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上学考试,

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

高考更是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

但是在古代,

科举考试可不容易!

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古人同今天一样,

也是到了年龄就上学,

但没有统一的入学年龄,

一般是8到15岁,

也有特例:

《魏书·刘兰传》说刘兰

“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童生试

上学之后就要考试,

这点古今都一样!

童生试是读书人的入门考试,

没考过的不算正经读书人。

考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童生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三个环节,

学子通过府试被称为“童生”

通过院试被称为“秀才”。

三年两考,还是挺折磨人的。

乡试

乡试是通过院试的学子

聚集在省城贡院里考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

一般在八月举行,

故又称“秋闱”。

乡试考三场,

考过的人被称为“举人”。

乡试录取名额很少

最少十几,最多一百。

学子获得举人后

已经有了选官的资格。

对寒门学子来说,

中举意味着进入了另一个社会阶层,

一家人的赋税可以被免除,

举人见到地方官可以不跪,

进京参加会试的车费也由地方官府承担。

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会试

举人需要赶赴京城参与会试,

会试三年一次,

一般在乡试次年举行,

录取名额几百人。

会试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举人,

少说也有几千人,

可以想象竞争有多激烈!

通过会试的学子被称为“贡士”

但这不是科举的最后一关。

殿试

殿试由皇帝主持,

通过的学子统称为“进士”

科举取士说得就是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至此,学子的科举之路才算结束。

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科举考试不限年龄,

有人一直考到握不住笔还考不上,

据说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枢,

考试时,已有七十多岁!

但是看颜值啊!

不能长得太丑,

毕竟要殿试,

吓到皇帝就不好了。

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现在老有人把高考和科举对比,

科举比高考残酷多了,

从童生试一路考上来,

最后只录取不到五百人,

真正的独木桥啊……

科举一考定终身,

家里条件不错

考不上继续!

现代嘛,

一考不能定终身,

走到社会水更深啊。

以为科举很容易?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