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自贸区沈阳片区放管服改革显成效

【香港商报讯】见习记者姜堃昱报道:12月24日,沈阳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广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沈阳片区制度创新工作汇报。记者了解到,按照部署,放管服工作已在沈阳片区全面铺开,加快了简政放权的步伐。

沈阳片区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对95项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实施分类改革,实现企业“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同时,专门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管理目录制度,成立综合服务大厅,推行“一口受理”、创新“预约上门”、“微信核名”、“零拒绝+全容缺”等服务模式,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辽宁立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行政服务“单一窗口”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他说,过去企业办事需要挨个窗口递材料,现在一个窗口就都解决了;过去要3天办完,现在只需1天,真是方便又快捷!这是沈阳片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后,企业的真实感受。

简政放权的目的,就是要将注意力从过去的“重审批”转向现在的“重监管”。如果说“先照后证”是打响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发令枪,那“证照分离”则是接过了前者的接力棒。无论是从“先照后证”的重点前置,还是“证照分离”的主体区分,事实上都是在发挥企业活力和打破市场瓶颈上聚焦用力。

据介绍,今年以来,沈阳片区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依据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出台了重点发展产业目录和促进先进制造、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的“1+4”产业政策及实施细则,编制了自贸区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目前,沈阳片区已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43.1亿元,2018年计划总投资4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9.3亿元。

“证照分离”中的“证”指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指营业执照,“证照分离”改革就是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在“证照分离”登记制度下,商事主体设立更便利,能够更好地区分行政登记与行政许可,把商事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还给商事主体本身,从而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据悉,今年以来,沈阳自贸片区全面落实沈阳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取消3项行政许可,25项行政许可通过审批改备案和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实现即时办理,65项行政许可办理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明显提升。如今,沈阳片区全口径税收、新增缴税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是成立前的2.2倍、8.3倍和14.7倍。累计新注册企业16620户,占全省自贸区的一半。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0户,注册资本16.75亿美元;内资企业中,外省企业5294户,占比31.9%,注册资本543.25亿元;外市企业5193户,占比31.3%,注册资本477.89亿元。注册资本过亿元企业353户,注册资本940.22亿元,有1.3万余户新注册企业办理了税务登记,5075户形成入库税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