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视频是假的,为什么你还点赞,还不屑别人指出来

抖音的视频是假的,为什么你还点赞,还不屑别人指出来

你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东西原是希望有人知道你的苦乐,然而每个人的悲欢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失恋或失去一位亲人这种事情上。所有创作最残酷的一点,就是你掏出的是自己血淋淋的心,但吃瓜群众要的是特别的体验,需要可以共鸣的体验,而不是你极度私人自珍自藏的伤疤。是的,你或许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了,你讲述的绝对真实,那又有什么用呢?你的作品没能激起别人的共鸣,别人只能呵呵。但是——

如果有一个人在抖音上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短视频,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所有看到、围观的人,都会不断赞颂这段视频和发视频的人。这就有意思了,而且如果有人跳出来说这是假的,真实生活不可能这样,你们都是傻缺啊。吃瓜群众反而会觉得这个“指出皇帝身上其实什么都没有穿的孩子”很奇怪耶。看来今天太实在的人是不行的了。为什么世界变成现在这样的天呢?可能这个数字制造一切的时代要出来背锅了。今天我们处于数字制造的多层生活层面,流量为王,那么怎么能够容易产生流量就怎么来。以前时代,自揭伤疤就可以赚取廉价的眼泪这一招已经不够用了,选秀节目上、募捐上,大家都在比惨,惨既然容易制造和看到,惨也就掉价了。一旦有对比惨套路的认识,比惨反而无法激起路人同情的心,反而第一印象就是敏感你是不是又来套路我了。这种现象当然害惨了真正惨的人,但没有办法,误伤了。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真假难辨的年度,那么对真假也就不大关心了,都只当作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消费。你能娱乐到我,假又何妨呢?反正也不会对我个人此时造成任何伤害。何况我们自己也在朋友圈上各种秀,没有美图就不敢发自拍,既然自己可以骗别人,也就容得别人来骗自己嘛,这算作是一种公道的作法,人艰不拆,都。我们对手机视频上的真假辨别是变被动的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如果较真,就和这个时代的工具也好,跟这个时代的节奏也好、趣味、流行性也好都违背了。

说形象点,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和我们的手机配合着在共演一出戏,而且围观者也知道是戏,都会礼貌地点赞,我们看着这个点赞也就开心了,哪怕其实也有许多友情赞助的成份。我们现在发布给世界的,完全是我和我的手机在配合着向世界表述我是那个其实不是的谁,我长了什么其实不是的样子,我想说什么其实不想说的话,而之所以我要这么做,我只是为了迎合你,让你喜欢我。实际上对方根本看不到真实的我,但明白了我想要有人喜欢的心,所以为这份初心点赞,并不在乎你创作出来的是什么了,真不真实,能娱乐到我就行。

对任何东西的判断,都得在一个流动的文明进程中来看,否则没有办法判断它的价值。有些艺术家动不动就说外国的谁谁就比较了不起,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他们在制造流量上成功了吗?而且这会形成一个正反馈的效应,或者说是马太效应,你越成功你就越容易成功,你越容易成功你的成功就越容易到达伟大级。到那时,或者后人会说,那个人很重要,因为他代表了流行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成功,他的作品都有价值,他的零零碎碎的所有行为都有价值。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参与了文明的进程。

“零零碎碎的所有行为都有价值”?我们大可不必当这些话为真,那些已经成功了的人士,之所以敢表达“零零碎碎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进入历史,后人会在乎他们的“零零碎碎“。而如果我们也事无巨细,什么状态,什么心情,喝什么饮料,听什么音乐,看到什么景象都在网络上晒,那就上当了,其实没有人会关心你这些鸡毛蒜皮,能够娓娓道出生活中的无穷无尽的苟且的,那是已经成功了的大人物才有的特权,你还没有,你也有大人物有的鸡毛蒜皮,但你的根本不重要,别太这样珍爱自己,别人不爱看的。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老老实实美颜后再晒出照片吧,或者制造明知是假但是有趣的视频。人一旦觉得什么都没意义的话,那他可能会活得很艰难,生活吧有时也得糊涂、也得自己骗自己。

曾国藩说:”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这可能是对小人物的一种安慰了,也算是指了一条明路,当我只是一号小人物时,我只有去创作优质产品,不去”多言“杂碎,要显得寡欲质实,唯有沉毅,方显文学之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