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S”開始,不妨換做“標準化”

今天我想站出來說,“初期全面標準化”才是持續改善的真正基石,是企業最先需要做到的基礎條件,是應該出現在“精益屋”最下層的唯一選項。

從“5S”開始,不妨換做“標準化”

近年來,企業推行改善,喜歡從5s開始,並將其作為後續一切活動的基石。在一些專職人員和諮詢顧問的不斷灌輸下,這個觀點幾乎成了大家的共識。可是,我覺得,無論從基礎角度上,先決條件上,還是重要程度上,“標準化”作為基礎更加合適。

什麼叫初期標準化?就是我們先要全面的審視自身,從無到有,從失效到有效,在各個環節先初步建立和完善明確的要求和做事依據。比如從無到有的流程、制度、方法、要求等。不求多麼精確合理,但求不留死角,有效可行。

後續,以此為基準展開提升與評價,並不斷地提升標準基線。

從“5S”開始,不妨換做“標準化”

我們能在現場的5s上花多少功夫,就可以在初期標準化上花費多少功夫。標準化這件事有付出必有收穫,也不主動產生成本,但其價值遠比提升現場環境大的多。具體實施時,從直接創造價值的生產現場開始。從生產作業擴展到生產要素,延伸到計劃、物流、質量等生產管理業務,再爬升到職能管理領域。分階段,有策略的進行推進,並且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標準化也是一種改善形式,是一種普遍性的約束。初期標準化就是粗放到精細的第一步規範。這一步要快速全面的彌補標準的空白。在此過程中,會產生無數個為了制定相對合理的標準而展開的快速改善。而有了標準的地方,也會產生無數個為了達成目標而進行的提升改善。隨著時間推移,側重初期標準化逐步切換到側重(改善+標準化)。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良好開端:改善從真正的需求開始。尤其面對當下發生的問題,有效並直接的解決問題、完善標準,會成為領導層與員工有目共睹的現實案例,能夠快速建立對改善的信任。

從“5S”開始,不妨換做“標準化”

以前說5s不僅可以提升現場環境,還可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實質上,能對效率和質量有影響,主要在於5s實施過程中對操作行為的標準化。

將大肆宣傳的“5s”變為“標準化”,對現場來說,也是對物品存放,標線標識,環境的清掃清潔,員工行為動作的規範化過程。但會有效的避免這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淪為打掃衛生的形式主義。會讓初次接觸改善理念的人們有更準確的理解。

如果您喜歡管理與優化相關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時常看到我的一些實踐性總結與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