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观点之四:甩转环流假说——解秘“秋半天”

解秘"秋半天"

■文 肖慈华

原创新观点之四:甩转环流假说——解秘“秋半天”

【作者简介】肖慈华 男,1974年10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高中学历,个体工商户,致力于研究天体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内容提要】秋半天指的是立秋之后,上午是阴天,甚至还下一点小雨,而下午却艳阳高照,如此反差的诡异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本文将详细为您解读!

【关键词】 秋半天 诡异 相对厚实 相对薄弱 半天气候 半天气象 甩转环流 精准命名

解秘“秋半天”

何为秋半天?或许相当一部分人还觉得陌生,不知到是什么意思,但对于我们四川的农村人来说却再熟悉不过了——意思是指每年立秋后,上午是阴天甚至还下一点小雨,而下午却是烈日炎炎,如蒸如烤。上下午天气如此反差,只有半天的太阳,即为"秋半天"。

不得不感叹大自然是伟大的摩术师,怎么会有诡异的"秋半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秋半天"气象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外表为大气圈,当然也形成了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又分为季风环流和三圈环流。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新观点之四:甩转环流假说——解秘“秋半天”

季风环流与三圈环流

其实除了季风环流和三圈环流外,还有另外一种环流——甩转环流,顾名思义,它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对大气的甩转作用、大气自身的惯性作用、以及太阳引力的锁定作用引起的,也是形成四季气候特点的最大环流。大气圈的分布并不均匀。为便于说明,单以太阳,地球为主分析,怱略其它一切因素。在太阳引力和地球公转的同时作用下,地球外部大气圈呈现出一半相对厚实、积雨云层多,而另一半相对薄弱、积雨云层少的特殊分布,并且这种分布会随着四季的更替规律性的运转,如下图。

原创新观点之四:甩转环流假说——解秘“秋半天”

甩转环流图示

在太阳对地球甩转力的作用下:从冬至到夏至,地球在太阳轨道方向上的加速度一步步加强,相对厚实半边大气层由靠太阳一侧自西向东旋转360度,处在太阳背侧;从夏至到冬至,地球在太阳轨道方向上的加速度一步步减弱,相对厚实的半边大气层由背太阳侧自西向东旋转360度,处在太阳内侧。一年时光,这种大气分布旋转两周,规律性的循环再加上四季更替便形成了规律性的气候。

秋分时期,厚实大气层靠太阳一侧,并且被太阳引力拉得很高,呈现出秋高气爽的天气。从秋分到冬至,地球在太阳公转方向上的加速度继续减慢,这种拉高的大气层渐渐变低,加上季节变化,因而出现阴云低沉的天气。再从冬至到春分,地球与太阳公转方向相反,地球在太阳公转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步加强,这种低沉的大气又渐渐拉高,天空开始变得明朗,压抑已久的心情得到释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心情愉悦的体验,因此,春分之后便有清明时节之说。从春分到夏至,地球在太阳轨道方向上的加速度持续加大,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厚实的大气层转到了地球后面,即背向太阳一侧,在白天,阳光更好的直射在北半球,炎热的夏季已到,却有夜雨现象。从夏至到立秋,地球公转方向与太阳公转方向逐步趋于相同,太阳引力对地球公转加速度逐渐减小,在惯性作用下,厚实的大气云层续继自西向东旋转,立秋时节,其界面刚好指向太阳,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早上到中午,由于云层阻挡,出现阴天或雨天,即使有太阳也怱明怱暗,午后,时区转过界面,阳光万丈,烈日炎炎!

岁月飞逝,年年如此,给劳作的农民伯伯留下深深的印象,我们的祖先好总结经验,故而流传"秋半天"。从立秋到秋分,太阳引力对地球公转加速度持续减弱,厚实的大气层继续转动,"秋半天"出现的时间点后移,渐渐变得不明显直至消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半天气候"全年存在,立春时分理论上也会出现"半天气象",但实际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并不明显,人们根本就没查觉出来而已。出现在白天与夜晚交替时的"半天气象"就更不容易查觉了。

甩转环流再与二十四节气结合来看,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新观点之四:甩转环流假说——解秘“秋半天”

二十四节气图示

更能充分理解各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各种民间谚语,不得不佩服我们袓先的智慧,对气候的长期观察总结和对二十四节气的精准命名!

实际上,甩转环流还与季风环流、三圈环流和月球引力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标准的"秋半天"气象并不多见,但其特点却在农民伯伯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参考文献】

全球大气环流,风带和气压带

甩转假说

二十四节气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一日星期四

附:鄙人一介农夫,观点及行文都有欠妥之处,错误实在难免,希望海含!欢迎各界人士辩论、批评指正,提供更为有力的观测证据,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