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如今的許多影視作品提及蘇聯,畫面往往會變得昏暗無比,行人面無表情,性情冷淡,看上去十分壓抑。蘇聯獨特的政治氛圍使這個短暫存在過的國家在人類歷史上顯得極為特殊,雖然它早已解體,但人們討論它的熱度仍絲毫不減。鑑於特殊的政治體制,提起蘇聯,或許有不少人回想起“殘酷”二字,實際上,如今全世界都在沿襲的許多很開明的、讓我們享受到今天的慣例,恰恰正是蘇聯開的頭。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首先,蘇聯最值得稱道的是對女性的尊重。1932年,美國女性馬蓮·迪特瑞在巴黎街頭被捕,“罪名”聽起來十分荒謬:她僅僅是因為穿著長褲就被視為“行為不雅”。雖然這與當時的社會習俗有關,但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問題:即便是以“民主”、自由開放而文明的西方社會,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受到壓抑的。

西方女權運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歐洲各國女性仍在為爭取社會地位和權利而努力;即便是二戰結束後,各國女性也基本上同政治絕緣,而蘇聯在政權建立初期就已經允許女性參與政治了。蘇聯各級都設立了專門的女性政治機構,每一層都有女性幹部;蘇聯婦女的選舉權受到法律保護。蘇聯時代還出現了不止一位女性市長,這在同時期的其他西方國家幾乎是天方夜譚。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另外,蘇聯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壯舉”,那便是首先實現“墮胎合法化”。在西方人的觀念裡,生命的孕育過程一旦開始,那麼這個生命就該受到保護,而強行終止這個過程的行為等同於謀殺。但從女性的角度出發,這種考慮顯然又是被動的,不公平的,蘇聯選擇站在尊重女性的立場上,於1920年將墮胎行為合法化。直到16年後,世界第二個合法墮胎的國家(冰島)才誕生。即便是到了今天,西方國家對此事的選擇仍然是十分艱難的。2018年5月26日,經過規模龐大的社會公投後,愛爾蘭才宣佈徹底廢除相關禁令,不少愛爾蘭女性當場激動落淚,可見當時的蘇聯此舉有多麼驚人!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其次,蘇聯在教育上的投入是“令人髮指”的。二戰中有這樣一個頗為有名的傳聞:在一處戰俘營中,當一位美國將軍彈奏完一曲,大家都在鼓掌時,一個名叫施密特的德軍戰俘指出對方演奏過程中的不足。美軍軍官大為不滿,當即要求施密特少校戰俘親自彈奏。當後者演奏完成後,將軍激動地問施密特是從哪家音樂學院畢業的,後者卻回答說,在德國,當軍官接受訓練時,這些都是必須要學習的。這種文藝水平對他們來說,實屬平淡無奇。

二戰中德軍素質之高令人側目,尤其是德軍軍官,更是給人留下了十分不錯的印象。相比之下,即便是到了今天,俄國人仍舊留給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印象,不少人認為他們邏輯簡單,比較粗魯野蠻。實際上比起德國,蘇聯的整體公民素質更高一籌。早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列寧就提出,應當保證每一位蘇聯公民受教育的權利。據說有這樣一個原則:即便是最偏僻的村莊只有1名兒童需要上學,當地政府也必須在此處建立學校,提供優質的教育和免費的午餐。從小學到大學,蘇聯的教育是完全免費的,同時,學生還會享受同樣免費的醫療和保險。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這樣的教育制度使得蘇聯成為世界上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20世紀初期,俄國人的識字率僅有21.1%;截至1939年,蘇聯的文盲率已經下降到了18.8%。據說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人的識字率已經逼近100%。我們開玩笑說,無論蘇聯領導們一拍腦袋做出怎樣的決定,下面的專家們總能給出方案,甚至是將其變成現實,這些其實都是建立在蘇聯人極高的教育水平之上的。20世紀以來,從莫斯科大學一所高校走出來的數學家對數學界作出的貢獻,就可以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抗衡了。

如今,“八小時工作制”已經成為常態,但這種制度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八小時工作制這個概念最早於1817年8月提出,1833年,在共產主義者羅伯特·歐文的倡議下,許多工人聯合發起了一場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運動。1866年,在第一國際日內瓦代表大會上,“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閒,八小時自由支配”的口號被提出,第一國際倡議各國在法律上給予確認。然而,第一個真正將八小時工作制寫進法律的國家仍然是蘇聯。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1917年11月11日,蘇俄政府頒佈《關於八小時工作制》法令,隨後陸續有國家受到影響,也開始推行該制度。1919年10月,國際勞工會議承認了八小時工作制,在這種趨勢下,各資本主義國家也被迫接受該工作制度。可以看出,八小時工作制的推行實際上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長期鬥爭的結果,蘇聯開了這個頭,卻一直影響到了今天。

除此之外,得益於蘇聯特殊的國家體制,想要做到消滅某些東西,比大多數國家阻力要小許多。從列寧時代開始,蘇維埃政權就對毒品和一些容易使人上癮的藥物進行了非常嚴格的管制,為了讓毒品從社會上徹底消失,當局甚至不惜採取一些特殊手段。在蘇聯存在的大多數時間裡,社會上很難看到毒品的影子,就連醫院要用麻醉藥物都要經過嚴格備案。直到80年代末期,蘇維埃政權面臨崩潰前夕,毒品大量湧出,許多社會青年將西方人吸毒行為視為“時尚潮流”;蘇聯解體後,毒品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十幾年的管控前功盡棄。

蘇聯社會有多開明?一“壯舉”至今仍無法被西方普遍接受

除了上述這些“先例”以外,蘇聯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存在早已廣為人知,如免費分房、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等等。在工人階級領導建立的國家中,勞動者確實享受到了實惠。根據蘇聯相關法律,單位每年必須要給勞動者提供至少2周帶薪休假時間。每個人都會收到專門派發的“旅遊券”。為了鼓勵人們外出,蘇聯政府在交通、住宿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優惠。值得注意的是,蘇聯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規定“年假”的國家,據說每工作滿一年便可享受長達1個月的年假,聽來實在有些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