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敢變票虛開?一不小心就被電子底賬捉住了!

最近,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稅務機關關注到電子底賬系統顯示一可疑信息:同一份發票,開票企業電子清單中貨品為手機,但受票方已抵扣發票的紙質清單中貨品卻均為汽車配件。發生這樣的異常狀況,是財務人員開票疏忽,還是上下游企業間另有隱情?

於是,稅務機關對永州Y汽車零部件公司(以下簡稱“Y公司”)展開核查,確認該公司2015年~2017年期間,通過接受虛開發票和貨品清單造假的方式,虛抵增值稅進項稅款769.6萬元。稅務機關依法對該企業作出追徵稅款769.6萬元,加收滯納金158萬元的處理決定,虛開企業主要負責人被檢察機關批捕,案件已移交司法機關審理。

還敢變票虛開?一不小心就被電子底賬捉住了!


場景分析

這是一起典型的變票虛開案例,稅務機關通過對比電子底賬系統中開票電子清單和紙質清單的差異發現疑點,結合企業的經營業務進一步分析發現企業進銷貨品不一致,並且明顯不存在生產相關性,判斷該公司具有虛開發票、虛抵進項、偷逃稅款的嫌疑,將企業信息迅速移交稽查部門。


稽查分析

1.Y公司主要經營汽車沙發配件。稅務人員通過電子底賬系統核查發現,Y公司一張增值稅進項發票上貨物名稱欄只寫了“詳見銷貨清單”,點擊電子清單後,顯示的信息卻是各種品牌型號的手機,與Y公司生產經營並不存在相關性。

2.專案組約談Y公司實際經營人和財務人員,在公司展示的採購紙質發票清單中發現不少疑點,例如:一些清單開具日期與發票開具日期不匹配;個別清單號碼與發票號碼不匹配,部分清單貨物內容、單價都雷同,不符合企業經營常規。

3.專案組核實Y公司上游企業經營範圍及增值稅開票情況,確認上游企業經營範圍均是手機,且開具給Y公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銷貨清單上的貨物名稱也均為手機無誤,但與Y公司紙質清單品名“沙發配件”,明顯不符,存在虛開嫌疑。

4.專案組發現現金迴流線索:每次Y公司通過銀行匯款給上游3家公司後不久,上游企業都有資金匯入Y公司負責人朱某夫婦賬戶,且這些資金的數額均比Y公司匯出金額減少了約10%左右,存在手續費嫌疑。

面對以上疑點,稅務機關進一步蒐集各項證據,Y公司和上游企業終於無法辯駁,承認了違法事實。主要由於Y公司從邵陽等地低價購進汽車沙發零部件,但售貨方不提供進項發票,為逃避納稅,選擇讓其他企業虛開發票並偽造沙發配件銷貨單,並支付手續費,期間並無實際交易。

還敢變票虛開?一不小心就被電子底賬捉住了!


稅案警示

1.僥倖心理不可取。信息管稅的大時代下,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已經建立了電子底賬庫,將專用發票納入到全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通過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系統,稅務機關可以查詢開出或取得的發票的票面全部信息,銷售方名稱、購買方名稱、開票項目、規格型號、單價、數量、開票人員等稅務機關一目瞭然!虛開行為將岌岌可危,不要以為手段高明就鋌而走險。

2.注意“三流一致”。企業在開票時要注意發票、貨物、資金三個方面保持一致,案例中雖然Y公司收到貨物,將貨款匯給上游企業,但是最後款項還是流向了Y公司,最後的收款方和銷貨方不一樣,成為稅局稽查的關鍵點。企業開票時按應照實際商品名稱開具發票,不得變更名稱,商貿企業一定保證所開具的商品有對應的進項發票。

3.警惕“變票”行為構成虛開。

如有企業為了使取得的進項發票能夠抵扣和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將給員工發放的福利品和其他集體福利支出開成“辦公用品”、“住宿費”發票,也將構成虛開發票行為。

4.正確選擇開票編碼。電子底賬庫建立在增值稅發票的開票信息上,部分財務人員不重視編碼開票,編碼隨意選擇,導致大量發票作廢,給公司業務往來也造成很大的不便。還有財務人員為了迎合客戶,按照客戶的要求開具編碼不符的發票。這些開票信息異常的行為都很容易引起稅務預警,成為稅局稽查的把柄!

還敢變票虛開?一不小心就被電子底賬捉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