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著流傳千古,創作時卻因拿不出錢,接受宮刑,遭受莫大屈辱

兩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文人遭受平生莫大的屈辱,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志向,在身心飽受摧殘的時候,他不怨世,不疾俗,反而以血作墨,心靈為紙,完成了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鉅作。這就是司馬遷和他的名著《史記》。

他的名著流傳千古,創作時卻因拿不出錢,接受宮刑,遭受莫大屈辱

司馬遷,自稱寫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什麼給了平凡文弱的司馬遷如此強大的自信心,完成這樣一部著作?是命運的眷顧,還是另有原因?是什麼將他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又是誰改變了司馬遷一生的命運?

司馬遷本來出生於一個普通史官家庭,他的父親司馬談曾有志於撰寫一部通史。而司馬遷從小便繼承父志,一度為寫《史記》做過充分準備:行萬里路,師從名家,大量閱讀宮廷藏書。不過,這一切在他的身世中也不足為奇,不足以讓人們那麼深刻地記住他。而突然的一次事件,卻讓他真正懂得了什麼叫“死而後生”,並從此完成了從一名史官到一名史學家的飛躍。

他的名著流傳千古,創作時卻因拿不出錢,接受宮刑,遭受莫大屈辱

在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李廣的孫子李陵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步兵跟匈奴作戰。李廣利沒想到這次卻打了個大敗仗,在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他隻身逃了回來。而單于親自率領的三萬騎兵卻把李陵的步兵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李陵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終於寡不敵眾,箭越用越少,兵士也是越戰越少。當李陵步兵的弩箭即將用盡之時,他就如同猛虎失去利爪,大勢盡去。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的消息震動了朝野,漢武帝一怒之下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所有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該定哪種罪行。

很多大臣都極力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不顧國家向匈奴投降。只有司馬遷沒有說話,於是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想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想了想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這一次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他已經殺了很多敵人,後面又沒有援兵,如此說來,他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投降匈奴,肯定有他的主意,他不肯馬上去死,說不定他想用另一種方式向皇上謝罪。

漢武帝聽後,龍顏不悅,他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接著便勃然大怒,說:“你這般替投降之人辯解,不是存心和朝廷作對嗎?”司馬遷無疑被判了死罪。

他的名著流傳千古,創作時卻因拿不出錢,接受宮刑,遭受莫大屈辱

在漢武帝時代,一且觸犯死刑的人,只有三種選擇:一是“伏法受誅”;二是拿錢免死;三是自請“宮刑”。拿錢,司馬遷拿不出。所以,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是死刑,一是宮刑。如果他選擇死刑的話,那就意味著已經開始著述的《史記》必將夭折;如果接受“宮刑”,一個“刑餘之人”,必將被天下人恥笑為貪生怕死。

可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宮刑。

他想到: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就這樣,在這些前輩的“指導”下,一部偉大的《史記》橫空出世。

他的名著流傳千古,創作時卻因拿不出錢,接受宮刑,遭受莫大屈辱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地敘述。他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顯易懂的文字。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司馬遷出獄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都鬱而死。但《史記》在我國傳統歷史及文學著作中,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紀傳體通史,號稱紀傳體史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我國史學和文學史上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