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免费心理咨询的体验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我给他回了一封信。

他说,他刚读完的感受是“觉得【礼物】这个名用的不好,给人期望,又无法满足,打个比方就是,衣衫褴褛的她们来了,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面镜子,镜子看着他捂住破洞的手说,你知道怎么捂住的,按你知道的去做就行了”

大概意思是这样。(ps。礼物也遵循咨询保密的原则,引用的这段已获得原作者的允许)

这句话在我脑中飘了好久,

让我不由的开始反思【礼物】可能会带来的负面的问题。以及思考我为什么还在做这件事。

活了这么久,会知道,有些事,可能你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可能是坏的。

而我会不会在做这件事。

明知道,免费咨询,一次的咨询,事情都讲不清的情况下,什么都不能做的情况下,我又真的能提供什么帮助呢?那这样的【礼物】算什么礼物呢?

情绪都还没梳理清楚的时候,反思和领悟怎么出现呢?

会不会,有人带着很大的期待来,以为,我能一下子给她指一个治愈一切的药丸,吃下就什么都没事了,可一来,我却告诉她,哈,理想破灭吧,我手上什么都没有。还回一句,你自己身上就有那个药丸。

将心比心,我要是遇到这样的人,也可能有些失望。

回顾一下,发现礼物也已经被领取了大约150余人,其中,大概只有10个不到的人,反馈说,自己好像迷迷糊糊想清楚了一些事情,有些领悟。

其余的大部分都是表示。哦,我的情绪一点变化都没有啊。

当然还有一些不属于咨询范畴的神奇之人,比如,有人觉得比较孤独,想找人陪聊,比如有人良心不安,因为做了一件突破自己道德底线的事情,希望我像个牧师一样告诉他,上帝会原谅他的,(ps,我没说,只是把这个目的挑明给他,他就拉黑我走了)

比如,有人会说,自己被骗了,问我可不可以一直给她做免费的心理咨询。

比如,有人会指责我,是不是再给自己做广告做宣传,为了谋利。(好在我没有给任何一个收取礼物的人,继续做咨询,所以很自在)

这些我都预料的到,

于是还算可以做到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唯有一位,我实在理解不了。

那时我有点累,于是说,要不之后挑个时间吧,今天不方便,然后对方开始歇斯底里的说,我就知道,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帮助另外一个人的,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一趟,果然,这世道还是黑暗的啊?骗子!

我回答【我说的是再选个时间,不是说不送这个礼物】

然后我就看到感叹号,被拉黑了。一边哭笑不得,一边又不知道这娃到底是被什么伤害了,怨恨之气如此重。但我也没办法实在没任何机缘再遇见。我有时假设,如果那时我没有拒绝会不会好一点。

但我又否定了。因为我的原则是咨询师始终要保证自己过得好一点,在心有余力的情况帮助别人。所以我也不允许自己在自己状态不佳的时候去面对来者。

这些我都能想通,哪怕当时也有些难过于,被礼物这篇文章吸引过来的人怎么会这样。他们是不是误会了什么。还是幻想了什么。

那我本来期待的是什么呢?

从一开始,我写那篇文章,我的朋友就告诉我,不要这样干,因为免费的大家只会觉得廉价,帮不上任何忙,你想想,要免费咨询的会是什么人呢?

我问,所有老师,所有人都说免费咨询没有用处,我知道最后结局可能是这样,根据我自己的,如果有免费的,我也不愿意去把自己的那些心底的东西交给对方,总觉得不见得会保密,我的原则很简单,你收了钱,自然得消灾,这是契约。

但不亲自试试,怎么知道呢?你就当我反向证明这个问题吧,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开花,那也是挺好的事情,因为反正也不会太麻烦,且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看到这篇文章的。且以后如果有人问,你是帮助人的怎么要收费呢?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嘛。

当然当时也有一些私人的情绪和感觉,为自己找个出口罢了。

是的,我想的那么清楚,可为何,这个人说的那段话,会让我觉得那么刺痛呢?

我想原因,可能就是,我有些感觉,他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做,显得就像个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眼见着他们痛苦,却并不努力伸手。

说什么你自己有力量解决的,好虚伪的样子。轻飘飘的没有一些实际的意义。

可我还就是这样觉得的,我相信着,每个人遇到的任何问题,你得自己生出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去面对,去找到答案。

就像,你如果想要渡河,你得去试试水深还是水浅,或者造个船划到对岸,而不是找个人不断的问,我该不该渡河,会不会被淹死,有没有神来救我。

而咨询的过程,只不过我在等待着你,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陪伴你,更安全更温暖的走过那条长长的黑暗的路程,期待着,你慢慢生出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说到底,真正能救助自己的绝望,孤独,无意义,悲伤的,还是自己。

说都是这样说。但。不可避免的。

只要你承认你是个咨询师是个救助者。就不得不承受别人投射的期望。

以及承受期望破灭对方的责难。

【你会理解我,你知道如何帮助我摆脱痛苦,你知道如何选择,你不会脆弱的,你都知道的,因为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些潜台词,基本上每次咨询我都会清晰的看到,哪怕他的表现是责骂我,是赞扬我,也有的是在哭泣,有的是在克制,有的是在愤怒,有的是在装作不在乎,也有一见面就说我并不想来的,也有的会说,我现在很稳定,只是先加一下,以防...

透过这些表象,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背后那个也许在呼救也许在哭泣也许在伸出手等待拥抱的那个在黑暗里蜷缩的小孩子。

但我们内心太恐惧了,不敢去接近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不敢去听也不敢去看。有时连望着都不敢。

而开始咨询,你就不得不去面对了,面对那些不堪,面对自我,面对悲伤,丧失,面对真实和情绪。

所以没准备好,你其实可以慢慢想的。

我把前来找礼物的人,都假设为,并没有准备好。

所以我把送礼物,当作一次小小的科普。也基本上,前来领取礼物的人都说,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

有些人过度理想化,有些人过度贬低,有些陷在情绪里。

其实带着很强期待的人很少。

但问题就在这,如果有一个人把礼物当作自己最后的稻草该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存在,岂不是造孽。所以之后若还有人领取礼物,我应该更加谨慎一些。

或者还需要多思考一些,思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做,能让哪怕只有一次的咨询也可能出现可能我期待的惊喜的模样。

但我又不由的想到,有些礼物,我打开,我是不开心的。也许因为东西不喜欢也许因为送的人不喜欢。所以我送出去的也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哪能真的保证一切如自己所想。

况且我向来不是一个可以躺赢的的锦鲤女孩。

至于为什么还在做这件事,我想弗洛伊德老爷爷的那个故事能给我答案。

【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性学三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