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檢查與普通體檢的區別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工人)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健康檢查是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篩查性的醫學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健康檢查。

通過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可以預先發現職業禁忌症;在崗期間後通過定期職業健康檢查,可早期發現職業病病人和可疑職業病患者(觀察對象),從而可進行及時治療處理;離崗時通過職業健康檢查確定勞動者在停止接觸職業病危害時的健康狀況,並瞭解在崗期間是否患了職業病,故離崗時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職業健康檢查與普通體檢有什麼區別呢?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五條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健康體檢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內容之一,國家從法律角度強制用人單位必須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體檢,這是國家法律賦予勞動者神聖的權利、也是國家法律賦予用人單位不可推卸的義務。

然面,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用人單位會把職業健康體檢和醫院的普通健康體檢混淆。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第一,兩者對象不同,普通健康體檢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而職業健康體檢的對象是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物理因素的勞動者;

第二,兩者目的不同,普通健康體檢是為了發現區別於正常人的病患而實施的健康檢查,而職業健康體檢是針對勞動者是否適宜從事特定的作業崗位而實施的健康檢查;

第三,兩者組織形式不同,普通健康體檢只需掛號即可體檢,無須其他的手續、材料,而職業健康體檢必須由用人單位出具書面委託,並提供勞動者體檢名單、職業史信息、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方可為職業健康體檢做足充分準備;

第四,兩者診斷依據不同,普通健康體檢的診斷依據是臨床診斷相關技術規範,而職業健康體檢的診斷依據是《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

第五,兩者設備、技術要求不同,普通健康體檢可以在各級醫院進行,因而對醫療設備沒有特別的能力要求,而職業健康體檢必須是在省級及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的有職業衛生服務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一般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或門診部)或職業病防治醫院,它們的設備和技術要求比醫院更嚴格。正是如此,一個普通健康體檢正常的人,可能無法通過職業健康體檢。以接觸粉塵的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體檢為例,勞動者會接受高仟伏胸片,而醫院採用的是普通胸片,普通胸片是不能發現粉塵引的肺部損害的,而高仟伏胸片卻可以發現普通胸片正常者的肺部細微改變;

第六,兩者結論不同,普通健康體檢所得出的結論是被檢查者健康、亞健康或不健康,而職業健康體檢所得出的結論是勞動者是否適宜從事特定的作業崗位,這是普通健康體檢無法得出發的結論;

第七、兩者的處理方法不同,普通健康體檢如果發現被檢查者身體健康狀況異常,僅給予治療建議,而職業健康體檢如果發現勞動者有職業健康損害,除了治療建議,還會提出調離工種崗位、進行職業病的診斷、甚至是勞動傷殘鑑定等建議。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得知,職業健康體檢是一項針對性強的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措施。用人單位不得輕易將職業健康體檢與普通健康體檢等同,更不得用普通健康體檢代替職業健康體檢。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執法時,普通健康體檢是不被承認的。

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六章第七十一條規定,可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注意,此處是警告和罰款並處。

職業健康檢查與普通體檢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