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厌学”其实是从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

真正的“厌学”其实是从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

厌学情绪,是指我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厌倦情绪,对学习持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厌学无疑是会扼杀或阻碍我们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束缚和困扰我们的美好心灵,对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甚至包括一些所谓的优等生也不例外

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所以在教师的眼中,聪明好学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有厌学的情绪呢?李锋教育老师指出其实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调查研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

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尤其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打工热”使得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特别是社会上有些人,没读过多少书,由于家庭经济好,自己又敢闯敢做,赚到了钱,也动摇了一些学生认真读书的思想,使得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2.家庭方面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子女报名参加钢琴班、书法班、珠心速算班等各种培训,想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具备”,驳夺了孩子的自由,给孩子加重了负担,压力过大,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使得孩子的学习成为一种苦役。其次,有些家长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极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放任自流,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对孩子的学习和管教都推到爷爷奶奶身上,不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真正的“厌学”其实是从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

3.学校方面

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乃至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教师就一定是好老师,没有人会考虑这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导致许多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很多教师还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锥刺股,头悬梁”的古训,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中日渐倦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最终导致厌学。

4.学生方面

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跟随社会闲散人员,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染上吸烟、喝酒等恶习。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认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遇到一点挫折就退却了,渐渐地学习就落后了,厌学了。

真正的“厌学”其实是从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

什么叫做作“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

找到孩子厌学情绪的根源是关键

家长要从与耐心的沟通开始,通过聊天寻找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理由,但是无论哪种原因,大致的方向都避免不了以上4点因素。

孩子对学习厌烦,往往是因为感到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因为想回避困难,从而感到学习厌烦,因此,改善厌学情绪的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在生活中经历一些困难的考验,并且努力让自己战胜这些困难,这种战胜困难的心理感受会有助于我们提高攻克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孩子要意识到,当厌学情绪产生的时候,不要消极被动的任其蔓延而让自己感受不快和痛苦。应该采取一些行动和措施,比如做深呼吸,使自己的情绪得以放松,当体会到放松的感觉之后,有意识的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中。

调节厌学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单靠一种教育力量就能一劳永逸,而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家长朝正确的方向进行自我调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