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怎麼飼養?中蜂強群飼養的主要技術

中蜂是我國本土的優良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抗蟎能力,還能適應山區氣候,善於採集山區的零星蜜粉源,易於定地飼養。下面就來說說中蜂怎麼飼養?內容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中蜂怎麼飼養?中蜂強群飼養的主要技術


1 、組織雙群同箱飼養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較差, 很難在大流蜜期時達到強群的群勢 。在蜂場的分蜂季節裡 ,經常可以用蜂籠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勢的蜜蜂 。這時就可以組織雙群同箱飼養了 。方法如下 ;用蜂籠收捕到蜂群時, 把它暫時放在一個較為陰暗的環境裡 ,用噴水器往蜂群的表面噴灑少量的水霧 ,使其安靜 。這時,應在離弱群較近的位置(大約要間隔 1 .5 米以上)放置一個空蜂箱,蜂箱的巢門出處應和弱群的巢門方向一致 ,但兩個巢門只開其中的一個(應與弱群的巢門相反開啟)。準備好覆布和隔板,在其他強群中調出一個子脾置於空蜂箱中, 增加蜂群的戀巢性,根據蜂量加入適量的巢礎。子脾和巢礎不要靠近箱壁。準備工作完成後, 把新分群從陰暗的環境中提出 ,把蜂群震落於已準備好的空蜂箱中 ,迅速地蓋上覆布和箱蓋, 在箱外觀察 ,不要驚動它。傍晚, 天色暗淡時,弱群的採集蜂己基本回巢。在弱群中加入一個隔王板 , 此時應關閉弱群的巢門, 輕輕地打開新分群的蜂箱 ,將全部蜂脾提在弱群隔王板的另一側 ,打開巢門 ,然後移走空蜂箱。待零散的蜜蜂飛回後,再打開弱群的巢門。兩群同箱飼養一個夜晚, 於清晨,關閉弱群的巢門 2 個小時左右 。待新分群認巢後 ,再打開弱群的巢門 。這樣就做到了雙群同箱飼養。如果兩群都比較弱 ,飼養幾天後可以淘汰其中一隻品質較差的蜂王, 合併為一個單王群 ,到大流蜜期時可以形成一個強群 。

2 、組織雙王群飼養

中蜂的生物學特性:表明其自然群勢顯著小於意蜂的群勢。據筆者的觀察 , 中蜂的群勢控制在每群 5 —6 框蜂(意蜂標準箱)時較容易控制分蜂熱 ,採集效果也好。在中蜂的實際飼養中 ,為了合理地利用有效的空間, 增加採蜜量 ,宜飼養雙王群 。在雙王群的飼養中,引王是關鍵。筆者曾經做過實驗, 蜂量達到 4 框蜂時 ,用隔王板將其分成每邊各 2 框的蜂群。讓無王的一側失王 2 小時以上 ,引入一個成熟的(即將出房的)王臺 。處女王出房後 1 —2 天還可以在巢脾上看見 。但 ,其做認巢飛行返回時,常飛到有蜂王的那一側 ,引起兩隻蜂王爭鬥 ,使得箱內兩邊或一邊失王 。可以在蜂箱前的空地上找到其中的一隻死去的蜂王 。因為處女王認巢飛行返回時箱外雖有明顯的標誌物 ,但仍易於偏向箱外蜂多的一邊, 所以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雙王群成功率較低。筆者曾經用 10 群蜂做過實驗 ,只成功了1 群 。經實踐 ,要培育雙王群 ,宜在隔王板一邊用間接法引入一隻產卵王。並同時縮小原巢門的大小 ,防止工蜂偏集原群的那一鍘 。要獲得產卵王可以組織交尾群 ,並適當補充工蜂封蓋幼蟲脾給交尾群 ,用於增強交尾群 。

中蜂怎麼飼養?中蜂強群飼養的主要技術


3 、適當的獎勵飼餵

3 、1 補充飼餵。早春蜂群的繁殖, 容易遇到巢內無蜜無粉的情況。尤其是南方中蜂 , 早春雖然有一些蜜 、粉源,但是這個季節通常會出現連續幾十天的陰雨。由於蜂群無法採集 , 導致蜂群缺少蜜 、粉。此時進行補充飼餵顯得至關重要了 。對蜂群的飼餵要用優質的蜜水。蜜水的濃度要適當 ,應有粘稠狀。如果蜜水濃度太低 ,工蜂要通過扇風來排水 ,這樣會增加工蜂的負擔 。飼餵的量要根據蜂量來定, 蜂多的多喂,蜂少的少喂 。第一次儘量少喂一些 ,逐次增加,但要做到一個晚上能吃完。飼餵器中要放入—些稻草等漂浮物 , 以防止蜜蜂淹死 。飼餵要選擇晚上(無月光)的時候進行。如果蜂箱被電燈光線直射 , 應暫時關閉巢門進行飼餵 。以免蜜蜂嗅到蜜味後, 引起興奮, 大量出巢, 以至損失部分的採集蜂 。白天不能飼餵, 以免引起盜蜂 ,給蜂場造成損失。

3 、2 造脾飼餵。中蜂管理過程中, 常遇到蜂群需要擴大巢房(尤其是新分群)的情況。在一般的蜜、粉源的情況下造脾, 效果不好, 容易造成弧形脾或月牙脾 ,這樣不利於蜂群的繁殖 。這時 ,我們可以通過加強獎勵飼餵的方法來造脾。對要急造脾的蜂群 ,白天應抽出一些老舊脾,再加入巢礎 ,要使蜜蜂密集於巢脾上。如 4框蜂密集成 3 框蜂。當晚用較濃的蜜水 , 量多進行獎勵飼餵 , 應使其當晚能全部吃完 。連續獎勵飼餵幾天 ,這樣就可以造成一個標準的新脾。每次只造一個巢礎, 不要貪多 。

3 、3 育王飼餵。對於要準備育王的蜂群,要提前一兩天進行獎勵飼餵 ,飼餵的蜜水濃度要高而且優質。開始培育蜂王后 ,要連續飼餵,直到王臺封蓋。這樣造出的蜂王個大、體長 、健康。

4 、勤造新脾

根據中蜂的生物學特性 , 它喜新脾 , 厭舊脾 。蜂王喜歡在新脾上產卵, 有利於蜂群培育出的體格健碩工蜂。但其缺點就是每年要換脾 。在中蜂的強群飼養過程中要勤於造脾, 最好每群蜂每年都要造幾張新脾。早春是蜂群由弱變強的關鍵時期, 此時要抓緊造脾 。由於這時外界的蜜、粉不夠豐富, 蜂量也較少 ,不宜直接採用巢礎造脾。可選用巢脾上部比較完整(上部蜂蠟呈黃色 ,沒有啃咬)的巢脾 ,用利刀把下部蜂群啃咬過的黑褐色巢脾割去, 形成一個弧形,再加回到蜂群中修造 , 使蜜蜂密集 ,不用多久 ,工蜂就能在下部修築出完整的新脾。這樣就省時省力 , 蜂群就能夠逐漸地強壯起來 。大流蜜期時要多造新脾 ,逐步淘汰老舊脾 。

5 、年年換王

中蜂蜂王使用一年以上時 ,由於其體內散發的蜂王信息素呈逐漸減少的趨勢, 以至蜂群難以維持大群, 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 。為了維持蜂群的強壯群勢 , 筆者的蜂場大部分蜂群每年都要更換老蜂王。換王時 ,以自然王臺為主 ,人工王臺為輔。分批次地一次性大規模地換王 。對於個別品種性狀較好的蜂王 ,可以保留為種用蜂王 。引入蜂群的王臺, 應選用個大、體長的成熟王臺(最好是 1 —2 天內處女王會出房的王臺)。待處女王交配成功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行為穩健, 具有王者風範 , 產卵能夠集中成片的蜂王,即為好王。

中蜂愛分蜂 ,不能維持大群 ,抗囊狀幼蟲病 ,歐洲幼蟲病和巢蟲能力差。 為發揮中蜂優點 ,改造或克服其缺點 ,大幅度提高中蜂生產能力 ,我們用 6年時間在宜春地區範圍內進行了系統的試驗研究。 初步摸索到強群高產的配套技術。技術措施有:早春“逼蜂”而後插入蜜脾 ,促使中蜂快速繁殖;強群包裝和採用處女王越冬 ,使春季分蜂提早 15天 ,解決了採春蜜高峰正遇分蜂高發期的矛盾;用小交尾箱交尾換王 ,一年兩王 ,減少越夏後蜂量的下降;用獨創的藥物花粉施藥方法 ,結合箱脾消毒 ,基本控制病蟲危害;採用雙王同箱技術;奪取高產。 現分述如下:

①逼蜂:早春外界氣溫不穩定 ,常有冷空氣侵入 ,不應過早加脾或造脾。即使巢內空房全部產卵 ,幼蟲封蓋 ,蜂王無房產卵 ,也不能過早加脾 ,這叫“逼蜂”。逼蜂一般 5— 7天 ,當群勢達到 3— 4框時不再進行逼蜂 ,否則容易發生分蜂熱。逼蜂后插入空脾或蜜脾 ,脾要使用上年的好脾 ,最好用蜜脾插入則更有利產卵。經過“逼蜂”後再插入蜜脾 ,刺激了蜂王的產卵積極性 ,能達到快速繁殖和抗病目的。尤其在群勢弱 ,來不及造脾的情況下 ,能起到迅速增殖作用。 如柃木花期留下的蜜脾來春插入蜂群可提高繁殖率 25%以上。插入的空脾就先加在邊框 ,靠隔離板旁邊 ,待蜜蜂清洗2— 3天后 ,再插入中央。

②強群包裝和處女王越冬:南方的中蜂一般在 3月 25日前後群勢可達到 4框以上 ,但此時正是分蜂高發期 ,對增收早春蜂蜜很不利 ,因而必須適當提早分蜂。 我們的辦法是: 在 12月下旬整理蜂群時 ,挑選或合併兩箱蜂量特別多的蜂群 ,讓蜂多於脾 , 7框蜂量可用 2張蜜脾 ,並在立春前用稻草和薄膜進行內外包裝 (留出巢門進出口 ) ,以增加巢溫 ,經過包裝保溫的強群在 2月中旬就會出現雄蜂 , 3月初出現王臺 ,隨即進行人工育王 ,這樣 ,可以提早 15天分蜂 ,爭得了主動 ,當生產群全面出現分蜂熱時 ,強群培育的新王可陸續替換老王 ,避免紫雲英大流蜜期自然分蜂的不利局面 ,為奇取春蜜高產奠定基礎。另一個措施是 ,在冬柃木花後期 ,培育處女王越冬 ,以解決早春無雄蜂交尾的問題 ,可在早春提早分群 ,方法是將出房幾天後的處女王用籠罩住或用 24號鐵絲做成網 ,罩住巢門 ,防止處女王飛出 ,但工蜂可在網眼進出。早春處女王產下 100— 200百個雄蜂卵再將處女王殺死。

③兩次換王:中蜂蜂王產卵力不如意蜂王 ,也不能維持長時間的產卵力。在一年內需進行兩次換王 ,是實現強群高產的有效途徑。3— 4月的蜂王越夏後群勢一般下降 50% 左右 ,而在 6— 7月上旬再次換王 ,蜂量下降只有 17— 24%。 為實現多次換王 ,所採取的方法有: ( 1)用小交尾箱交尾換王。 新王交尾成功後 ,陸續替代早春老王。( 2)自然交替換王。若是上年越冬的老王 ,在來年 5— 6月間還保留產子 ,那麼在 6月 4日至 10日就會出現王臺。 一般有 3個王臺 ,可留下一個育成新王。此時產生的新王 ,可以母女同巢。新王交尾成功 ,新、老王同巢產卵日久老王失去 ,新王代1997年第 3期 養 蜂 科 技 · 15·替。 ( 3)強迫交替換王。當年的早春蜂王 , 6月間不出現王臺 ,可將蜂王翅膀剪去 ,用人工培育的快 要出房的王臺放入邊脾邊角的框樑上 ,讓新王出房 ,新、老蜂王可以同巢 。 一般新王交尾成功 ,老王失去就可實現新老交替 ;若新王交尾失敗 ,不能返巢 ,仍有老王在原群產卵 ,不誤生產。

在同等管理條件下采用兩次換王 ,不僅越夏後蜂量下降少 ,而且第二年開產可提早7— 9天 ,作者採用急造王進行越夏試驗 ,結果蜂量亦比早春王下降少。總之 ,採用兩次換王 ,是實現中蜂強群高產的有效途徑。

中蜂怎麼飼養?中蜂強群飼養的主要技術


④雙王同箱:中蜂不能維持大群 ,但可以採用雙王同箱的辦法。 雙王同箱是同箱而不同巢 ,在箱中間插入鐵紗或框式隔離板 ,在隔離板正中開巢門 ,工蜂可以互進對方 ,蜂王各在一邊產卵。如果單王是 4框 ,雙王就是 8框 ,弱群變強群 ,繁殖力、採集力、抗病力和蜜的濃度明顯提高。

試驗表明 ,在 4— 7月生產期 ,雙王同箱4 箱產蜜 150. 7kg ,比 4箱單 王群多產蜜65. 35kg。搖蜜一次 ,雙王群箱產 7. 5kg ,比單王群多 4. 3kg;雙王群框產 0. 65kg比單王群多 0. 085kg。 5天取蜜一次 ,蜜濃度單王 39. 2度 ,雙王 40. 7度 ,提高 1. 5度。在柃木花期雙王群從 11月 11日起巢房加高 (從蜂路看去 ) ,蜜房發白 ,單王群則不明顯。隔天搖蜜一次 ,雙王群封蓋達 80% 以上 ,濃度達 40. 3 ,單王群蜜房雖然裝滿 ,蜜濃度只有 39度。 必須注意 ,雙王群取蜜時容易“失王” (二條王走在一起 ) ,要堵住被搖蜜群的巢門和覆蓋未搖蜜的另一邊 ,以防止失王。

⑤適時保溫 ,採用“保、撤、保”的管理方法:秋末冬初 ,晝夜溫差增大。 一般在 10月中旬起開始保溫 ,以維持巢內溫度 ,擴大產卵圈。蜂王多產卵。就會有更多的適齡蜂越冬 ,為來年奪高產打下基礎。 11月底 12月初 ,外界花源結束 ,及時撤除保溫物 ,讓蜂斷子 ,蜂群低溫下越冬。在立春前要適時保溫 ,以促進蜜蜂繁殖。

⑥綜合防治病蟲害:巢蟲、中囊病、歐洲幼蟲病是中蜂的主要病蟲害 ,多發生在春、秋兩季。 在夏、冬兩季做好防治工作至關重要。江西在 8月氣溫高、花源缺、產子少 ,是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好時機。 方法有: ( 1)飼餵藥物花粉。 在 8月的斷花少子期或越冬後春繁包裝時 ,所有蜂群進行藥物人工喂粉。用抗病毒和防細菌的鼻咽藥或其它防病的中、西藥物 ,加入到蜂花粉或玉米粉內 ,用蜂蜜拌成粉團 ,放在各群框樑上。 強群多放 ,弱群少放 ,吃完後隨時補上。 亦可將粉、藥調成糊狀 ,人工藥物補喂花粉 ,可使每條幼蟲在成年蜂飼餵幼蟲時 ,吃上藥物花粉 ,起到了防病治病作用。藥粉飼餵防治疾病 ,具有藥物糖漿飼餵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糖漿飼餵攪亂蜂群生活秩序 ,增加喂蜂麻煩 ,且後續幼蟲得不到防治。若喂糖多了 ,巢內殘留藥物糖液還會造成蜂蜜汙染。 ( 2)箱脾消毒。在越夏少子或冬季停產期 ,抽出巢脾 ,分期分批用硫磺或福爾馬林燻蒸 ,可以燻殺巢蟲 ,減少病毒和病菌基數。一箱 5張脾可抽出 4張 ( 3張脾則抽出 2張 )少子或無子的巢脾進行燻蒸 , ,用硫磺等燻蒸的巢脾在箱內停留幾天後再取出 ,放置野外 ,散失硫磺味後放入蜂糖或用蜜噴巢脾 (不用此方法蜂不上脾 ,夏季還會飛逃 ) ,再放回各群 ,然後抽出其它箱的脾進行燻蒸。 同時10— 15天清掃一次箱內殘蠟。也可將蜂箱在烈日下爆曬、火烤或野外冷凍等方法殺滅病原。

以上是中蜂強群的養殖管理要點,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想讓中蜂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可以採用以上措施使中蜂強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