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持刀弑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12岁孩子持刀弑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01

12月2日晚间,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竟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

事发当晚,仅上小学六年级的男孩吴某吃过晚饭后在家吸烟被母亲陈某发现,因嫌自己的母亲陈某对自己管教比较严格,便对其发生了争吵和反抗,陈某觉得孩子这么小就反抗自己,便一气之下对吴某教育了一顿并打了他,然而吴某面对母亲的打骂教育,竟然直接与母亲公然对抗起来,双方就这样发生了肢体冲突,吴某一气之下,便拿了一把刀直接冲进母亲的卧室,在卧室里,他追砍母亲20余刀,致其当场死亡。

......

类似“12岁男孩弑母”这样的惨案,虽不是经常发生,但也绝不是“个例”。

12岁孩子持刀弑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除了暴力伤人的案件,还有“伤己”的案件发生。就在此案发生前不久,在河北南宫某中学,一个12岁的七年级学生就从宿舍五楼跳下自杀,用这种极端的行为,走上人生的绝路。

12岁孩子持刀弑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骇人听闻的报道,触目惊心的结局。惨案的屡次发生,折射出了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感恩、关于挫折、关于法制等等。应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绝不能只着重他们的分数,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反而规避了教育中最最重要的一环,对孩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有许多从懂事起家长老师就应该教导孩子们知道的道理,在现在的教育中,却逐渐在分数的光环下被掩埋,黯然失色。

02

自古以来,很多中国家长都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一定式,包括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的父母老师们,可能当初也是父母烧火棍下那个被打的孩子。

有些人被打,因此懂得了理解与感恩,学有所获;有些人被打,反而在心里留下创伤,愤恨不平。

前几年,“虎妈狼爸”式教育方式还经常被探讨,但现在,我们更多奉行的是走温馨路线。而这,也正说明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两极分化严重。一个是一味地崇尚惩戒教育,甚至是把暴力等同于惩戒;一个是片面的强调柔情说服,试图用温馨与爱来感化孩子。

曾经有一个同学,平时我们聊天的时候,谈到爸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他总是会说这样一句话:“我恨死我爸爸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他就一一列举原因,无非是抽烟、酗酒、打他这些理由吧,他说的很多小事儿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印象中应该是误伤大雅的问题,不过他却总是说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致于他非常的仇恨父亲,尽管他还需要父母的支援,尽管在我们看来他的父母都对他很好很好。然而认为自己小时候被暴力对待的他,长大了仍是心有怨愤,时常对他的父母冷暴力。

显然,这是被父亲打出仇来了。

而有的父母就明智了,从不打骂孩子。

孩子表现好,给孩子“爱”的教育;孩子犯了错,还是给孩子“爱”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下,有些孩子没有在蜜罐中学会独立自主,反而成为了时不时需要被人喂养的巨婴。


12岁孩子持刀弑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03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认为自己对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父母,而理所应当承受父母给予的一切的孩子,偏偏却认为自己“一无所有”。

张爱玲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亲情之中。

父母子女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相反,这种关系更需要我们去用心维系。当然,我们不能怕它断裂就小心翼翼的用爱浇筑,有时候,惩戒是必然存在于孩子的教育中的。

我们所说的惩戒,是教育过程中适当的责罚。我们也应该能体会到,其实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奖有罚,只有这样人才有动力去付出努力。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教育中的惩戒应该是合理的、适当的,而不是粗暴的责骂与殴打。

还是那句话,不要把所有的暴力都当做教育,有时候不排除施暴的那个人就是单纯的在发泄,纯粹的人渣行为。

奖有出处,惩亦有道,软硬兼施,方是相对合理的、正确的教育理念。

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