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很多孩子學習寫作業總是推三阻四、各種溜號走神。而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對孩子說:“有個好玩的遊戲,過來玩吧”,騰地一下子就會竄過來。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孩子總是能找各種理由、各種機會玩遊戲,玩起來全神貫注。而要把心思從遊戲中抓回到學習上卻很難。催他關掉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就是百般抵抗,要麼就是嘴上答應著“好,馬上”,可實際上依然沉浸在遊戲裡,身心都不能從遊戲中出來。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這真是讓人火大,那怎麼有效地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呢?

注意力的轉移

孩子要有效地將注意力從遊戲轉移到學習上,需要大腦神經的興奮功能抑制功能很好地配合:一方面是要給正沉浸在遊戲中的神經興奮狠狠地踩下剎車,抑制它停下來;另一方面是快速地啟動另一個新的興奮,去開始學習、寫作業。這需要兩個能量,一個用於抑制玩遊戲的衝動,另一個用於啟動學習任務。這兩個能量加在一起的總量,往往遠遠地大於孩子本身擁有的意志力能量,所以這樣的轉移就比較困難。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孩子的大腦額葉要到14歲左右才發育到接近成人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額葉的抑制功能增強,才能夠比較有效地對“不該做”的事情進行抑制,將注意力轉移到目標行為上。

在孩子更小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全家一起到公園、遊樂園,孩子一整天都玩得很高興,可是回家的路上卻總是因為點小事發脾氣、哭鬧,很多父母為此十分不解,甚至很憤怒:帶你出來玩就是為了高興的,好好的非要給大家添堵。

瞭解了大腦神經發育特點,就很容易明白了:孩子玩的時候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要快速平復下來,對他們來講很難,所以孩子感受上很不舒服,才忍不住要哭鬧。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同樣,由於大腦神經發育的特點,孩子的主動注意力水平沒那麼高。學習、寫作業這類需要理智控制的行為,需要消耗一定的意志力才能進行,而要終止掉它就很容易。而遊戲這類事很有趣,激活這個興奮很容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從學習上,到遊戲上的轉移,就特別容易發生。

暫停法:如何以更好的狀態來學習

直接轉換不容易,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把這個過程變得不再需要那麼多意志力能量也能有效進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暫停法。暫停法就像是離合器,切斷原有的動力聯結、緩衝,再同步接合到新的任務狀態上。它可以讓注意力轉移中用的能量要儘可能地少,使整個過程平順,而不是那麼突兀。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一、轉換任務

孩子把注意力從喜歡的事情上轉移到不太喜歡的任務上時很難,所以我們就要設置中間暫停。通過增加中間環節,把原本同步進行的停止舊任務和啟動新任務分開來,變成順序執行而且中間有過渡的過程,這樣的轉移就會比較容易實現。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中間暫停最好是容易啟動、也容易中止的事

吃水果是一種比較好的暫停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還可以為身體補充糖分和能量,為後面的自控力提供生理保障。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也可以做比較簡單的、輕體力的運動,比如拍球、飛鏢、速度球之類的。這些運動可以提高孩子身體的喚醒水平,在後面的學習中提高專注度,表現出更多的自控力,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這些活動日積月累,還可以提高動作協調能力、肌肉力量等身體素質,使得內在的控制感增長。

例1:停止遊戲,去學習

比如,直接讓孩子從正興奮的遊戲轉移到學習上來,需要抑制遊戲衝動和激活學習興奮,兩個一起做,需要的能量太大,不容易實現做到。這時要想有效轉移,就需要加一箇中間暫停。

在他玩遊戲的時候,提前先和他講好:“遊戲玩30分鐘,30分鐘後關掉,過來吃點水果”,或者“玩三局之後,然後出來吃水果”。這樣,玩到約定時間後,孩子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關掉遊戲。因為吃水果這個事情不需要消耗意志力能量,所以這樣的暫停就讓後面的注意力轉移比較容易實現。

孩子吃水果時,玩遊戲時興奮的神經逐漸放鬆下來。吃完水果之後,和孩子講:“好啦,去學習吧,看看從哪項內容開始學習,最容易進入狀態”。孩子從吃水果這個事情上離開很容易,所以孩子這時需要意志力做的只有一個事:啟動學習。這時如果孩子再從一個簡單的或者他喜歡的作業上開始,就比較容易啟動。

例2:中間休息結束,繼續學習

孩子學習時,兩段學習中會有一個休息,比如學習30分鐘,休息10分鐘。如果處理不好學習和休息的轉換,休息之後很難再進入學習狀態,會讓整個過程效率低下。如何更好地轉換回到學習任務?

直接提醒孩子說:“時間到了,別玩了,快去學習”,這樣就比較難於轉換。

要在中間加一個喝水的環節,說“時間到了,來喝水”。這樣可以讓孩子在休息狀態中停下來,去喝水,這比較容易實現。喝完水之後,再進入學習任務也比較容易開始。

而且,一旦形成這個行為習慣,那喝水就會成為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前的一個儀式化行為:一喝水就靜心下來,啟動後面的學習任務。

例3:要出門,別再玩了

小一點的孩子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該出門了,而他玩玩具正起勁,跟孩子講:“五分鐘後出門,現在收拾好玩具準備出門吧”。孩子嘴上答應了,可是過了五分鐘,還在那裡玩,沒做一點出門的準備。怎麼辦?

孩子要從一個他沉浸其中的遊戲中暫停下來比較難,這時需要幫他做暫停。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讓他的眼睛看著你,再對他說:“已經五分鐘了,我們要馬上出門,現在去穿鞋子”。

這實際上是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將他的眼睛和手都從原來的事情中暫停,轉移出來,讓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你說的話上;二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穿鞋子”,這個任務比“準備出門”更具體,更容易執行。

二、轉換狀態

當孩子的學習狀態不夠好、進入低效的學習模式的時候,要暫停下來,讓孩子去思考和培養有效的學習模式。對負面情緒進行調節,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而改變低效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培養孩子自控力:暫停法,把孩子的心思抓回到學習上

例4:學習情緒的調節

比如今天孩子坐學習的時候,煩躁、心神不寧、學不進去怎麼辦?這時越跟他急,他越改變不了狀態,情緒越糟糕。

這時要和講“我看到你現在狀態不太好,來,起來去喝杯水,活動一下”。等孩子喝完水,再問他:“從哪入手開始學,會比較容易些?”這樣孩子就從剛才不好的狀態中脫離出來,開始琢磨,找到容易進入的點。這個點在孩子頭腦中經過預熱,這時他再坐下來,就比較容易進入到好的學習狀態。

例5:背誦與精讀

比如,孩子讀英語課文時急著快點背下來,所以語速很快,急著讀完一遍又一遍,這樣可能課文很快背下來了,但是囫圇吞棗,裡面的語法根本就沒抓準。我們明白孩子一定是為了求快,而在讀的時候沒有用心琢磨。

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不好,怎麼能讓孩子改變方式呢?這裡也要用“暫停”法,把前一階段學習做個總結,然後開啟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

可以對孩子說:“我看到你現在英語背課文的速度很快,你是怎麼做到的?”。等他說完他的方法後,我們可能會發現他確實在這個方面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然後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很好,看來背課文這一關,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那下階段學習要有新的目標了,現在你背課文和學語法是分開的,背課文就是背課文,學語法就是學語法。你下一階段就需要看看,怎麼能在背課文的同時,把對裡邊語法的掌握也加進去,那樣你不但省了學習時間,而且使用的時候也會更流利”。這樣說,就是在啟發孩子,對前一階段學習進行總結,然後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去開始下一階段更深入的學習。


暫停法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辦法,不但在學習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應用。比如要改變孩子發火、不好好吃飯等行為時,都可以設置一個正能量的暫停,用較低的能量消耗,讓孩子進行中的興奮停下來,然後用一個他喜歡的方法,開始我們期望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