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又要来了:有人疲惫麻木 有人依然期待

“双11”前参加大大小小的满减折扣活动,为了拿到更大的优惠,还得费时费力地“PK”;过了一个多礼拜,“黑五”强势来袭,就算不是海淘党也禁不住诱惑,想掺和一把;还有三天,“双12”又要来了,这次你还会“剁手”吗?

“双11的花呗还没还完”

23岁的孟小羽,这个月一直在为“还债”操心。

“双12”又要来了:有人疲惫麻木 有人依然期待


他的理财方式很简单,每个月固定存一部分钱到定期账户,所有的个人消费则全部通过信用卡和信贷平台。若当月未能还清,则顺延到下月。作为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他已习惯这种消费方式,但上月的“双11”过后,一直对账单不敏感的他算了笔账,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个月我竟然刷了两万多元,几乎都是在双11当天消费的。”孟小羽表示,“双11”前自己关注的各个商家均大做宣传,社交媒体的相关圈子里也早已讨论起购买清单。在火热的气氛中,他的消费欲望猛增,忍不住频频下单。然而,账单上明晃晃的数字也告诉他,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没办法随心所欲地花钱了。

“双12”又要来了:有人疲惫麻木 有人依然期待


“虽然‘双12’也会收到一些商家的促销信息,但一想起还款利息,我就没办法继续剁手。”孟小羽感慨地说,年底大家可能会冲动购物,而越来越便捷的信贷应用也顺应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但年轻人更要学会理智消费,自己目前算是及时止损。

2018年“双11”,天猫的总成交额为2135亿元,京东累积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苏宁、网易的全天销售额也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不可否认,部分消费者怀着“囤货”心理,在“双11”期间购买了超出短期内需求的商品,而在此后会因经济或心理原因,带来消费需求的下跌。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分析说,“大促”自然会透支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和钱包,超级大促更需要时间间隔。积攒了一年的购物欲已经在一个月前的“双11”集中爆发,所以对于“双12”期间的消费,无论是消费者或商家可能均不会有过高期望。

“双12”又要来了:有人疲惫麻木 有人依然期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张华看到网页弹窗的“双12”优惠活动时,她习惯性地打开,却失望地发现,活动的优惠力度完全没有自己想象得大。

“我看上了一支口红,标价119元,‘双11’前有过一次短暂的降价,是79元。当时我问客服人员,在11日当天的价格还会降吗?对方没有透露,只是让我当天再看。”“双11”当天,该款口红的价格为69元,第二天提至79元。

而12月初,张华注意到该商品的价格已提升至89。“这是在为‘双12’降价做准备,还是直接卖到这个价格,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价格真的没有比平时便宜。”张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