是最明智之舉。

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春秋初期形勢圖

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鄭莊公去世,太子忽即位,為鄭昭公。同年,宋莊公為了鄭公子突能夠繼承鄭國君位,他威脅祭足改立突為君,鄭昭公被迫流亡到櫟邑,公子突即位,為鄭厲公。公元前697年,祭足趕走鄭厲公迎接鄭昭公回國復位。大臣高渠彌因在自己任用問題上對鄭昭公懷恨在心,擔心昭公即位對自己不利,因此伺機報復。兩年後,高渠彌發動叛亂,殺死鄭昭公,另立鄭昭公弟子亹繼位。公元前694年,東方強國君王齊襄公乘機出頭,以幫助鄭國平定內亂為由,殺死子亹,並將高渠彌五馬分屍。祭足再立莊公另一子子儀為鄭伯。十四年後,即祭足死後兩年,鄭厲公回國復位,子儀被臣下所殺,鄭厲公再次復位。

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家庭悲劇

春秋小霸

鄭莊公在處理傳承問題上失策及用人不當,致使三公子被殺。鄭國從此衰弱,成了任人宰割的諸侯小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