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兵东雷


表面上看:晚清政府治理下的旧中国和当时的印度的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都是人口规模庞大的大国、同样面临的是不远万里而来的西方列强,然而在列强的侵略之下印度彻底沦为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却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英国成功建立起殖民统治之前印度次大陆处于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之下。莫卧儿帝国是由蒙古和突厥混血的帖木儿帝国的后裔创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原本生活在中亚,后来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的土著居民才得以开创自己的帝国。然而印度绝大多数居民仍然信奉印度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和清王朝有些相似:同样都是外来民族征服土著居民得以创建的国家。其实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清王朝尽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开创的王朝,但有清一代两百余年是不断持续汉化的——清王朝使用汉语、汉字,政治体制上也延续自秦始皇嬴政一统华夏以来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除了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外这基本上就是一个高度汉化的王朝。当西方列强入侵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早已日渐平息,反而因为外敌的入侵更加使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系变得更加团结。

莫卧儿帝国名为帝国,其实仅仅只是凭借武力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然而却没从体制上改造这块土地——莫卧尔帝国对当地的印度教高种姓贵族们保留了相当的特权,于是在帝国境内形成了一个个较为独立的土邦,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国中之国。当莫卧尔帝国国力鼎盛之时土邦王公们自然只能俯首称臣,问题是在专制皇权政体下帝国的国力能以长久强盛——开创之君故去后国力往往在一个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君主手中日益倾颓。这时土邦王公们还会听命于帝国的号令吗?与此同时印度教底层人民因为遭受沉重的压迫,因此和莫卧儿帝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658年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从父亲沙贾汗手中篡夺了皇位。奥朗则布是一个极端狂热的穆斯林——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早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政策激起了莫卧尔帝国的非穆斯林人口的激烈反抗: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而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则成为帝国最大的威胁。要说奥朗则布的军事素养还是过硬的——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但依然无法将反对势力全数镇压下去。到18世纪初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而当印度次大陆上各路势力婚战不休之际作为外来殖民者的欧洲人也没闲着:英国逐渐从殖民印度的欧洲各国中脱颖而出。用马克思的话说“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事实上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更多的只是一种地缘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恰恰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才催生了印度人的民族意识。相比之外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完整国家。清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曾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没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淫威: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冯子材在镇南关大破法军;刘铭传在基隆战胜法国将领孤拔;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以此宣告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尽管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击外来侵略的运动始终面临着武器装备技不如人的问题,但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意味着中国具有天然广阔的战略纵深,即使反击外来入侵的斗争一时受挫,那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战略空间以换取时间,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持久抗战。正是中国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中国人民自身的抵抗成为了中国避免像印度一样完全彻底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内因。

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史上没完全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除了内因之外也有外因:1900年中国遭遇了由日、俄、英、德、法、美、奥、意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的武装侵略——这固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危机空前的时代,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因为视中国为肥肉,意欲染指分羹的列强实在太多了反而使中国被完全占领的概率大大下降——列强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勾结,谈不上任何交情可言,这意味着谁都不愿意其他列强通过对中国领土的占领而强大起来,因为这将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美国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之前在中国并无多少利益可言,因此不希望中国彻底沦为其他列强的殖民地,而是作为一个门户开放的市场,因为这样对美国而言最有利。日、俄两国则对中国东北地区包藏祸心,谁也不愿对方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获利过多。这一时期正是一战前夕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时期,欧洲的英、法、德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很难坐到一起商讨瓜分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说列强之间的矛盾牵制是中国避免完全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外因。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丘吉尔语)因为在西方国家里。

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而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始终基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分裂。

晚清末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显然,雄狮般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成为殖民地的奴隶。



再一点就是国土广大的中国,根本无法被一个国家所占据。几个国家瓜分又得不偿失(也有分赃不均的原因。)中国自古就是大一统王朝,向心力十分强大。意图分割国家根本不现实。再就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就可以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比自己殖民利益更大。所以就放弃了殖民统治。


还有就是,满清落后只是军事和政治制度落后,但国家架构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清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殖民化中国已经不现实。而通过不公平贸易,金融经济却可以更加合法性掠夺财富,这样岂不美哉?也就是说,不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最关键在于,殖民统治地,首先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文字与文化,因为文字与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与文明基因,是民族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西方国家要在文字和文化上消灭中国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文化是中国免于被殖民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诚邀,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窃以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大清自己的原因

大清在道光帝以前,一直自诩为天朝上国,然而鸦片一战,国威沦丧,大清割地赔款,签订南京条约,从此滑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虽然战败英国,可是当时的大英帝国的确是世界第一强国,强大如法国等列强也不敢说能打的过英国,所以列强依然以大清为强国,至少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这与印度不同。再者,中华地大物博,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非常高,所以中国也并没有分裂之内的。


其次,列强自己的原因

列强多来自欧美,他们与大清实际上并没有领土接壤(除了沙俄老毛子),列强想要的是大清的财富,茶叶,瓷器等等,他们并不想直接统治大清,实际上也没有哪个列强敢自己独吞大清,撑不死他,所以大清也就在列强的矛盾中苟延残喘了60年。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运气。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所谓的近代史也是一部半殖民地史。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之后,清廷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的工具。

而印度则是在1818年的时候,完全被英国控制。之前还有不少可以抵抗殖民者的力量,比如马拉塔联盟。

1858年,印度大起义被镇压之后,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统治,直接任命总督统治印度。至此,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直到1947年。

两国命运之所以不同,跟国情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国家能力不同

印度的民族和宗教非常复杂,很多民族自古就保持着自治传统,也就意味着印度的割据状态很严重。

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虽然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但并不彻底。

帝国向被臣服的地区派出总督,总督权力虽大,但要依赖当地的王公或者宗教领袖来治理。因为宗教、民族都不同,语言也不一样。

18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已然分裂,对抗英国殖民者的是各地的王国。但这些王国之间互相征战,削弱了对抗殖民者的力量。

从国家层面来说,印度是不具备抵抗侵略的国家能力的。

马克思有过一段分析:“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将他们全部征服了。”

相比之下,清朝一直保持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权力非常集中,内部也没有宗教冲突。这种国家能力,使得清朝有相当的实力抵抗侵略者。清朝一直在试图自救,比如搞洋务运动。


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变化

18世纪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还处于重商主义阶段。所谓的重商主义就是以垄断贸易、掠夺资源、积累资本为目标。比如荷兰垄断贸易导致的英荷战争,西班牙掠夺美洲的金银,英国对孟加拉金库的掠夺。

到了19世纪初,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的西方国家,对外扩张演变成了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以前的垄断贸易变成了自由贸易。

19世纪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向殖民地移民,拓展工业和农业。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这种趋势加剧。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要有矿产都成了各国抢夺的对象。

印度由于国家能力弱,在重商主义阶段就已经沦陷,英国利用垄断贸易排斥了其他殖民者,独占了印度。

清朝由于国家能力相对较强,则挺过了重商主义阶段的殖民扩张,也就是说当时没有殖民者能够独占,后面自由贸易阶段也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自由贸易阶段竞争者多了,不太可能出现独占者。

20世纪的帝国主义阶段,自由贸易时期的商品输出转变成了资本输出。列强竞争加剧,谁想独占,就会遭到其他列强的攻击。比如日本一直试图独霸东亚,但总会遭到西方列强打压。

总而言之,在面对殖民者侵略时,不同的国家能力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迷蝶梦文史社


因为我们不想当狗,想做人!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作为东方国家的我国,古代是极其辉煌的,然而近代却是极其悲惨的。

但是相比于印度而言,我们的运气又好了太多,在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时,我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愤然而起,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同为四大古国之一,印度和我国同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为何近代以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历史背景不同

|虽然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中印两国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实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例如四大发明;完成了专制皇权的政治框架建设,例如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完成了疆域各板块的整合,统一了中原、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而印度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打瞌睡,除了不断被征服,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存在,在南亚次大陆这片热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土邦,在英国殖民者打败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主人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印度。

而我国自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确立了专制皇权的大一统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高度集中的特性,它使统治区域的各板块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特别是能对外来入侵进行相当强烈的反抗。

所以当殖民者登陆我国沿海时,尽管清军战斗力弱鸡,民众麻木愚昧,但殖民者仍然遭受到层出不穷的反抗,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用全新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殖民利益。

相比之下,在印度就简单多了,虽然英国殖民者人数较少,但是只要给予土邦领主以巨大的利益,他们就心甘情愿的为英国殖民者所驱使,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马前卒。

2、国土面积不同

庞大的国土面积,不仅意味着海量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还意味着巨大的国土纵深。

而我国和印度之所以遭受到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要比印度大得太多太多。

清朝末年,即使我国的领土总面积从1316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100万平方公里。但总面积仍然几乎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的三倍。

这就使得同样是遭受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想要彻底征服我国,就需要比印度多派出至少三倍的力量。

而无论印度还是我国,距离英国本土至少万里之遥,每多派出一名士兵,就意味着多一份付出,这对于侵略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而且,由于印度从来就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所以即使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也是英国人包打下来的,国土纵深什么的无从谈起。

而当时的我国领土,大部分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开拓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使得清朝在面对殖民者入侵时,能够比印度更充分地利用国土迟滞列强的侵略。换句话说,清朝能够割让更多的边缘领土保住主体部分。

3、殖民者不同

中印两国在近代的国运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面对的侵略者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我国和印度几乎同时遭受列强入侵,但当时的明朝对侵略者进行了激烈反抗,迫使早期的侵略者难以得逞,而印度则开始一步步被侵略者蚕食。

等到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时,印度几乎已经全面沦为英国殖民地,而清朝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不过虽然侵略清朝的列强有很多,但正因为侵略者有很多,对清朝的殖民诉求不同,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在全面殖民清朝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俄国想要全面占领长城以北,英国和日本就坚决不同意。

而因为列强的相互扯皮,清朝统治者也充分发挥“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客观上保全了大部分领土。

而列强也终于意识到:清朝不是印度,想要彻底殖民清朝,甚至独占清朝的美梦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在近现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

我国的社会各阶层对于西方文明具有超乎寻常的默契和警惕性,从基督教在我国推广的举步维艰就能看出端倪。而地主和士绅阶层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和中华文明圈外的蛮夷合作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这也在客观上使列强的侵略无法一帆风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因为中国在被殖民的过程中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的反抗,而且反抗意识还在增加。

义和团就是一次转折点,至此,西方国家放弃以殖民地的形式瓜分中国。

印度被征服,和它的种姓制度关系很大,英国只要勾结他们的贵族,基本就把印度控制下了。而中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阶级跃迁意识就重来没有停止过。

尤其是面对以奴役、野蛮掠夺为主的殖民者,一开始是用迷信武装自己,后来是对未知的恐惧,再后来开眼看世界后的救亡图存。殖民者虽然有优秀的武器,但是太依赖后勤,根本无法深入中国作战,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只能发动一些直取黄龙的战役,使得他们没办法深入控制中国大地,只能控制一些沿海沿大江的城市。


咱来了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摘自陈天华《猛回头》

我国被侵略,和印度是不一样的。

印度是直接被英国殖民,而我国在当时,基本上算是各大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博弈。

就像一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居然不是收复日本的土地,而是转让给别的国家,同时还要给战败国赔钱!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国家相对于印度,还是好了一点,虽然是傀儡政权,但是能够在多国博弈下,夹在缝里生存,也是可以的了,起码还保留着一丝尊严,没有被灭国。

而印度则不同,直接被殖民,其实就相当于灭国,印度人根本不被英国人当人看。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世界是英国独霸的,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全世界大约4~5亿人都是英国的国民,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而到了通商中国的时候,那时候西方工业革命国家已经都起来了,英国虽然还披着日不落帝国的外衣,但是也不敢说就能干掉其他西方强国。

再加上世界局势紧张,英国也无暇顾及中国,虽然清政府比较好打,但是别的国家也想来分杯羹。

英国是趁着独霸、雄起的时候侵占了印度,到了清政府的时候,其他工业国家也起来了,它想独占中国,也是不可能的。

而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国家?主要是因为那些国家分赃不均,如果他们都统一了战线,清政府还是会沦为完全殖民地国家的。


魏青衣


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的情况。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朝在文化、制度、军事等各个方面,与西方列强都有明显的代差,这种代差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但清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从秦国统一天下开始,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认同感,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西方列强下手太狠,肯定会遭到各地的全力抵抗。在庚子战争时期,西方一些国家曾经出现了要瓜分清朝的想法,但是认真计算以后,发现统治成本太高,还是留下清朝统治最合适。如果当时西方列强瓜分了清朝,面临的局面和抗战时期的情况差不多。

我们讲一下印度的情况,印度大陆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一个政权或者国家。在历史上,印度大陆从来没有统一过,一直处于各个政权相互对抗的局面,这与东亚大陆完全不同。在17世纪,英国人开始染指印度大陆,这片大陆的面积太大,英国无力一口吃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开始了逐步拉拢和蚕食政策。印度各地的王公们逐步开始帮助英国,因为大家没有最基本的认同感。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已经直接控制了印度大陆60以上的土地。英属印度基本形成,当时的印度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

由于印度大陆的特殊情况,印度一直认同自己属于英联邦,但不属于英国。在20世纪初期,印度开始了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时,印度人并不反对英国的统治,仅仅是要求公正的待遇。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英属印度军队,跟随英军在各地作战。由于长期的战争,英国的国力损失很大。到了二战结束以后,英国不得不同意印度的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独立。印度独立以后,与英国的关系仍然非常密切,印度军队的操练方式仍是英式的。





繁华万里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中印有长达1700多公里的领土接壤,许多人往往不自觉的将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较。比如在近代,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同一时期同样饱受列强欺凌的大清,却没有像印度一样成为列强的领地,为何会这样呢?

中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和印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虽然我们往往将中国和印度视为两个文明古国,但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没有断绝文明传承的文明古国,而印度的所谓文明古国,真的只能在古籍中寻找了。

印度的历史对于原住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悲催的被征服史,不断有外来民族征服印度次大陆。最神奇的是,印度这块土地上还滋生了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原住民们十分顺从的服从着外来统治者的压榨。

因此,印度最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印度人而言,来自海上的英国殖民者,与之前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等外来统治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而真正比较凶残程度的话,似乎英国人还要好于游牧民族。因此,印度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抗。

其次,虽然在当代,印度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但是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之前,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罢了。即使在印度古代最鼎盛时期,依然未能有一个王朝统一南亚次大陆。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

因此,居住在印度各地的各个民族,也从未有过国家的概念。自然,他们也就没有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争取独立的可能了。根本就没有国,又何来为国牺牲呢?

中国则截然不同,中国作为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早已形成,中华民族的骄傲也已深入骨髓。因此,即使清朝的愚民政策、文字狱等措施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但中国人依然从未放弃反抗。

时局图

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当年我们视为蛮夷的西方人,中国人民也从未屈服。对于列强而言,如果真的妄图征服中国,且不说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单就征服中国所需要的代价,就远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

所以,虽然列强一次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定了势力范围,但是他们的极限也就是在中国获取特权,扶持利益代言人。想要直接统治中国,化中国为殖民地,却几乎不可能。犹如古代王朝,权倾天下的权臣比比皆是,但掀翻傀儡皇帝篡位成功坐上皇位的,却寥寥无几。

列强瓜分中国

最后,则来源于人民的反抗意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就从未停止,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虽然中国人民的反抗并为击败列强,但是也极大的增强了以列强征服中国的难度。

而印度人却很少有大规模反抗。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得益于种姓制度,印度人逆来顺受的承受能力的确超强。也因此,印度成为英国诸多殖民地中收益最大,统治最为顺利的地区。


鸢飞九天2018


清朝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保持着半殖民地的地位,有内因也有外因。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英国进入印度较早,当时除了葡萄牙之外基本没有其它国家与英国争雄,而葡萄牙也处于逐渐衰落之时,所以英国有着充分的时间在印度次大陆纵横捭阖,最终一家独大。但进入清帝国时,新老列强都已经将触手伸到了远东,英国再强,也只能尽可能多占一些势力范围,而无法独清朝。

相比之下,清朝也明白,作为弱国,想要在乱世强国之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善于运用外交,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求生存空间,再找机会翻盘。这一点,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外交官员表现得可圈可点,比如三国干涉还辽、又比如日俄战争中的局外中立,虽然最后因为国力弱小没有争取到最优结果,但毕竟保持了国体尚存。最值得一提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一战,在李鸿章的努力下,清朝首都被占却不割地,这里有清朝善用国际局势的原因在里面,同时也是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也非常深。

那为什么清朝没有成为列强“共同”的殖民地呢?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点:清朝在太平天国之后对地方尤其是南方诸省的控制力已经非常薄弱,东南互保事件就是明证。最后列强转而扶植地方大吏,自然又成一番乱斗之景象了。

不过这也是机缘巧合吧!如果当时来清朝的只有英国一家,恐怕清朝的命运与印度也差不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