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8月23日,新华社记者刘羽佳第一次经历台风。那一声“啊”很有趣,也很勇敢。

记者

究竟是个怎样的职业?

有人说

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

就注定了要做一只鸟

一直飞呀飞

累了

就在风里休息一会儿

……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9月20日,新华社记者王卓伦(右一)、吴丹妮(右二)在云南大理进行“红色追寻·足迹”系列网络直播。

今天

2017年11月8日

第18个记者节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激情的日子

但也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11月7日,新华社记者危颖在农村种植基地采访。

在许多人眼里

记者这一行很光鲜

人缘好、经历多、笔头硬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10月21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姜潇在提问。

而真实的体验

也只有记者们自己知道

晨昏颠倒,奔波忙碌

危机四伏,风餐露宿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新华社记者周磊(左一)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区拍摄扫雷部队工作场景。

做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

抱一个揭示真实的理想

尽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

这是记者们天生的骄傲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0年8月,新华社记者刘潇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采访。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要向自己致敬

干新闻又一年!

辛苦了!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6年7月,新华社记者李一博在西安市街头涉水采访拍摄。

记者

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一直在路上

为了采访常常忘了吃饭和休息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7月,湖南衡阳市衡阳县,新华社记者柳王敏采访夏粮丰收。

他们带着设备

肩负责任与热情

走在路上

冲锋在前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5年8月,新华社记者张铖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采访。

盛会召开

他们夜以继日坚守会场

唯恐上情不能下达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记者现场采访。

因为深爱这片土地

他们冒着严寒酷暑

上山下乡

记录着人民的喜怒哀乐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3月,新华社记者王大千(左一)在海拔4000多米的色达五明佛学院蹲点采访。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8月,新华社记者陈聪经过3小时的攀登,到达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凉山阿土勒尔村,采访当地脱贫故事。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6年11月,新华社记者朱丽莉在中越边境地区采访边防哨兵。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邹乐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商上梁村采访贫困户。

家园有难

他们“逆行”而上

报道震撼而暖心的情景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后,新华社记者宋玉萌第一时间来到九寨沟景区进行报道。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后,新华社记者魏兆阳、刘坤迅速前往现场,翻山越岭带来报道。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6月24日,新华社记者万象在江西省修水县抗洪一线采访。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7月4日,新华社记者韩曦乐记录长沙抗洪救灾。

面对不平

他们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揭露真相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4月,新华社记者跟随湖北省质监局执法车查处“地条钢”。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8月23日凌晨时分,新华社记者乘坐警方车辆跟随打传队员的大巴,深入打击传销一线。

万里之外

他们远赴他乡

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

只为讲述地球另一端的故事

用镜头展现和平的意义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9月,新华社记者郑一晗在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采访,当天还遭遇附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袭击。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蒋超在喀布尔爆炸现场,距离新华社喀布尔分社仅500米。

在浩瀚的太空中

新华社两位特约记者景海鹏、陈冬

向全世界播发报道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6年10月,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在天宫二号舱内。

在深邃的大洋之底

新华社记者随船下潜四千多米

探寻海洋深处的神奇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蛟龙”号成功下潜至4811米,水中时间8小时50分,海底作业3小时11分。

在中国快速进步发展的记忆深处

总能找到新华社记者的身影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7月,新华社记者郁琼源跟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执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任务。

他们拍下了首艘国产航母

蛟龙入水的场景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图为航空母舰下水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他们记录了北斗升空

全球组网的瞬间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新华社发 杨志远 摄

他们用镜头

全方位展现大国工匠的智慧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一段。以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超级工程”让泛珠区域的陆路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他们见证了一次次

实现复兴梦征程上的腾飞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记者,记着

有人说

记者脚下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报道就有多少力量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6年5月,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蹲点调研,与这里的孩子们同吃同住。

不忘初心

怀着满腔热忱和理想

他们坚守在时代巨轮的船头

下面是彩蛋时间

您收到来自新华社记者的

独家“表情包”

欢迎添加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今年7月,新华社记者薛文献跟随科考队取“冰芯”。

摩擦摩擦

在这冰冷的雪地上摩擦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5月26日,新华社记者胡林果采访潜水训练基地。氧气瓶太重,潜水队员一松手,记者差点失去平衡。

怪力少女

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4月15日,新华社记者岳冉冉采访西双版纳泼水节时说:“我得到了大家最深的祝福”。

给大家拜个早年!!!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10月3日,新华社记者吴昊在墨西哥报道金字塔。

这里的金字塔

全被我承包啦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6年8月,新华社记者詹奕佳在台风“妮妲”过境珠三角时采访。

吹到变形

也依然帅气啊啊啊

……

由于篇幅所限

还有太多优秀的同事

我们不能一一列举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7年7月,新华社记者王朝在新疆巴楚县采访调研。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表情包砸向你!

2015年,新华社记者陈子夏在江西省金溪县采访特教学校的孩子们。

但我们会在以后的报道中

继续向大家介绍他们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

让我们道一声

记者同志

你们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