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天马行空的文章,可能与保险、资本、历史有点关系

一篇天马行空的文章,可能与保险、资本、历史有点关系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闭门,本来想写关于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难度颇大,放在以后再写吧。后来决定写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题目比较大,难度也不小,找了好几个大家的论文,听了几十首老歌,来了一点灵感和思考,先写下来,观点不一定对,以后再慢慢修正和纵深。

可能是执业习惯,也可能是年纪使然,发现越来越不敢写,越来越不敢说,不一定是好事。人毕竟是思想动物,需要思想交流,虽不敢跟历史大家比,但人生一世,需要思考,也要记录,所谓留痕。有价值的思考,传播给更多的人,这是本人的终极价值观,也是写作的动力。

此外,这是一篇发散文,所谓发散文,就是主线不一定强,逻辑不一定清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时刹不住,有时跑不起。

言归正传

保险和银行、证券、信托,是传统金融的四驾车。相比其他三驾车,保险的金融属性相对应该是弱一些的,这与保险的缘起有关。传统保险,承载着风险转移的风险管理功能,具有明显的相互救助性质,所谓“一人为众人、众人为一人”。大家都知道,经济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随着保险慢慢长大,保险公司资金积聚;随着社会财富指数级增加,通货膨胀是总趋势。因此,如果实现巨额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就很重要了。于是,保险公司的金融属性也逐渐加强。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稳健持续经营的基础。资产负债管理,始于银行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最大,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不言自明。随着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增加,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愈发突出。保险业跟银行业还不同,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想对更容易确定,而保险的负债,最多的是合同责任准备金,不确定性增加,那更得做好资金运用与负债管理的平衡。

沧海一粟,前因后果,总有注定,趋势不可挡。

20世纪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成本推动型恶性通货膨胀和利率高位波动,在通胀持续高企的强烈预期下,短期收益率甚至超过长期收益率。保险,也是顺势而为。客户摒弃终身寿险,转向价格便宜、期限短的定期寿险,退保增加,保险公司承压,不得不低价变现长期资产,传统寿险出现危机。

往往,每次危机后都埋下创新的种子,野蛮生长的同时潜伏着下次危机,资本市场也是如此。这次危机,带来了金融的创新,于保险而言,促进了保险业投资性产品的创新,如英国的投连险、美国的变额年金和万能险。

在中国,投连险、万能险这类投资型险种,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尽管头几年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力。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因果的背后是社会历史大环境。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当时政府的刺激政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以及理财热。“资本”,没有办法评价它的善与恶,器物无好坏,看用之者,过者为灾。

可是,投连险、万能险这种投资型保险,一来弱化了保险的保障本源,二来期限错配、高风险投资下的成本收益不匹配,在现金流不充裕的情况下,风险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市场绝不是中庸的,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代保险,毕竟越来越强化的金融属性,以及,在其他三驾马车前,保险怎甘落寞。加上,市场社会有个铁律,又快又好,快就是规模,好就是强大,欲强先大。在此背景下,投连险和万能险,一来顺了当时之势,二来迎合了消费者的胃口,三来壮大了自己。

然而,资本之下,中庸是不现实的。市场规律也告诉我们,市场绝不是中庸的,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资本尤如此,总是在有意无意间积累堰塞湖。

资本锋芒,渐渐地,保险的资本属性已远远偏离它的保障本源,资产驱动负债下,自我输血、疯狂举牌、野蛮人……

随后,股市下垂了,P2P暴雷了,房价飞天了,金融风险很大了,国家必须得出面了,强金融监管时代开启。如今,除了内忧,又添外患。

不得不说,这五年来,保险业的体量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资产规模也大幅提升。前面说过,欲强先大,这是生存法则。世上本无纯粹事,也就无法有纯粹的评价。

昨天的今天,与明天的今天

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目的是在最低资本和保险公司各类风险之间建立关联。“偿二代”的基本逻辑是,通过资本约束风险,通过资本要求和市场约束对资产配置提出要求。通过对权益类资产设置较高的风险因子,引导行业中长期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权益投资为辅。然,资产负债管理涉及资产和负债的两端,要求双方协调联动,在制度、模型、管理工具缺乏的情况下,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需要较长的过程。

“保险姓保”、回归保险本源的监管逻辑下,原保监会又于今年3月份发布《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它更侧重管住后端,既定量评估,也定性评估,定量评估要求保险资产配置关注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现金流匹配。定性评估要求从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模型工具、量化指标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

此时,不禁地想,在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前,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行业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现状,这个关系更值得寻味,其中体会,也许监管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