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不管是在人生路上還是生意場上,我們難免會遭遇難關的阻擋,退縮並不能消除危機,相反還會因此貽誤戰機,倒不如壯著膽子闖一闖,也許還會有柳暗花明的契機。沒人敢說自己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當意外來臨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胡雪巖處理危機的手段就是壯著膽子闖,不闖就沒有希望,闖了還會有一絲翻盤的機會。

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杭州被太平軍團團包圍,此時已經做到浙江巡撫的王有齡,率領杭州軍民據城堅守一個多月,已經是人馬疲憊、彈盡糧絕,王有齡派士兵護衛好友胡雪巖冒險出城籌辦糧食,但是他自己絕不能出城半步。一來是因為全城軍民的目光都在他身上,很多戰事中的事情要等他來拿主意,他一走,人心必定慌亂,杭州城即將不保,二來是因為即使有機會能夠逃出去,雖然保全了自己,但是一定會落得棄城逃將的壞名聲,日後很難翻身了。所以王有齡自己堅守在城中,讓自己信任的好朋友胡雪巖去辦事。但是杭州城的情況已經很危急了,多日被圍消息已經和外界不通,坐鎮杭州城的王有齡不知道外面的局勢也很嚴重,還心存一絲僥倖,認為朝廷知道了杭州的情況之後會來救援,但是其實朝廷已經被太平軍的幾場勝利攻城打得無暇顧及圍困的杭州了。

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只有從外面看的人才知道,杭州的情況其實已經沒辦法營救了。當時太平軍由忠王李秀成帶領,是以主力大軍進攻浙江,以鞏固太平軍在江浙一帶的根據地,同時希望藉由這次行動解救南京被困的壓力,因而此戰是志在必得。而朝廷這邊,在杭州被圍之後,派遣了李元度率領新組建的軍隊馳援,其實在太平軍的全力堵截下行軍十分艱難,即使能夠到達杭州,也難以有後繼之力去與重重圍住杭州的太平軍精銳戰鬥。

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胡雪巖從杭州出城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到了上海置辦糧餉。歷盡艱辛,但是從外界收到的消息卻讓他的心越來越沉重,他明白杭州破城已經是遲早的事,也知道友人王有齡凶多吉少。但是他仍然不顧古應春等人的勸阻,帶上在上海採辦的一萬石大米,冒死運去杭州。古應春等人勸阻胡雪巖的原因就是此行兇多吉少,江蘇浙江等地大部分地區已經被太平軍佔領,自上海到杭州一路上太平軍關卡重重,而胡雪巖在江浙一帶負有盛名,太平軍中許多人都認得他,很難隱匿自己的身份。一旦胡雪巖在送糧途中被太平軍認出,必死無疑,即使糧餉能夠順利運到杭州城外,被圍得水洩不通的杭州城也進不去。

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但是此時被圍困在城中的是友人王有齡,他那麼信任胡雪巖,把生死攸關的大事情託付給他,無論如何胡雪巖都不能輕易放棄,唯有嘗試闖一闖。胡雪巖對古應春等人說,遇到難關要壯起膽子來闖,越怕越是誤事。胡雪巖的想法不僅是從商業運作過程中發生的不利情況得來的,而且是從危急時刻他的親身經歷中學習到的經驗,在面臨危機的時候,要想順利解決危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備的。困難還沒來,心態上先怕了,那還談何解決困難呢。具有處變不驚的強大心理素質,才能在困難來的時候壯起膽子,鎮靜自己,從容面對,才有可能真正冷靜而準確地判斷形勢,為自己絕處逢生,找出一條路來。假若不能處變不驚,驚慌失措會導致在危機當中陷入更深,不能理智應對。雖說後來杭州還是被太平軍佔領,王有齡也在城內絕望自殺了,但是胡雪巖從來沒有放棄過他送量的使命,親自帶著糧船與太平軍在江面上周旋了七天,直到最後知道情況不可挽回,在船上給王有齡叩了三個響頭,以表示對友人離去的悲傷和對友人信任的感謝以及內疚之情。

胡雪巖生意經之——生意人眼裡不只有利益,還需要有情有義有誠信

胡雪巖的經歷告訴我們,很多生意人在關鍵時刻棋輸一籌,多數時候是輸在心理素質上。想通了也就知道,危機到來之時,本就無路可走,我們要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然後向著好哪怕一點點去努力。很多危機都需要我們自己去面對,外力的幫助可能能夠幫助我們平安度過一時的麻煩,但是沒有過硬的本領,誰都沒辦法保護我們一世。自己面對危機的時候不能坐以待斃,要敢闖敢幹,沒有作為就不會有渡過危機的可能,盡力去嘗試就有一絲希望,就算最後結果還是不遂人願,起碼我們對自己能夠有個交代,告訴自己已經盡力嘗試過了,而不會留下後悔和遺憾,認為當時還有做些什麼的可能,但是沒有勇氣嘗試使我們錯過了翻盤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