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海底捞,太喜欢了

星期六,意外和大学舍友随意组了个火锅局,约在海底捞。

总结一下这个经历,就是我们等了三个小时,从六个人减到了四个人(另两人实在等不起去隔壁吃了酸菜鱼),折了80只千纸鹤,抵了40元的火锅费,吃到了一次火锅...

然后居然大家的回忆里,都是开心和愉悦。并且按照我的说法,就是大概80岁的时候,可能还会记得,我们一起吃过的火锅。

作为一个心理学人,对这样的现象,实在觉得好奇。撇除人格因素,我和叶某算是比较容易开心的人,孔某因为刚认识不确定她的情绪特点,最神奇的是吴某,一个笑点和愉悦点都极高导致我一般觉得她没啥开心的事情。都在吃完后,脸上洋溢着神奇的笑容。

让我开始对这次海底捞之行进行了反思。

我总结出来的,海底捞式的服务,大概就是我们觉得舒服的“母爱思维”

我所理解的【母爱思维】是,这样的,【想你所想,忧你所忧,满足你的小期待】

相对应的是【父爱思维】--【不管你喜不喜欢,但给你一条最好的路】

最典型的企业是,苹果公司。

它意识到人多,你会不舒服,于是安排的等待的座位,接着它意识到,你等待的时间会不耐烦,于是准备了小吃点心,果汁等安抚你,然后对于等待时间太长的顾客,还推出了折千纸鹤抵餐费的活动。

丝丝入扣,它总是会解决掉,摆在你面前的可能出现的不好的情绪。

过程中,还会不时的送上白色的热毛巾。在你的触觉记忆里,便会留下温暖的记忆

【知识点,如果你希望和你谈话的人喜欢你一点,请为他点一杯热的饮料,这样无论你们的谈话是怎样的,最后,他回忆起来都会是觉得温暖的,因为他会把触觉上的感觉归因于,是因为你的作用】

在你终于开始吃之前,如果你带了眼镜,会送上眼镜擦布,如果你是长头发,会送上发圈,会给你围裙,避免粘上衣服。过程中,基本上你一个困惑的眼神,服务员就有可能出现询问帮助。

最神奇的是卫生间这样的地方,也有人在热心的服务着,我也是惊呆了。

洗完手我只是困惑的在找纸巾,服务员便刷的一下扯出一张纸,感觉就像,我可以不带脑子安安心心的接受服务就可。

这不就是大家特别期待的一种母爱么?你努个嘴,妈妈便给你一个奶瓶。

难怪,所有人都在说海底捞的服务究竟有多么好。

我在知乎上刷到一个段子是说,有个人为了测试海底捞服务人员的底线,对他们说,【我想要一个没有梓的火龙果】

他以为一定会被拒绝的,结果,服务员说【等一下】

然后就真的用牙签踢掉了火龙果那些密密麻麻的梓。

真是没有底线的服务。

过程中,服务人员说,自己并不想放假,因为放假那1000多块就没有了,还不如过来上班,好吃好喝,开开心心赚着钱。

于是便出现了服务员开心,顾客开心,老板也开心的三赢局面。

也A难怪时常被推荐,去趟海底捞学习下管理。

去玩海底捞,我想到的是心理学上的那个经典的恒河猴实验,验证爱是什么的实验。

实验人员弄了两种”猴子妈妈“,一个铁丝网但绑上奶瓶,一个没有奶瓶但包裹着柔软舒适的棉花。

然后放嗷嗷待哺的小猴子进去。

本来实验人员以为,小猴子会更多的呆在有奶瓶的”妈妈“身边,但发现不是,所有小猴子都更喜欢有棉花的”妈妈“哪怕它不提供食物。

只有在饿极了才会去找有奶嘴的”妈妈“

因为,你看,这也解释了,我们人也有可能天生喜欢舒适,温暖的氛围。而不是仅仅只为了吃饱而去吃一顿饭。

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得一起吃饭的人好玩,这个记忆才会特别深。

对啦,记录一下,我们做的对面有一个一举一动都十分优雅的小姐姐,把我的舍友都迷得不得了...一直说太美了,惹得来来往往的服务员都顺着我们的目光去看一眼,最搞笑的是,表演拉面的小哥哥也去瞅了一眼。

我总算明白了气质的重要性,一个人都能让火锅店变得美好起来。

那姿态,那动作,也总算让我相信了言情小说的女主角是有可能存在的。

这次火锅局,让我明白了一点,如果你在别人的期望里,多做了一步,想到了他所想且提前做了一些事,那自然而然会被喜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