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努力备考,不如闭目养精蓄锐

2018年的安工备考已经进入到了黄金备考期,正是大家学习的发力阶段。

一些同学为了备考,在工地上学习到深夜,有的同学对一切碎片时间都不放过,等车、等电梯、上厕所都用来学习、听课……

更夸张的是在洗澡时回忆背诵法律科目知识点,导致出来时忘穿衣服了……,别激动是在家里。

很多同学都知道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以为时间的投入必然带来成功。

但是花多少时间练习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的另外两个关键点在于,在这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里,你是否是充满激情的,你练习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

对于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的正确利用,是突击学习考证成功的关键,而基本上有九成的同学都在错误的学习而不自知。

我们虽然挤出时间学习,但是我们并没有分清:不同的学习时间应该学什么。

特别是碎片化学习的关键: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知识的区别和转化。

整块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会造成“时间碎片化”。

好像学到很多内容,但都是浅尝辄止,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真正消化吸收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在知识点之间,形成了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这无形中造成了时间的二次浪费。

那么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系统性知识, 会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会造成学习的不连续,这对系统性知识的学习是致命的;会缺少思考时间,变成为了看书而看书,久而久之还可能形成学而不思的不良习惯。

最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本来碎片化时间就是较短的,每次启动学习时,还要回顾上次学习内容,这种效率莫不如闭目养神养精蓄锐。

更有甚者将碎片化时间直接变成了整块时间,原计划看书十分钟,变成了看了一上午,打乱了一天的计划和安排,更不可取。

这样的努力备考,不如闭目养精蓄锐

之所以思考寻找更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本质需求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将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利用,从而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拿到注安证书。

为了满足这个本质需求,有如下几点关于碎片化学习的原则和方法,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提出建议,我们共同讨论。

1、系统性学习为主,碎片化学习为辅

系统性学习是基础,碎片化学习是延伸;系统性知识重点在深度,而碎片化知识的重点应在广度,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所以看教材、课程中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尽量利用整块的时间,否则不但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造成觉得自己听不懂的假象。

2、要注意碎片化知识和系统性知识的转化

对感兴趣的碎片化知识进行专题性地系统学习,将其变为系统性知识,并进而整合成为自己的方法论。

举例来说,在一次碎片时间中碰到了关于机械人机系统的一道题,我认识到了自己对于机械人机系统的把握处于不理解、遗忘的状态。

那么我就可以安排一个整块的时间,快速看、听这方面的课程内容;并复习自己已有的笔记,将知识重新整合,甚至可以发到群里和大家交流讨论。

这样就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了系统性知识,增加了知识的深度。

3、要预估、定性碎片时间,针对性地安排内容

这方面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备考、工作两不误之碎片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