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歲月如煙——我們眼裡的車

知青往事,歲月如煙——我們眼裡的車

這些年因為國民經濟不斷的提高,也有機會坐坐轎車了。麵包車不用說,桑塔納標緻不稀奇,就是皇冠雷諾奔馳之類名車也坐過幾回。憑良心說,坐著錚亮的轎車進進出出確有許多好處。首先是舒適。轎車,密封好抗震強,座位寬敞柔軟,在南武路上開到時速百碼不顛簸也不鬧,你儘可自在地聊天或者打瞌睡,而不用管車外下暴雨還是卷灰塵。其二是便利。辦事坐在轎車上,什麼大車都給你讓路,什麼關卡也不會刁難。有一回在廣州坐了豪華皇冠到白雲賓館,穿著極挺刮極漂亮制服的侍應生立刻滿臉微笑著過來拉車門,還伸出一隻手擋在車門框上以防撞頭。不過,坐轎車最大的好處則在氣派和威風。第一次坐著標緻車到我插隊過的村莊去時,幾乎全村的人跑來看稀奇。嘴乖的搶著套熱乎,手癢的等著去摸車木訥的則裂嘴笑著,在人們的嘖噴聲中我體驗到種愉快,然而隨之我的心裡也湧起一股苦澀,情不自禁地想起當年拉板車的情景來。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我這個“黑五類”子女無權當紅衛兵,只好幫父親去拉板車。最常拉的是磚瓦,一車都在千斤之上,每趟要走十來里路。拉磚瓦最怕下暴雨,磚瓦滋滋地吸飽了水,分量便重許多,道路也變得泥濘不平,拉起來特別費勁。不過這樣還好,畢竟有父子兩人一起拉。到後來插隊時不管多重的車也只能獨個兒拉了。我曾拉著直徑米多的巨木在陡峭的山路上飛滑,幾乎摔死。也曾臉朝黃土背朝天地為公社水利工程拉石頭。沉重的石頭車使我每挪一步都汗如雨下,灑在被烈日灼熱的砂石路上,冒出嗤嗤的連串聲響。最艱難的是有獨個到四十里外的高山上拉做谷席的竹坯。那次竹坯分量不重,倒楣的是板車輪胎漏氣了,荒山野嶺無法修理,又不能把竹坯扔在半路。你簡直無法想象洩了氣的板車有多重。一步一步拉下山時天全黑了,離開村莊還有五里路。肚子咕嚕嚕叫起來,渾身痠痛,腿像棉花一樣軟,稍一使勁就眼冒金花頭出虛汗人如飄浮。要不是遇到一位好心的村民幫了一把,真不知要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知青往事,歲月如煙——我們眼裡的車

不過,拉板車也有愜意的時候,那就是“放坡”。碰到較長的坡路時,可以車疊著車,連疊五六輛,人坐在車上,用手控制著第一架車,不用費車隊就順著下坡路自動飛馳起來。此時只聽耳邊聲嗖嗖,眼前樹木飛閃,夥伴們大聲地吼著,自由自在,無限舒暢。只是這樣放坡飛馳的機會很少,舒適的程度也與坐轎車不可同日而語。然而無論轎車多高級多舒適,也水遠沒有飛速溜坡時和大自然渾而為一的奇妙感覺。

同樣道理,坐轎車也有難受的時候。轎車與外界隔著一層鐵殼,裡頭空氣混濁,總有一股怪味;遇上半路出故障,坐轎車的就當了車伕去推車;一不小心出車禍更可怕。所以,現在除了出遠門或趕時間,我一般不坐轎車,更多的是騎自行車。無論在川流不息的車隊中,還是在擁擠的人群間;無論在平坦的水泥大道,還是在七扭八拐的小巷狹路,我都可以輕鬆自如地快踏或慢駛。不需要警察為我特別開綠燈,不需要別的車輛特別為我讓路,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人自然融合在人群中,不需要太舒服也不願意太疲累……

知青往事,歲月如煙——我們眼裡的車

唯一遺憾的是自行車常被盜,尤其是好的新車容易失竊。這兩年裡幾乎平均半年失竊一輛。有一一回花380元買的一輛風凰輕便車,才騎三次就不翼而飛。所以最後乾脆到舊車店花30元買一架極舊極破的車。沒後架沒撐腿,到處鏽跡斑駁,踏腳只剩一邊,除了鈴不響到處都響,不過輪胎軸承鏈條尚好,騎起來照樣便利,遇到水坑也不用迴避。無論到哪裡往牆角一靠,全不用掛心。有一天忘在大街上沒騎回家,半夜下大雨才記起來,懶得去拿。第二天大早姑且去看看,哈,竟然還在,蹁腿躍上車飛駛而去。在透明的晨光中,我感到真正的無拘無束和輕鬆愉快!

這架破車至今伴隨著我給我許多方便,同時也給我許多提醒。我想,坐轎車是幸運的,然並非沒有壞處;拉板車是辛苦的,但也並非沒有樂趣;只有騎破車似乎最痛快。一個人能在一生中同時領略到坐轎車拉板車騎破車的真實滋味而又能感悟到某種人生的境界更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