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兒納什均衡,更應該學習囚徒困境!

學點兒納什均衡,更應該學習囚徒困境!

開會

晚上開例會,校長關龍海針對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談了很多,尤其是對於“責任與擔當”,說了很多很多。這個所謂“責任與擔當”已經是老話題了,英武本想再寫一篇,但翻看之前寫過的微信公號文章,突然很“佩服”自己,關圍繞“責任”關鍵詞的文章,竟然多大十多篇!

1

今晚上,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究一下:當真的發生問題之後,學生會如何選擇?作為管理者,是否應該從大局考慮?針對學生的管理,應該在摸清學生規避心理之後,做出決策,讓違紀學生能夠很順暢的服從管理,而作為管理者,更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案例】假如在一個寢室裡面只有兩個人,但是發現了兩個菸頭。領導要求:必須查出來到底是誰扔的菸頭?

怎麼處理?

2

在準備處理之前,先詢問兩個學生,答案一定是“不知道”!

但是,按照禁菸規定和校規,必須要進行懲戒,怎麼辦?

先從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兩個學生心理是什麼樣的?

如果兩個人都承認,是自己抽菸了,則兩個人都面臨都要交檢查,而且要上交保證金5000元(上崗後歸還)。

上面這個心理活動,是兩個學生心理都會考慮到的!怎麼辦?

再接著分析:

兩個學生,都會在心理思考:如果兩個人都不承認,沒法直接找到個人,而宿舍裡面沒有監控鏡頭,兩個人都會被要求寫檢查,而且交保證金是跑不了的。

3

如果在這個時候,作為處理這個事情的領導者,說出了一下規定:

如果兩人都交代,都要受罰;

如果一個人承認,而另一個人不承認,承認的從輕處罰,批評教育就完事兒;不承認的學生,從嚴處罰!(交檢討書、交保證金)。

兩個學生面對給出的條件,必定在心裡進一步開始進行分析了。

4

作為兩名學生,一定會在心裡進行一個趨利避害的心理運行過程,其進行評估的過程,可以用下圖表進行對比:

學點兒納什均衡,更應該學習囚徒困境!

因為前置條件不同導致的博弈選擇


這裡有什麼問題?

大家看看:兩個學生如果都承認,則都要受罰;如果兩個都不承認,也是都受罰!

所以,作為兩個學生,在領導者給出的條件後,必然會選擇“都不承認”!因為,這樣的受罰,即使有——反正也不會超過“都承認”的後果!

其實,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的關鍵所在:對於誠信的學生、誠實的學生,也就是用於承認錯誤的學生,應該要有一定的減輕處罰的對應措施!

5

作為抓學校安全工作的,在處理這件棘手問題的時候,是要以解決問題為衡量工作的,因此要學會使用“囚徒困境”,也就是要掌握納什均衡理論

如果,一開始就採取一個策略:對於主動承認錯誤的學生,批評教育就可以;而對於不承認的學生,除了寫檢查,還要上交5000元保證金!如果一個承認了,而另一個沒有承認,則受重罰(寫檢查、交5000元、開除留校察看)!

如果是這樣,大家會看到以下的圖表,兩個人心理如何博弈:


學點兒納什均衡,更應該學習囚徒困境!

博弈分析


【注:為了更加直觀,英武將受到的懲罰進行了賦值,詳細見上表】

我們站在A同學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心理博弈過程:

A同學想:我怎麼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也就是怎麼才能夠更加有利我自己呢?

(1)如果B承認了,那麼我承認,則會受到罰款(保證金);如果我不承認,則會受到重罰(交保證金、開除留校察看),我A應該承認;

(2)如果B不承認呢?我A承認,則免責;我A不承認,則會受到批評,我也應該承認。

因此,A最終會選擇坦白。

同理,B同學也會這樣想!

最終的結果就是:兩個同學,都選擇承認!

6

上述分析過程有一個前提,也就是5-2圖表顯示的,作為領導者,在處理類似事件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同時對於群體事件,要人為進行一個分類,從而實現“納什均衡”理論

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的一個規律,指的是在一個博弈過程中,博弈雙方都沒有改變自己策略的動力,因為單方面改變自己的策略都會造成自己收益的減少。納什均衡點可以理解為個體最優解,但並不一定是集體最有解

而作為一個領導者,要利用“納什均衡點”來為集體遇見的事情進行處理,就需要運用好“囚徒困境”

7

為什麼英武今晚上用這麼長時間進行這方面的分析?

因為,英武想強調的是制度嚴格執行對於管理工作的巨大效能提高!

(1)制度其實就是學校這個社會領域一部分的法律。在社會領域,共謀是靠法律完成的。大家約定的共謀結論就是法律,如果有人不按照約定做,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通過這種方式保證最終決策從個人最優的納什均衡點變為集體最優點。

(2)怎樣讓個人最優變為集體最優?共謀!有沒有辦法使個人最優變成集體最優呢?方法就是共謀。兩個小偷在作案之前可以說好,咱們如果進去了,一定都抗拒。如果你這一次敢反悔,那麼以後道上的人再也不會有人跟你一起了。也就是說,在多次博弈過程中,共謀是可能的。但是如果這個小偷想幹完這一票就走,共謀就是不牢靠的。

(3)開車夾塞的例子很像。如果大家都不夾塞,是整體的最優解,但是按照納什均衡理論,任何一個司機都會考慮,無論別人是否夾塞,我夾塞都可以使自己的收益變大。於是最終大家都會夾塞,加劇擁堵,反而不如大家都不加塞走的快。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納什均衡點的最佳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