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換價多方獲益17種抗癌藥“半價”進醫保

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外公佈,經過3個多月的談判,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過半,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中國打出的抗癌藥降價“組合拳”,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以量換價多方獲益17種抗癌藥“半價”進醫保

以量換價多方獲益

此次通過談判納入藥品目錄的17個藥品中,有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有10種藥品為2017年之後上市的品種,其中不乏跨國藥企的暢銷產品。

從價格來看,17個談判藥品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了36%。

與2017年首次醫保準入談判的結果相比,此次談判的藥品價格降幅更大。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鬍靜林表示,機構改革為談判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醫保制度的整合使得醫保有了更大的戰略購買力,在談判中有更強的話語權。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指出,通過“國家談判”的方式,以市場優勢“壓價”,效果非常好。以量換價進入醫保,既能讓患者得到紅利,也能夠節省醫保資金,一舉多得。

多措並舉打通梗阻

兩年間的兩次醫保準入“國家談判”,是解決抗癌“救命藥”高價之痛的系列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國打通藥品上市、供應、採購等各環節的梗阻,民眾切實感受到抗癌藥價格明顯降低。

以量換價多方獲益17種抗癌藥“半價”進醫保

——從今年5月1日起,我國通過降關稅措施,使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上市審批,對於抗腫瘤等境外上市相關藥品,納入優先審批通道。

此次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肺癌靶向藥甲磺酸奧希替尼(泰瑞沙)就是一例。2017年,這款由跨國藥企阿斯利康研製的藥品在中國上市,從進入綠色通道到正式獲批,僅用時7個月,上市速度創下紀錄。而經過醫保談判後,泰瑞沙的最大降幅超過70%,是此次談判降價幅度最高的藥品。

胡靜林表示,這次納入目錄的抗癌藥都是近年新上市的藥品,專利的存續期比較長,通過醫保的戰略性購買,可以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研製更多更好的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

發展仿製推動創新

談判只是抗癌藥進入醫保的第一步,業內人士指出,抗癌藥談判後還面臨著與各地醫保目錄對接、與醫院集中採購體系銜接等問題。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要求,各統籌地區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談判藥品的供應和合理使用,各地藥品集中採購機構要在10月底前,將談判藥品按支付標準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公開掛網。

在此次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的17種藥品中,共有兩款國產產品,分別為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注射液和正大天晴的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專家分析指出,除了引進來,要想切實降低抗癌藥藥價,更要靠國內藥企自強。

近年來,中國啟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督促仿製藥與國際標準“對標”,以實現進口原研藥的國產替代,降低國民醫藥費用。李玲表示,“從長期來看,要想從根本上降低藥價,關鍵要發展仿製藥,提升國內藥企的創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