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冬至头日,遇上一位老哥,手里提着一罐糯米甜酒,奇怪地问,怎么吃起这东西来啦?他也觉得很奇怪,“明天冬至煮汤圆呀。你们家还没买?”我笑笑告诉他,我们家冬至不吃汤圆。其实,还没到冬至,网上就铺天盖地地讨论起来,冬至应该吃什么,争相推荐,回忆深沉。说来每个年节,“食”是至今重要的构成,没有代表性的食物,这个年节便支撑不起。“二十七,杀小鸡”,每进腊月,连小鸡都要发愁。冬至大过年,这天吃什么,当然至关重要,不说这清楚还能过好节吗?拥趸最多的可能是饺子和汤圆了,还有其他吃糯米饭团的,吃粑粑的,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我老家冬至确实不吃汤圆,连饺子都不吃,过去我们那儿是没有这种食物的。到了冬至,老家家家户户都吃的,是“落水包”,一种近乎汤圆的米制带馅点心。不过,和漂泊在中国城市的大多数人一样,我已离家多年,冬至也很少吃上这东西。有些年头,一份快餐或一碗米粉,我也就过了个冬至。家乡年节的食品,对我们这种长年在外周游浪荡的货色来说,早已成为渐渐模糊的梦。

我是客家人,老家博白县地处桂东南一隅。大家都知道广东梅州市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有着“世界客都”之称,客家话也以梅州方音为标准县。但博白县却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和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至今仍完整留存着一些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木偶戏等民间文艺为外人称道。饮食上,也有很多和其他外省外地客家人一样的独特之处。

稍知道客家人背景的人,会听说过一句话,“客家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此话固然有表扬客家人有着犹太人一般的经商天赋,更透露出客家人的惨痛历史。犹太人在世界上流浪了几千年,而客家人得名,也是因为流落他乡,最后落脚的地方才反客为主,成为家乡。能把流落各地的客家人紧紧维系住,至今有上亿规模人口的原因,是凝固力极强的客家文化。语言上,“涯系客家人,涯讲客家话(我是客家人,我讲客家话)”,客家人祖训的要求是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饮食上,虽然闽、粤、桂三大客家省区的客家人被其他族群块块分隔,但仍留下了一些显著的共有特色,口感偏重“肥、咸、熟”,多用禽畜山珍,少用河海水鲜,盐焗菜、客家菜、客家盆菜、猪肚鸡、梅菜扣肉等,以及以大米为原料加工的各类主食和点心小吃,在各地的传统客家菜中都可以找到。

桂东南一带的博白、陆川等县的客家人,每年冬至、元宵,要吃“落水狗”,现在书面名字叫“落水饺”或“落水包”,避其不雅。客家话里,“狗”与“饺”谐音,而博白受粤语影响形成的一种土话“地佬话”里,“狗”与“饺”更是同音。痛打落水狗会开心,痛吃落水饺也会开心。凡这两个节日不归家的人,一腔相思念着的,就是妈妈做的落水包。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有些南方人也学着吃,尤其是城里的南方人。“冬至大过年”,已经到了可以回头总结一年的时令,就好好吃他一顿,我认为吃什么倒无关旨趣。我老家一带的客家人,到了冬至,就做一顿落水包。现在的饺子和汤圆都有现成的速冻货卖,落水包当然没有,要吃就得自己做,虽然麻烦,但都认为值。每年冬至前后几天,博白城乡到处飘荡着落水包的味道。糯米虽然不好消化,但这时候顾不得了,好歹先尽个瘾再说,肚子胀了甚至疼了,再去买药。

落水包的做法,讲起来有些麻烦,须经制皮、做馅、熬汤等繁杂程序。每一道工序都很费心力。但如果大而化之地说一下,几乎和饺子没什么两样,只是材料不同而已,这样说来就很容易想象了,就是用米磨成的粉揉成皮,包入事先做好的馅,再下锅煮熟就成。

落水饺的皮子,可以纯用糯米,也可以用糯米和少量粘米按比例掺和混合,把米浸泡后沥干水打成细粉末制成。用糯米一取其香,二借其黏性,但又不能全用糯米,否则软塌塌的撑不起来不说,吃时连牙齿都会被粘住,味道也腻人,所以要掺上粘米。现在,市场里直接有粘米粉、糯米粉卖,比以前省事多了。我小时候要帮着老娘,抬着泡好的米到磨房排队打粉。揉制之前,用开水先把糯米粉搅拌,然后逐步加入生粉,边加边揉,最后揉成一个不粘手的大米粉团子,就和做包子、饺子揉出来的面团一个样子。然后就可以从米粉团子上扯下一个个小剂子来包了。

落水饺味道的主要来源,是借助菜味。落水饺的馅料丰富多样,各家根据喜爱搭配。常用鱼肉、五花肉、鸡肉、牛肉等南方禽畜肉为主料,也可以相互搭配,尤以猪五花肉,配什么肉均有添香之功。主菜其外,葱、蒜、香芹为每种馅料必加,博白各地做的落水饺大小、馅料、形状均略有差异,但不管何地,都要加上这三样东西,否则就不是落水饺的味道了。如今食材丰富,木耳、韭菜、咸蛋、嫩笋、马蹄、虾米等食料,也常常成为馅中之物。配什么菜,都有一定比例。我老娘有一家传秘方,不管什么馅儿,一概加入虾米或干贝若干。这可真是提神之笔,加了虾米,配什么主料都好,一股鲜味在煮时便荡然而出。前述各类馅料,均剁成丁状,加入调味料,分门别类炒至七八成熟,即成为落水饺的馅儿。这和北方包饺子也截然不同,饺子馅儿一般生拌,随饺子皮同生同熟;落水饺却要先将馅儿炒熟,一来先炒出香味,二来落水饺的皮儿那么厚,如像饺子般用生馅儿,恐怕皮烂透馅尚生。

北方包饺子,是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擀成饺子皮儿。包落水饺就少了擀皮子这段插曲,直接从揉好的米粉团子上揪下一块,拍拍打打,搓成圆球状,用大拇指在上面按出一个窝,慢慢将窝摁大,然后往窝里面装上馅,再把粉皮子逐渐向中间凑,施以修漏补缺之术,如包包子一样将口收住,把多余的面团挤出去,一个落水饺就做好了。落水饺通常有两种形状,一是扁平的,合口捏成尖芽状,活脱像个放大了的饺子;另一种是圆球状,像极了一个放大的汤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特大的汤圆,反正都是皮包馅,而且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吃这东西。包好后,摆在洒了干粉的干净桌布上,寻常人家起码摆满一两桌。

落水饺有三种吃法。一是煮的,最好以小火熬制骨头汤或鸡汤,再下入落水饺,这是在家里自己吃的,不讲究“卖相”。洁白的生落水包落到沸扬的汤锅里一煮,皮初熟透,泛着和田美玉般的光泽,举漏勺捞出,趁热咬一口,连汤带落水饺囫囵下肚,肉馅浓香直窜鼻孔,滚烫、鲜美、流汁,醇香萦绕,一家人于天寒地冻之际尽享天伦之乐。二是裹上大片的菜叶子蒸的,这既方便留存,也便于带去走亲访友。第三种办法,是把原已蒸熟的生菜包,以慢火细煎,菜叶子和糯米粉的表皮煎得又香又脆,夹杂着馅芯里的肉香,真可谓外焦里嫩,让人咂舌流油。

客家人长年奔波,以异乡为家乡。每个地方的客家人,当然都有着不同的冬至主题食品。对我们桂东南和部分粤西南地区的客家人来说,冬至的象征就是落水饺。在这天能吃上一顿落水饺,就是有家的人。现代生活不仅让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离家万里,过节的食品也是离题万里。我们吃落水饺的日子其实有两个,一是一阳初生的冬至,等于迎接真正的冬天过来,也为即将到来的年终总结拉开序幕,氛围以团圆为主。二是春节收尾的元宵节,主要是为亲友饯行,氛围以展望为主。外出求学以后,冬至这顿我是吃不上的。到了春节,父母会到南宁和我过。忙碌的新年匆匆过去后,母亲就盘算着找个日子包落水饺。如果哪天恰好有有亲朋来访,就定在那一天,一起做顿落水包吃。糯米粉、粘米粉她都带了来,到菜市买点新鲜菜做馅即可。做一顿可不是光吃一顿,而是尽可能地多做,冻在冰箱里,让我细水长流地吃。所以,元宵节这天,我必然是能吃上落水饺的。有一次疏忽大意,到五一节时竟然还从冰箱翻出一袋落水饺来。

可有一年的冬至,我饱餐了一顿落水包。我初中的班长执着地花了两年时间,除一位同学外,全部找到了其他同学的通讯方式,并在当年国庆节汇聚南宁,团圆了几天,建起了微信群。国庆聚会我因出差没参加,但也入了群,和在南宁的同学有些联系。这年冬至,就有同学在群里不断地说起冬至的落水饺,相约届时回乡痛吃。这当然不可能,但终于是回家吃落水包的有心人组织起来,给在南宁、柳州等回不去的外地同学送温暖,我得到了一袋约四五斤重的落水饺,足足吃了一个多星期,吃时还总想着,要不要流点眼泪。其实毕业后,我与同学们基本上都失去了联系,近三十年后找到一起,也唯有一袋落水饺能把当年那两小无猜的同窗真情串起来。

元宵节吃落水包对我们来说。过去外出谋生,是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出去。此时吃一顿落水包,既有总结美美吃了一个年节,收一下节奏的意思,也有为远行的亲人道个别的意思,须知此一别往往又是一年。冬至稍前、元宵稍后,较高的气温也是不宜做这种美食的,这是一道冬令食品。到此时,年货也已吃得差不多了,再弄一顿落水饺,全家人好好吃一顿,让旅人们安心成行,期待着下一次团聚。如今的人们,行履匆匆,大多未及等到十五过完元宵,便起程远赴他乡。我也这样,十多岁离家求学、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冬至、元宵,人都远在异乡,再也无缘在家吃上一顿老娘包的落水饺。

此道冬至美食,历代县志均少记载,但世居博白的历史民系粤语系、客家语系和闽语系的人群中,都不约而同地流行着这一美食,我印象中也从记事开始记得,每逢冬至、元宵,必吃“落水狗”无疑。虽说客家人思乡、认祖的情结重,但落水包能在不分谱系的人群中流传,那也只能笼统地称之为怀乡之情了。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葱是保证鲜味的必要配料,切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芹菜也是保证鲜味的必要配料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木耳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胡萝卜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油豆腐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干贝,这是我母亲调馅提鲜的绝杀技,用虾米代替亦可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鸡肉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鱼肉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猪肉丁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一样样分门别类先炒半熟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最后混在一起炒匀,即成馅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炒好待包的馅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和粉粉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米粉黏性强,和起来比和面还要费力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搓成两个大粉团,每块近三斤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包落水饺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做一顿落水饺,要几个人一起动手,我小时候是全家个个要卖力气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做好的落水饺,下锅一煮美味异常,任你流落他乡多少年都忘不掉

桂东南客家落水包,渐成游子他乡梦

包了生菜叶蒸熟的落水饺,可以作为礼物致送亲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