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的意義

我於2015年開始堅持寫日誌,當時更多是出於公司要求,並未覺得這件事情好於不好,純粹是為了500塊錢行動底薪。

寫到後面,逐漸也成為了一種習慣,堅持也有4年,在這些年通過日誌也收貨了一些東西,與大家共享。

日誌能幫助訓練邏輯和精準表達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般遵循這樣的邏輯:聆聽,吸收,整理,表達。

而大部分人都在最後兩個環節做的不好,導致在於他們日常交流溝通過程中欠缺邏輯感,要麼是詞不達意,要麼就是缺乏重點,言語冗長。

長久持續的訓練,其實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點,日誌,或者工作彙報就是很好的訓練方式。

譬如當我們開始寫一篇日誌時,核心點不是思考我今天干了什麼。而是從邏輯上思考,我的工作可以分為那幾塊內容,圍繞這些模塊,做了什麼事情,細則是什麼?

譬如,從我個人職責上來講,需要彙報兩個方面內容:團隊情況和個人工作,這是最頂層大類。圍繞大類往下細分,團隊情況中可以描述:人員培訓,業務梳理,目標實現,文化建設等幾個方面內容;

個人工作又可細分為方案起草,會議溝通,運營規劃等相關內容。圍繞這些細則,又可以去填充具體的事件,參與人,結論,反思等等。

從宏觀上往下來看,這樣的梳理是具備一定邏輯性的,時間久了,或多或少在你溝通或者表達的同時,就清楚該如何的整理思路了。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日誌能夠幫助我們訓練精準表達,如何準確簡潔的表述今天工作的內容,遭遇的疑惑,需要的支持。當你自己寫完,全篇通讀的時候,你自己都覺得詞不達意,做二次修改或者完善的時候,其實就是你做精準表達訓練的時刻。

道德經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簡而概之很簡單:就是告訴我們,學習的時候是不斷吸收增長的過程,但是挖掘其中道理,規矩或者邏輯,是不斷做減法,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不刻意去這麼做了,然而你的一舉一動都符合自然邏輯和規律了。

日誌的意義


更好的團隊管理


我們都清楚,解決問題的前提來自於發現問題。

很多時候決策上的失誤,管理上的失衡,很大程度來源於獲取到了錯誤的信息或者信息獲取的不充分。

我們來算算,從管理上來講,我們能夠獲取信息的渠道包括:一對一溝通,開會,不定期的總結

往上去看,一對一溝通不高效,覆蓋層面有限;開會你言我語,會有一些收穫,但通常或多或少遺漏一些細節;不定期總結好是好,太官方化了,適用於梳理核心問題,由小見大很難。

日誌相對來說,是一個很低成本的,瞭解團隊信息的渠道。特別是隔幾個層級的內容,如果用比較開放的方式做彙報,或許會發現一些不同的內容。

另一方面來講,日誌這一件事情能夠很好的解決企業內部信息的不對稱性。

常規上來講,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表現有兩種形式:

橫向的信息不對稱

通常具體表現就是協作困難,部門牆的問題嚴重。A不知道B幹了啥,C還在犯D的錯誤,大家相互之間都不理解,更談不上同理心。

縱向信息不對稱

有時候領導高高在上很容易出現縱向信息不對稱, 晉惠帝曰 :‘何不食肉糜’?”正是這樣的表現。下面都怨聲載道了,上層卻感覺,繁花似錦,蒸蒸日上。

從下往上看呢,基層人員也要清楚知道公司的戰略,目標,價值觀,重要的調整,許多內容。否則也容易造成,最高層戰略方向都調整了,中層傳遞不到位,或者傳遞變形了,最後導致執行和戰略嚴重偏差,影響事物最終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