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岁月

一个秋日的傍晚,在淮河边的一个水乡小镇,一位诗人,离船靠岸,他在小镇上逛了一圈,好奇的看了看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在当地没有熟人,把风景看了又看,把栏杆拍遍,接着拿出了笔,写下了这首《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韦应物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岁月

落下了风帆,我停留在淮河边的小镇上。停好船舫,走进孤零零的驿站。此时江上风波大作。天色昏暗,太阳马上就要西沉了。远处的村人从山边走来,山色马上暗了下来,大雁都落在了沙洲上,芦花一片灰白。孤独的长夜里,我思念着几千里外的故乡长安,听着山寺里的钟声,难以入眠。

第一句讲他被迫逗留在了淮河边的一个小镇。第二句讲起逗留的原因,是因为江上风波大作。第三句讲镇上的风景,人们行色匆匆地从山边回家,大雁也都落下了沙洲。最后一句从前一句自然的引出了思乡之情,回忆起家乡的种种情况,思乡情重,难以入睡。

韦应物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岁月

说这是一首诗,更像是一幅画。“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运用色彩的对比,凭借明暗黑白的对比,使画面立体生动,将画面定格,图中有山,有水,有人,有雁,有沙洲,有芦花,还有暮色,这不就是一幅《江晚暮归图》吗。

虽经历几千年的风霜,画面依然清晰可见,如此自然亲切,非刻意求工所能得。而这样孤独寂寥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诗人思念故土,思念过去的心绪。

韦应物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岁月

于是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诗人的心头。他从15岁起,就在唐玄宗的身边,是唐玄宗的近侍,鲜衣怒马,出入宫禁,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心情非常的好。

然而这一切的繁华往事,随着安史之乱而告终结。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走,他也流离失职,被迫铁镜重磨,从一个年少轻狂的武士变成了一个焚香扫地读书的学者。

韦应物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岁月

后来在唐代宗,唐德宗年间,他又继续出仕,被派往滁州担任刺史,途中因遇风波羁留于盱眙县。孤独的景致,落寞的心情。繁盛的过去,已难回去,唐玄宗是如此,诗人也是如此。只有诗歌的美,不因时光而改变,而褪色,反而历久弥新,仿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现在人们也许已经忘记了那位唐玄宗身边的英俊潇洒的近侍,却永远都会记得这位出色的山水田园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