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紅葉882
“爾等欺人太甚”,當年慈禧在所謂的《宣戰詔書》中鏗鏘有力地喊出這句話,我們都認為慈禧是看完義和團在紫禁城表演完”刀槍不入”的本事後,才增強了這位封建老太太對外宣戰的信心,才有底氣對外宣戰。其實,並不是。 圖:八國聯軍與清朝女子
慈禧作為晚清執政者,再怎麼昏庸也不會無緣無故向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她是一個權利慾望極甚的人,更是一個把個人利益看得非常重的人,只因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臨近,才會對十一國下宣戰詔書。
八國聯軍是怎麼廝混到一起的,他們出師有名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一直受列強欺壓,英法聯軍更是在搶走大量珍寶以後,燒了圓明園。慈禧肯定知道自己的實力絕對不是英法日這些列強的對手,那麼她還為何要宣戰呢?
這跟慈禧所處的危險形勢有很大關係。
慈禧與光緒鬧翻之後,端王載漪想趁機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手握京城禁衛軍,故意放山東的義和團進京。義和團要是得勢,慈禧必定萬劫不復。
而洋人支持光緒的變革維新,光緒重新掌權,對慈禧來說,基本就沒有生還的可能,畢竟古代皇權專制就這樣。
當義和團進京之後,雖打著消滅洋人的旗號,但實質上乾的卻是燒殺搶掠,在京城作亂的義和團已經不受控制,完全亂成一鍋粥。
在義和團製造慘案,殺掉洋人之後,列強們坐不住了。慈禧心裡跟明鏡一樣,這兩方要是任何一方輕鬆勝利,自己就得玩完。
於是,她就想先借洋人之手滅掉義和團,再讓滿朝大臣背這個黑鍋,自己則先到西安躲避一陣,以此全身而退。
其實,在慈禧宣戰之前,當時北京的洋人已經與義和團廝殺到一起,礙於洋人的數量少不是義和團的對手,所以慈禧認為只有發動戰爭,洋人的部隊才會過來。
慈禧發動戰爭,深知自己的實力肯定不是聯軍的對手,但戰後的結果,對慈禧來說,無非就是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慈禧這個把個人利益看的非常重的人是無所謂國家損失的。
而正如慈禧料想的那樣,義和團被洋人滅了,端王下臺,大阿哥被廢,主戰的幾個大臣成了替罪羊。可她沒料到洋人索賠4.5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就是恥辱,因為當時清朝人口約為4.5億人,也就是說每人1兩。
最後,所有人都有損失,國將不國,慈禧什麼事沒有。
八國聯軍攻下紫金城後,要求瓜分清朝,米國為什麼不同意
米國在發表獨立宣言以後,就迅速走上了領土擴張的道路,相繼從英國、法國、西班牙手中通過戰爭獲得土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獲得領土的最迅速的方式是通過金錢購買,甚至在1867年僅用720萬美元就從沙皇手中買到150多萬公里領域,當時米國民眾還一致認為政府做了一筆糟糕的交易。
鑑於米國的綜合國力在那個年代已經首屈一指,光緒以法理皇帝的身份向米國總統寫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信件輾轉多日被送到米國總統麥金萊手中。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當時總統是什麼反應,但八國聯軍侵華後,就在其他七國打算瓜分清朝的關鍵時刻,米國確實站了出來,堅決反對瓜分提案。
不明此理的人,乍一聽,還以為米國是戰略伙伴為清朝的完整統一考慮呢,然而,並不是。
米國不同意瓜分,有他們自己長遠的打算。首先,瓜分以後,那些不平等條約就完全變成廢紙了,清朝都沒了,找誰要賠款。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米國認為,要想讓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把羊一下全殺了分著吃,而應該長遠考慮,剪羊毛,長期穩定收益。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國要瓜分清朝,米國站出來不同意的原因,米國考慮的是長遠利益,不過後來,他還帶頭把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用於教育事業,同樣,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西化為主,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小小嬴政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中國,唯獨一國跟其他列強唱反調堅決不同意,誰呢?就是當今的超級大國美國。美國為什麼反對瓜分中國呢?讓我們瞭解下當時的歷史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清政府自從1840鴉片戰爭開始,就是不斷的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彷彿陷入了死循環當中,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清政府的統治岌岌可危。到了1900年的時候,中國可以稱得上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在這一年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京師清軍加上義和團的將近20萬人打不過聯軍的兩萬人。
聯軍攻打北京城時,慈溪因為害怕帶著光緒西逃了,就在這段時間裡,八國聯軍端坐在北京城內商量著瓜分掉中國。起初瓜分結果是這樣的。
俄國瓜分中國內外蒙古部分,英國瓜分中國東南沿海部分,德國瓜分山東一帶,法國瓜分南部地區,東北地區有日本負責。就這樣,中國有油水的地方都被這五個國家瓜分掉了,可是遠在地球另一頭的美國不同意了,它也想要分一杯羹,當時的美國雖然也是列強,但還沒有當今那麼強大,所以它不敢跟其他列強叫板。
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美國便和其他列強商量,用老辦法來壓榨中國,畢竟中國領土那麼大,你要來也沒法管理,不如利用清政府,就這樣,在1901年,清廷和美國等11個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單賠款一條便讓清朝沒了出頭之日。賠款4.5億兩,分期還款,連本帶利要還50年。
此外,更是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位列六部之首”從那以後,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真真正正的成為代洋人管理中國的傀儡。
請叫我樂小五
當時是美國堅決不同意!!!
1900年,八個西方列強聯合起來向中國派出了軍隊,他們統稱為八國聯軍。
這八個國家為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美國,他們的組成很令人深思,目前除了奧匈帝國之外,其餘七個國家還都算是世界主要強國。
(當時澳洲和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
八國之中,派出軍隊最多的是俄國人和日本人,因為這兩個國家距離中國非常近,同時他們都有吞併中國領土的野心。
俄國出兵1.3萬人,當時俄羅斯已經強迫大清割讓了外東北、西北等地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俄國人還在向東北地區移民,甚至俄國沙皇叫囂要在東北地區建成黃俄羅斯,意思就是建立一個黃種人為主的遠東行省,其野心昭然若揭。
東海上新崛起的小國日本也是野心勃勃,這次他出兵2萬多人,為八國之中最多。日本早在唐朝時期就有成為東亞霸主的野心,好在當時正處於大唐時期,沒費什麼勁就把這個國家打的不要不要的。在明朝的時候,剛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又先後共派出了數十萬日軍與大明大打出手,當然了,當時大明還算可以,一頓胖揍將豐臣秀吉的所謂戰國精英打的不敢與明軍野戰,所以呢,最後也失敗了。
明治維新之後,小國日本迅速變強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大清,奪取了臺灣島。當時他還想逼迫大清割讓遼寧的時候,早已對這片土地垂涎的俄國人不願意了,最後在俄國人、德國人和法國人的壓力下日本從遼東地區泱泱撤退,但是也敲詐了滿清2000多萬兩白銀的鉅額賠款。此後日本迅速發展為新興列強,到1900年已經成為東亞地區海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以上兩個國家當然是瓜分大清最積極,因為他們可以將這片土地併入自己的國土,從而完成實際佔領。
英法兩國
英法是和大清打交道比較早的兩個國家,他們也是傳統殖民霸主。兩國對瓜分大清這件事上也比較積極,畢竟以他們的實力分得的好處肯定少不了。
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剩下的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這三國,在東亞地區的存在感也不強,他們也不屬於那種海上強國。
比如說1899年的三門灣事件,意大利派出軍艦要和大清簽署不平等協議強租三門灣,大清沒同意意大利只好灰溜溜撤走了,在國際上成為一個笑柄。
(馬可波羅號巡洋艦,為三門灣事件的主要參與者)
所以這次三國來到大清跟湊熱鬧也差不多,能分一點是一點,分不到也無所謂,反正沒有前面幾個國家的幫助,他們要想對大清進行剝削,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美國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中。
美國的國力雖然很強,可是呢,在東亞地區的存在感不強!
雖然當時美國已經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不過那是1898年的事,菲律賓在美國手中還沒焐熱。這兩年裡,美國在菲律賓地方的統治一直不夠穩定,當時菲律賓地區有一些獨立勢力對於剛剛控制這一地區的美國人進行襲擊,搞得美國人焦頭爛額。
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美國就算在瓜分大清的時候能分得較多的利益和領土,他也吃不下。美國這麼雞賊,他們是非常清楚自己處境的。所以,美國暫時只能端著碗裡的菲律賓,看著鍋裡的大清,從長計議。
(右下角叼著美國國旗的鷹,蹲的地方就是菲律賓)
就這樣,他選擇了堅決反對瓜分中國。
歷史風暴
八國聯軍是我國曆史中一件難以抹平的回憶,在1900年的時候,十個國家的軍隊從天津港踏上了我國的土地,帶著一股風捲殘雲一般的氣勢向北京席捲而來。
八國聯軍之所以會有十個國家的軍隊,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時八國聯軍中的英國並不是只帶著自己國家軍隊來的。
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和澳大利亞也隨之而來了不少軍隊,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十國聯軍。
八國聯軍的藉口就是義和團運動,雖然義和團運動本身就是一件無理的暴民活動,但是卻無法掩蓋八國聯軍侵略的事實,從清朝晚年開始,他們就將我國當成了他們盤中的大肥肉,誰都想過來瓜分一塊。
正好,義和團運動就成為了他們奪取我國利益的藉口,所以他們就佔領下了北京。
美國的反對瓜分
八國聯軍侵略早期的內部意見是非常不統一的,而之所以會有不統一的意見,那就是因為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多了,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少了。
在分贓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就產生了分歧。
在八國聯軍中,除了美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之外,其他五個國家都提出了要瓜分我國的提案。
為此他們甚至畫出了一個勢力範圍,想通過這畫出來的勢力範圍,確定以後的地盤。
也就在他們討論的激烈的時候,美國人懷著自己的目的開始與其他列強們據理力爭了起來,並最終成功說服他們放棄了瓜分我國土地的想法。
而美國人為什麼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站出來反對瓜分我國呢?
其實道理簡單到了極點,那就是在他們看來如果瓜分了我們國家,那他們自己所能在其他眾多列強手中奪下的土地將會非常之少。而分量雖然也有一點,但是與其他幾個國家相比,卻會少上許多。
美國的反對原因
美國在現如今強大是強大,但在八國聯軍那個年代他們卻並不是最強大的。
首先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在當時的實力就比美國強上很多,大家別看這些歐洲國家的國土小,但是他們的各大殖民地加起來所形成的龐大資源卻是不亞於美國的。
他們後來之所以會落到了美國後面,主要是因為他們被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要不然美國後來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的龍頭老大。
這幾個國家要麼實力很強、要麼距離我國很近,因此在劃分地盤的時候,他們可以獲得許多的便利。
但是美國就不行了,因為無法確定下讓他們滿意的土地份額,所以他們就站到了反對的立場上。
美國反對之後,提出了自己覺得正確的意見。
而這個意見就是不瓜分土地,只索要賠款。
他們覺得如果這樣做的話,將不會遭受到我們國家百姓的激烈反抗、也不需花費多大的力氣操心其他事情。
只要賠款協定簽定了下來,即便自己躺在國內紋絲不動,每個月、每就會有大量的金錢流入自己的口袋。
與其投入大量的軍力攻打劃分地盤以及費心費力地去操心其他問題,直接提出一個賠款條件讓清政府忙前忙後地去幫自己解決,豈不是快哉?
說到這裡,大家想必就會知道美國人之所以反對瓜分我國的原因了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瓜分我國自己無法獲得太多的利益。
第二個原因就跟他們的國家路線有關,他們是一個商業佔據主流的國家,在以利益為重的他們看來,直接賠款的形式是能獲得最大利益的。
在美國人的勸說下,其他幾個國家也不是傻子,在沉下心思考後,他們也覺得美國人說的對,因此就敲定了賠款的條件,和清政府簽訂下了庚子賠款條約。從清末延續到民國的庚子賠款
庚子賠款的金額我們都很熟悉,當時我國一共有4億5000萬人,因此他們自己就以我國當時的人口基數索要賠償,簽訂下來了4億5千萬兩白銀的賠款。
當然,如果他們想要讓清政府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錢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國當時確實有那麼多白銀,但是這些白銀主要集中在百姓們手中。
想讓清政府從這些百姓手中搶奪白銀有些不現實,因此他們就簽訂下了分期付款計劃,讓清政府用接下來多年的各種鹽稅、關稅的錢分期給予他們賠償。
這個分期的時間也不短,是一個39年的長期分期賠款,4億多兩的白銀在經過39年的分期之後,所形成的利息將會直接是本金的翻倍,清政府一共要賠給他們9億多兩的白兩。
這筆賠款後來也沒有隨著清政府在歷史中的雲消雲散而消失,在清政府倒臺之後,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蔣介石等分別在不同時間段奪取我國主導大權的人物都沒有直接得罪列強們的膽氣。雖然他們本身在不同時間段內成為過民國名義上的主人,但是在那個軍閥紛爭不休、工業水平國力大不如列強的時代來說,他們是需要列強支持才能坐穩自己位置的。
因此為了自己的權力穩固考慮,他們自然就主動接受了清政府留下來的債務,在後來的多年時間裡,陸陸續續地給這些列強賠款著。
美國在庚子賠款中的退還
不過這些賠款並不是全數賠償的,因為某些事情的發生以及懷揣著某些目的原因,所以美國從1908年起,就開始了對我國的庚子賠款退還。
庚子賠款一共要給美國賠償3000多萬兩白銀,而他們的退還金額是1000多萬兩白銀,差不多就是一半的金額。
而美國人的賠款退還並沒有直接不還那麼簡單,在他們的規定下,清政府和民國必須要把這筆錢放到一些有用的地方。
比如建一些學校、福利院、醫院、教堂之類的社會基礎設施,在用美國庚子賠款建造的眾多學校中,清華大學是最為出名的。
美國人的目的也很不簡單,從退還賠款開始,清政府和民國也必須按照與他們的協定每年送一定優秀的留學生到他們國家留學,接受他們的教育以及思想。而他們這步決定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他們美式的教育感化這些留學生,使得他們在回到國內後成為支持美國文化的人,以在我國宣揚他們美國的文化。
也因為那個時代美國的教育確實比落後的滿清、民國先進太多的原因,所以很多留美歸來的學生,後來都成為了影響極大的文化人物,給我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有必要說一下的就是,一般在去美國留學前,這些留學生都會在清華大學打好留學前所需要的英文底子。
然後到了留學的時候,他們就會從清華大學前往美國,然後或是回到國內或是留在美國。
這一點和現在非常相似,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清華學生在去了美國留學後,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工作,最後變成美國人。
所以說在眾國要求瓜分我國的時候,反對的國家是美國,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因為如果按照瓜分的方法,他們所獲得利益將會非常之小,這是他們所不想看到的,於是這才反對了這樣的做法,提出了賠款的要求。
孤客生
殺羊分肉不如養羊薅毛,殺雞取卵不如養雞吃蛋,歐美列強也明白這一點。尤其是精明的美國人,所謂“堅決不同意”說的就是美國,但英國的作用更大。
八國聯軍,是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個國家,實際參戰為十國,還有英國佬帶來的印度、澳大利亞,因為兩國均屬英聯邦國家,也都派兵參戰。
八國聯軍侵華,利益衝突
鴉片戰爭以來,歐美列強對中國已經是予取予求,只要清政府不聽話,就是一頓拳腳相加,但1900年,本來一直卑躬屈膝的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兄弟的強大力量向列強宣戰,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組成八國聯軍又是一頓猛揍,慈禧太后不得不再次跪地求饒。
歐美列強的利益衝突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就已經凸顯出來,他們試圖扶持不同的利益代理人。
慈禧和李鴻章是親俄的代表,李鴻章一直重視“海防”,輕視“塞防”,對沙俄割讓我國領土的意圖並不牴觸,甚至認為值得把新疆送給俄國,換取兩國友誼,因此在戰爭期間,當慈禧太后派李鴻章作為代表進行談判時,俄國人歡迎,因為他知道李鴻章又來“送大禮”了。
光緒皇帝則是親英美的代表,英國人、美國人不喜歡李鴻章,他們希望通過侵華戰爭,好好教訓一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慈禧,讓她以後乖乖聽話,好好跟自己做生意。
德國的態度比較激烈,因為他們的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斃了,德皇很惱火,因此德國人壓根不理慈禧的求和,努力擴大侵華戰爭,一直率兵打到山西,大有不抓慈禧,誓不罷休的勢頭。
英國人一開始贊同德國人,但當德國打到山西時,英國人感受到了威脅,他害怕德國趁機擴大在華勢力,更害怕俄國人割讓領土後,在華勢力會超過自己,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於是在清廷、俄國和德國之間充當了斡旋者,促成和談。
八國聯軍談判,各懷鬼胎
對於慈禧太后的和談請求,八個國家是各懷鬼胎的。
1、要求瓜分中國領土的國家
八國聯軍中的日本、俄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有分割中國領土的想法。
在此前的侵略戰爭中,列強已經在中國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相當於初步瓜分中國:
俄國的勢力範圍是長城以北和東北;
日本的勢力範圍是福建;
法國的勢力範圍是廣西、廣東和雲南;
德國的勢力範圍是山東;
英國的勢力範圍是香港和整個長江流域。
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為了攫取更大利益,有進一步分割中國領土的想法,尤其是俄國人,想要迫使清政府正式承認它對東北地區的合法佔領權;意大利則是跟著打醬油的。
2、要求維護商業利益的國家
很多人認為,只有美國反對瓜分中國,其他國家都贊成,實際上英國的作用要比美國大。
英國是歐美列強中最早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國家,對華侵略次數也最多,但英國人並沒有想要
徹底分割中國,因為英國人最初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就是打開中國這個巨大市場,進行資本輸入,主要是為了獲取鉅額的商業利潤,英國除了割讓香港,並未“租借”其他地方。
英國人認為,如果清政府垮臺,歐美列強中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統治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族複雜的國家,繼續支持慈禧和腐朽的清政府對自己更為有利。
美國跟英國想法類似,但美國此前正忙於和西班牙打美西戰爭,爭奪菲律賓,因此沒能在列強劃分勢力範圍時分一杯羹,其他諸如投資、貿易等政策優惠和好處也沒撈著,美國感覺自己很吃虧,想借助此次和談,把之前失去的全都撈回來,取得和列強一樣的在華待遇。
在英國、美國的斡旋下,歐洲各國也開始明白,清朝的垮臺可能會弄巧成拙,讓自己喪失在華利益,因此列強態度漸趨一致,最終決定“保全”慈禧,開始與清廷議和。
辛丑條約達成,中華恥辱
經過談判,八個國家和清政府最終達成《辛丑條約》,條約沒有要求清政府各地,而是要求清政府支付鉅額賠款,並繼續擴大開放程度,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1、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2、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3、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
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鬥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5、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殺羊分肉不如養羊薅羊毛,殺雞取卵不如養雞吃雞蛋,歐美列強都明白了這個道理,中國避免了被進一步瓜分的命運,卻迎來了更沉重更恥辱的負擔。
綜上,英國和美國確實是反對瓜分中國的,但他們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是這樣做更有利於維護他們的利益。我們應該知道這段歷史,但沒有必要對強盜感恩戴德,而應該銘記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據相關野史資料,八國聯軍侵華,擊敗滿清政府軍之後,本想要堅決處罰慈禧太后,瓜分中國。各國根據自己實際,謀劃在華的最大利益。
據傳,慈禧太后託人找到李鴻章,讓李鴻章到各國使館遊說,並傳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之歡心”口意。經遊說後,八國聯軍多數堅持原先決定,瓜分中國。其中,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叫得最兇。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也附和。美國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反對。
俄羅斯控制長城以北中國,進行“黃俄羅斯計劃”,英國控制長江、黃河流域計劃,德國想吞併山東,日本想吞併福建和東北,法國指染兩廣、雲南。各有目的。
倘若中國被瓜分,則中國將變成非洲,成為各列強的割據。美國使館回報國內後,認為中國一旦被瓜分,美國將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嚴重損害美國利益。權衡利害之後,堅決反對。日本、德國作為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為了表示它的“正義”,也勉強同意。而且,日本與俄羅斯,還有爭奪東北的“對立”。因為俄羅斯在東亞的坐大,英國也害怕它一家獨大,因而也同意美國提議。俄羅斯在其它幾國意見下,也只好“同意”,當然,那時它正在加緊修築遠東鐵路,而且還未完工。
憤怒野虎
1900年,滿清王朝在風雨飄搖中又到了一個新的紀元。然而就是在這千禧之年,滿清王朝卻迎來了一場壓垮自己統治的災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始末
這一年,山東、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 鬧得十分厲害。他們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在不懂現代社會的外交禮儀的情況下,義和團的成員衝進了有各國領事館的東郊民巷,打死了德國和日本的駐華外交官員。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就是在幫助滿清王朝出口氣,消滅洋人。
此時的慈禧太后,對於義和團運動也持肯定態度並且支持他們幫助政府打擊列強在華的利益。一時間西方列強駐華領事館人員紛紛向清政府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懲治義和團運動,保護在華洋人的利益。滿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對此不予理睬。
隨後以英、美、法、俄、德、意、日、奧匈帝國等國組成的聯軍以保護使館安全為名向北京進發。義和團與清朝官兵在天津大沽口對其進行了阻擊戰,將八國聯軍暫時打退。得知消息後的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內發佈了這樣一道懿旨:“向全世界宣戰。”年老昏聵的慈禧太后要同時和西方列強拼刺刀。
毫無疑問,慈禧太后的這一決定,更加刺激了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決心。八國聯軍還是兵臨北京城下,隨後慈禧帶著光緒皇帝以“西狩”為名逃到了西安。留下了李鴻章負責和西方列強談判議和。
談判桌前西方列強的醜惡嘴臉
談判一開始,西方列強便堅持要瓜分中國,尤其是俄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最為積極,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幾個沒參加戰爭但也想要分一杯羹的歐洲國家都表示贊成。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獲利最少的美國,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因,站出來堅決反對瓜分中國。提出了保留滿清政府的統治,讓滿清政府充當自己的馬前卒,收刮中國大地的財富和欺壓中國百姓。來結西方各國之歡心。
最終清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得以保留了下來。而簽訂的《辛丑條約》所涉及的鉅額賠款卻壓垮了中國的百姓——每人一兩白銀,共計4.5萬萬兩白銀,算上利息達到了9.8萬萬兩之多。
美國為何不同意瓜分中國的提議?原因很簡單!作為新興列強的美國在利益分配時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因而堅持保留滿清政府的統治而後圖其他。弱肉強食的年代哪個國家會幫一個弱國?不過是分贓不均罷了!
珞珈山的貓
咋滴,你怎麼能做鴕鳥把頭埋到沙子裡虛報軍情呢?!明明是十國聯軍好吧!那個號稱日不落的最紳士的國家,來的時候不是還帶了他印度阿三和澳洲小弟過來幫忙打劫我們嘛!所以嚴格意義上那是十國聯軍,只不過英國佬是阿三和澳洲人的殖民主子罷了。
至於其他哪七個國家,我提都不想提,都是現在號稱最文明的國家。
要說八國聯軍的起端,最開始是源於我國茶葉、瓷器、絲綢等的傾銷造成的。西方人講究品味,花大價錢從我國買這些東西。日子久了,他們覺得不對勁,怎麼越追求品質,日子過得越緊巴巴得呢!一尋思,原來是錢都流到大清的口袋裡了。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既喝茶,又不花錢呢?!這時候便有了第一批傳教士回國去了,從他們口中西方人知道原來滿清武器很落後。
於是,這幫文明人就開始痛定思痛,憋著勁開始搞改革,英國佬開始搞工業革命,小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就等著雄起反殺的一天。
憋了一段時間,日本人覺得差不多了,和滿清海軍來了次甲午戰爭,結果發現滿清居然如此不堪一擊,這下西方各流氓可是樂壞了,就像苦熬了八百年沒吃過雞肉的狐狸一樣,對滿清垂涎欲滴,躍躍欲試。
但是,這時候,沒有一個人找得到藉口。打人總得有個藉口嘛,所謂出師要有名不是?
於是,各流氓紛紛拉開了滿清閉關的口子,在上海設領事館,劃分自己勢力範圍。另一面一個個開始貓著,守株待兔等滿清犯錯。
終於,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1900年,東北庚子開始鬧拳了,號稱三光綠毛怪。這本來西方各流氓沒往心裡去,倒是慈禧老佛爺雪中送炭,打了個以狼(義和團)驅虎(西方流氓)的算盤。
可惜算盤打得咔咔響,卻是替別人數錢,可是把西方人高興壞了,正瞅著找不到機會開刀呢!於是他們繼續撩撥慈禧,氣得老佛爺一昏了頭,宣誓與列強開戰!
轟一下!西方人高興壞了,一個個躍躍欲試開始準備傢伙事來了,幹什麼呢?分蛋糕唄,來的見者有份!
不用說,滿清那些拿來晾衣服的大炮,怎麼是西方人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摧枯拉朽,直拱京師,老佛爺一看不對勁,帶著光緒就腳底抹油了,便是史上出名的老佛爺西狩之行。
不用想,滿清大敗,列強搶了圓明園不過癮,就想著分蛋糕,沙俄北極熊仗著近水樓臺胃口最大,要分最北一塊,其它各國也心懷鬼胎,有了自己的打算。突然,美帝站出來了,“我反對!”。
為啥呢?美帝可是有自己心思,一方面他可還不是太平洋警察當時,他不像北極熊與小日本近水樓臺,他們可是隔了一個太平洋,要地有啥用?還不如來個牧羊計劃呢?那才是可持續發展,不然一口誰也吞不下一個胖子。各大流氓聽後紛紛若有所思,連連點頭,覺得有道理啊!那就賠款吧,按照滿清人口四億五千萬算,分期付款39年,每年利息都夠咱們瀟灑的了。
於是,《辛丑條約》下庚子賠款便應運而出,還是李鴻章給老佛爺擦屁股。
不書公子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要求瓜分清朝的國家是:
以上分別是英、法、日、德、意、俄、奧匈帝國等七國,其中以俄日兩國瓜分中國意圖為最盛,但日俄都企圖得到東北,此後不久還爆發了爭奪東北的日俄戰爭。
不得不承認,當時美國是極力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因為美國遠離東亞,同時當時又是製造業第一強國,美國看中的是整個東亞市場,美國才是最大陰謀家,因此它極力反對各國瓜分中國,加上慈禧太后為保住大清王朝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之語來巴結列強,而八國之中也名懷鬼胎,英法德等國害怕俄國坐大,因此也紛紛接受了美國的主張,俄國迫於無奈最後也只得接受了。
我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沒被瓜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列強也從鎮壓義和團運動中看到中國人們英勇抗爭和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決心,以至於他們怕瓜分中國後反而引起全中國人們團結起來反抗。
湘平古珍郵館
清末,中國羸弱不堪,各國列強虎視眈眈,看著中國的大地,他們彷彿看到了一塊到嘴的肥肉。
鴉片戰爭,英國嚐到了甜頭;中法戰爭,法國收穫了財富;甲午戰爭,小日本踩在“中國的身體”上,宣告自己的雄起。
大清除了割地、賠款、認錯,什麼都做不了。
既然大清軟弱,八國聯軍就有了侵入的理由,侵入後謀劃瓜分大清朝
看到中國的軟弱,歐洲列強覺得有利可圖,於是,八國聯軍來了,拿著槍炮,拿著裝錢的口袋,侵入中國,理由是義和團傷害了他們的人。
很快,八國聯軍就進入了北京城,殺傷搶掠,無惡不作。即使這樣,他們還不滿意,有國家代表提出了瓜分“大清朝”的構想,與會各國人員,很快興奮了起來。
其中,沙俄、日本、德國喊得最兇,其次是英國和法國也覺得此事可行,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也跟著附和著,只有一個國家表示反對,並闡明瞭自己的觀點:瓜分土地,危害無窮,直接拿錢,乾淨利落。
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美國為什麼不同意瓜分大清朝?主要是利益太少
當時的八國聯軍,美國的實力並不強,和老牌的英國、德國等還是有些差距。
當提出瓜分方案是,美國人發現自己的利益少得可憐。於是美國提出了另一個方案。
什麼方案呢?那就是要錢不要地。
原因有三個,一是中國的北方雖然不強,但南方並不能小看,其新興勢力會做拼搏和抗爭;二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管理起來很有難度,整不好就會陷入一個泥潭;三是強行瓜分會引起國際社會的輿論,以及中國廣大人民的反抗。基於此,不如直接要白銀,這樣反倒來得利索。
其它各國一聽,頻頻點頭,特別是英國和法國、德國更是覺得有道理,畢竟離他們太遠,如果有什麼事情,鞭長莫及。
沙俄和日本有些失望,本來是一個擴大領土的大好機會,這樣一整,沒機會了。
最後的結果是,大清和八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協議規定大清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9年分期還清。
有意思的是,1908年,美國對於前期賠款的三分之一拿出來還給了中國,並且指定用在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清華大學就是其受益者。
整體來說,美國反對“瓜分”的真實理由:主要是利益問題,還有一些“想做好人,想持中立”的思想,以及害怕被拖入泥潭。
但,我們也必須清楚的是,雖然美國做的比其它強盜國家更好一些,但美國也是儈子手之一,我們無需卑躬屈膝的感恩戴德,如果是完全正義的,就不會來了。
現在的和平時期,中國已經崛起,商業、金融等方面成為了新的戰場,而最大的競爭對手卻是美國,全民一心,共同把祖國發展壯大,才能抵擋住新一輪的美國等方面的挑起的“各種戰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