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的心臟長“胖”了,能不能“瘦”下來啊?

心臟肥大是怎麼回事?

其實“心臟肥大”並非一個專業名詞,一般而言“心臟肥大”都提示心臟有器質性病變,包含兩個病變,一個是“肥”,一個是“大”。

“心臟肥大”代表心臟已經出現了器質性病變,發生心力衰竭、心臟性猝死等的風險已經高於正常人,最為重要的是應該進行規範長期的治療,而不是偏信某些偏方。但是也不必過分緊張,經過有效的治療,心臟也可以恢復正常。

對於心臟肥大很多人不太瞭解,事實上心臟肥大分為擴大以及肥大兩種類型,少數的患者是會表現出兩者共同存在的,高血壓或者是遺傳性心肌肥厚,就會出現這種肥大症狀。

01何謂心臟肥大

我們的心臟大小,與身高體重有關,它的體積跟我們的拳頭大小差不多。從胸部X光片我們可以看到心臟在胸部中間偏左的位置。正常心臟的寬度佔胸腔寬度的50%以下(心肺比)。

02心臟擴大

所謂『腔』擴大,就有點像房間的空間變大,但房間的牆壁(心臟的肌肉)並沒有變厚,有時心肌反而變薄。引起這種狀況通常是心臟肌肉失去原有彈性,因血流量及壓力增加,使心臟擴大。常見原因為心肌炎及心瓣膜閉鎖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維他命B1缺乏。

03心臟肥大

若用房間來比喻,心臟肥大就像是牆壁肌肉變厚,但房間的空間並沒有增大,有時反而會變小,但整個心臟外觀比正常大。引起這種症狀的常見原因為心臟的出口狹窄(例如主動脈瓣膜狹窄),血管末稍阻力增加(例如高血壓)及心肌病變(例如遺傳性心肌肥厚症)。

04如何診斷

大夫,我的心臟長“胖”了,能不能“瘦”下來啊?

醫生在做身體檢查時,有時就可察覺到心肥大的現象,進一部做心電圖及胸部X光攝影,大部份的心肥大均可診斷出來。若要更準確的診斷,心臟超音波的準確度最高。

心肥大是不同疾病(心臟本身的病變,如心肌炎、心瓣膜疾病、高血壓等及心臟以外之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所引起,所以是疾病的結果,不是原因。治療心肥大需找出潛伏病因,針對不同原因作不同的治療。例如心肥大是高血壓所引起,只要把血壓控制正常,心肥大就會慢慢改善,所以我們看病人是否有好好服藥,平常血壓是否控制良好,也可以用心肥大是否有進步,作為評估之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