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之鄉——建甌吉陽

澤瀉之鄉——建甌吉陽

建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縣,也是福建省農、林業最發達的縣。這裡的山不高而秀,到處茂林修竹,茶果飄香;這裡的水不深而清,盛產各種淡水魚類;這裡的土不厚而富,蘊藏著許多珍稀礦產。在這個如詩如畫的地方,澤瀉就是其中一朵絢麗的小花,把建甌譽為“澤瀉之鄉”可以說是名不虛傳.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建甌吉陽有位名叫張老七的人,在四川做官多年,就要告老還鄉了。張老七一生為民,兩袖清風,考慮到家鄉農民終日在泥田水窪中打滾,風吹雨淋,溼氣很重,臨行前專門帶了澤瀉種子,回家後便向族人介紹種植方法,從此澤瀉就從吉陽擴展到縣城和各鄉。光緒年間,全縣澤瀉生產達到鼎盛時期,僅城關豪棟一村就種植近萬畝,年產量達150萬至200萬公斤。直到今天,還保留著“萬畝澤瀉塘”的稱呼。

澤瀉之鄉——建甌吉陽

澤瀉雖然不像人參那麼珍貴,卻是中藥裡不可缺少的一味藥眼,在我國中醫所開藥方中常有“澤瀉”。據《中醫大詞典》記載:“澤瀉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斂、腳氣,利水、瀉腎火等”,不但可以和其它中藥配成藥方,也可以單獨服用。建甌鄉下有些地方,一到澤瀉收穫季節,總要揀些個大色白的澤瀉,磨成粉摻進麵粉裡做成餅,給小孩吃了驅溼毒。一些有錢人買來特大個的煎茶喝,稱為“澤參茶”,用以清涼去溼,滋陰壯陽。普通群眾則喜歡吃澤瀉花的莖。每到深秋時節,澤瀉抽出一尺來長的莖,農民便將它割下,挑到菜市場上,吆喝著“藥仔花”,人們便紛紛去買來炒食,味道清香微苦,餘味無窮。也有的人將花莖用開水氽熟,用酒糟醃製若干天食用,又是另一種美味了。

建甌的澤瀉,與四川、江西等別處的澤瀉相比,

澤瀉之鄉——建甌吉陽

由於栽培得法,品種優良,管理完善,加工精細,因而成品質量特別好。據吉陽《玉溪葛氏宗譜》記載“建吉瀉”曾獲清朝大宗法京賽會一等獎。“建瀉”根莖肥大,加工好後狀如雞蛋,色澤白豔,有淺淺的層次分明的條紋,拿起兩個澤瀉互相碰敲,聲音清脆悠揚,切開圓心便可見到明顯的網狀花紋。研成粉末後潔淨均勻,無雜質、味蔭甜、藥效強。清朝光緒中期,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福州、香港等商埠經售澤瀉開盤,都要等“建瀉”客到,先以“建瀉”開價為標準,然後各地澤瀉才能按質量,分等級、照比例、定價格。許多藥商非“建瀉”不要杭州著名的胡慶餘堂藥行,專購十六個一公斤的上等“建瀉”,這家藥行近百年來聲譽卓著,“建瀉”也

不無功勞。

“建瀉”的種植加工主要在“天時”、“地利”人和”六個字上下功夫。“天時”就是要掌握節氣不誤農時,一定要在每年“白露”前後三天內種完“地利”就是要選擇良田,建甌有大面積養魚傳統,漁塘田土質肥沃,最利於種植澤瀉;“人和”是指生產加工方面要精耕細作,講究技術,勤施薄肥,及時耕耘,防治蟲害。

由於“建瀉”在選種、培植、加工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而獲得了不同凡響的聲譽。50年代後期,全國各地生產澤瀉的有關單位,紛紛派人到建甌取經。“建瀉”之花從此在全國各地盛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