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街电、来电专利大战~街电败诉产品下架并赔偿200万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被告街电科技停止侵权行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制造涉案Anker设计12口产品;并赔偿原告来电科技经济损失共计200万元;判决被告街电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停止使用涉案Anker设计12口产品。

街电、来电专利大战事件梳理

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于2017年,如同共享单车一样,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入,来电、街电、小电这些企业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共街电、来电专利大战~街电败诉产品下架并赔偿200万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业当属街电和来电。两家公司都兵精粮足,期待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冲锋陷阵。

但是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容量比共享单车还要小,一山不容二虎,来电和街电刚开始扩张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同一个地方没必要同时安装两台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

在双方资本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专利是打击竞争对手的最佳武器,只要一方被判决专利侵权,产品就会下架,业务停摆。

对此,来电和街电双方都心知肚明,来电从成立之初就不断申请专利,已经积累了几十件专利,街电成立稍晚,但陈欧一并购之后就着手购买核心专利,最后据说花一亿元人民币敲定三项专利。

2017年5月,来电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街电侵犯其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涉案专利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和“吸纳式充电装置,专利号为ZL201520103318.2”。

来电提起专利诉讼后,街电随后对这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提起了无效请求,但只无效掉了其中一件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来电两件专利核心权利要求依然有效,相当于无效失败。

2018年5月25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来电与街电专利侵权纠纷系列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街电专利侵权成立,要求街电产品下架并且赔偿人民币200万元。

街电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并且于2018年6月,在深圳发布声明称,来电科技将未生效的判决发函给街电的合作伙伴,涉嫌不正当竞争,并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不正当竞争侵权诉讼。

2018年11月30日,北京高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判决,街电败诉。同一日,街电发布的一则声明称,该结果令街电“感到非常震惊”,仍将依法维持自身权益,并将申请再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