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 V2X是否真必要?

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 V2X是否真必要?

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需求給汽車企業出了越來越多的難題,對於一款新車而言,強調其動力性的提升與優化如今已不被大多數用戶重視。據悉,今年9月搭載“最後一公里”自主泊車功能的榮威MARVEL X將正式上市,榮威將這一迎合消費需求的亮點大肆宣傳,當然相信也將有較大收穫!

行業共識,智能網聯汽車的三大關鍵技術包括:感知,決策和控制密不可分,這些將成為後續汽車基本性能。本文不談榮威MARVEL X,來一起看看自動駕駛涉及“最後一公里”的技術問題,即最後一公里V2X是否必要?

自動駕駛關於最後一公里的V2X爭議

要理解這裡V2X的爭議,先看看V2X的實際價值。V2X的通俗解釋是把車連到網或者把車連成網,其中包括汽車對汽車(V2V)、汽車對基礎設施(V2I)、汽車對互聯網(V2N)和汽車對行人(V2P)等。V2X最主要的技術特點是:超視距的傳感器,所謂超視距,就是說在視距不可見的情況下它還能起作用的一個傳感器,因為它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方式來實現感知的技術。

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 V2X是否真必要?

自動駕駛環境下,V2X應用場景目前看,車對車通信中的協同式自動駕駛車隊進展較快——就是一排車靠V2V的支持緊密列成一排,前車剎車信號實時傳遞到後車。而最後一公里的最大應用場景是什麼?停車,也就是本文第一段,榮威提及的自主泊車功能。

可以想象,在日常用車過程中的場景,我們在地下停車場費勁找車位,並進行艱難停車操作這一步驟,未來可以省略了。而在實現之前,大家的爭議點在於,地下停車場網絡環境差,希望做到通過V2X的輔助完成無人駕駛,車自行精準停車入位存在現實問題。暫無法解決?從節省成本及儘快落地自動泊車功能考慮,一部分觀點直接表示,最後部分的自動駕駛單靠車自身的感知系統完成就可以,規避了最後階段的問題。

而部分專家觀點明確,自動駕駛的最後停車場景的解決方案中,V2X的輔助是必要的。博世夏炎透露,目前市場L2級是以超聲波為主的APA全自動智能泊車系統的功能,有很多供應商也提供了環視的APA的功能進行車位識別。關於APA很多考慮只是最後5米的場景,實際上,APA要走的路還有一公里這麼長,至少博世更主要的研究是在最後一公里怎麼行駛上佈局。

當下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V2X解決方案

基於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我們從部分零部件供應商及整車企業的佈局可見一斑。

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 V2X是否真必要?

5月份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博世在談感知層面,已有毫米波雷達、視頻攝像頭、激光雷達,同時增加的很多結構化的算法,還引入了可量產化的人工能的算法。對於下一代的高級泊車系統進行開發方面,在2014年博世跟吉利汽車合作,就陸續的開始實現量產推出帶ADAS功能的,實現L1級別的,比如說ACC,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車道偏離報警功能。基於下一代的超聲波系統,將提供低速行駛的安全功能,如低速的障礙物規避方面低速的緊急制動的功能。

偉世通首席架構師王凱認為,到L4,L5的高級自動駕駛階段,對5G或者通信的手段要求越高,也就是慢慢越高的自動駕駛越需要更多技術支持,中國5G快速落地,帶來解決的V2X問題的方案。

法雷奧中國區的CTO顧劍民透露,法雷奧作為全部零部件和系統集成供應商之一,其實是以自動泊車系統比較聞名的,那麼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提供了全球一共1200萬套自動泊車系統。法雷奧將C-V2X技術納入下一代產品,以支持下一代汽車和路側基礎設施通訊。

宇通的自動駕駛,參考我們人去駕駛車的時候,依我們的眼睛,耳朵去感知周邊的交通環境。然後通過我們的記憶或者導航知道當前的位置以及將要去的方向,然後大腦去綜合這些信息,然後去做出實時動態的決策,然後通過我們的手和腳控制方向盤,油門和剎車。基於此,宇通認為自動駕駛,包括了傳感器感知外部環境,高精地圖定位,還有信息融合技術。感知範圍在200米,對於一些狹窄的路口存在一些盲區,可以通過V2X,使我們的感知系統擴大。從產業角度來講,在低速自動駕駛行為上,採取不一樣的思考。

從目前大多數車企的L2自動駕駛階段看,在最後泊車階段,絕大數數採用是自身感知+人工干預的方式進行,至少後續推出的一代車型中依然如此。其技術基礎是,目前部分汽車自身傳感器更可靠、探測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更適合車輛安裝,實現車輛自身實時定位。

不過對未來的汽車場景而言,從大多數零部件和整車企業佈局,似乎最後一公里的V2X也是趨勢。清華大學汽車系副教授李升波老師認為,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V2X可能無法省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