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他就是北宋丞相陈尧叟、陈尧佐,以及太尉陈尧咨。三兄弟两兄弟当了状元,一个是进士及第。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都比较罕见。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共产生文状元592位,四川共有文状元19位,大唐三百年的历史四川共出文状元6人,五代也就2人,两宋加在一起也不过8人,元明清三朝共七百年历史,四川总共才出文状元3人,所以加在一起是19人,这个是有正史可查的。如此几率,用现代人的话说,就跟中彩票一样,古代科举是几年才有一次,每一次应试的文人,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然而这些人中状元只有1人,如此说来,还不跟中彩票一样。

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陈省华三子中就有两个状元,一个进士及第,这在当时可算是震惊蜀中了,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并且这兄弟三人最后个个成龙,两个儿子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子追封太尉,虽然是虚职,但太尉是自秦汉以来,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位列三公,这个追封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

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微电影剧照

四川省南部县,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古往今来孕育了不少人才,涉及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政坛、文坛、商界、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的不在少数。

最为知名的包括成都王谯纵,清代工部尚书李先复,北宋名臣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北宋大学士蒲宗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陈介生,国民党抗日中将柴意新,以及当代的中共中央委员蒲海清,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全国政协委员敬瑞祥等都是南部县人。其中,陈介生、柴意新、敬正书、敬瑞祥是南部县建兴镇人,也是我的同乡。

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三兄弟住的山洞

但是南部县的这些古今名人总的来说成就都不算大,从全国乃至世界影响来看。在南部县影响最大以及争议最大的历史名人当属北宋的陈氏父子四人,父亲陈省华最后父凭子贵官至谏议大夫,被宋真宗封为秦国公,陈省华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最后皆进士及第,其中尧叟、尧咨在皇帝殿试后被封为“状元”,后来尧叟、尧佐官拜宰相,尧咨被追封“太尉”(中央军委副主席),父子四人在世均享有清名,并有诗书墨宝传世,陈氏父子因此也是南部县历史上千百年来最大的官,因此也是南部县人民最大的骄傲。

南部县的“陈三状元”,我很早就听说了他们的大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我读初一的时候。尤其是在后来我爱上文学以后,更加关注他们的故事,近年来不乏研究三陈文化的学者,尤其是大桥镇的沈鸿(大桥小学校长)、敬丕勇(三陈文化研究者),他们身在大桥家乡,立根当地文化。陈三状元家乡在北宋阆州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尧叟高中状元后,举家迁往京城(开封),从此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回过家乡。

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悬梁刺股的痕迹

南部县作协也在2015年初组织当地作家到大桥采风,但世上终究缺一部三陈的传记小说,我见到当地学者对此事的执着,我用了8个月的光阴,查阅大量古今资料,终成此书,将于明年与全国听众见面,为此,数月来不曾睡过一个懒觉,周末的短暂时光都投资在这上面。

年底,我回到老家南部县建兴镇,决定前往大桥实地考察,此时陈尧佐的书稿已经截稿三个月了,由于年代久远,主人公知名度所限,资料难寻,最终以12万字收尾,实体书13万字为底线,我决定以图片和附加资料填充,因此前往大桥。

我考察了著名的“漱玉岩”,这是三陈在九百多年前在此读书的地方,头悬梁、锥刺股,最终成就大业,洞中依旧如新,显然是打扫过,通过此洞我能够联想到当年三陈在这里苦读的情景。还去了大桥中学,寻访古迹,但时代变迁,古迹难寻,与三陈有关的古迹更加难找,碰巧天气不好,阴雨绵绵,我决定前往镇政府,镇政府很冷清,就连文化站也空无一人。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联系上了大桥小学校长沈鸿,他仅有的一点资料也没有了,他邀我上他家,我借故推辞了。

四川最强父母:千年科举,四川出状元19人,他家3儿子3状元

我在街头采访了几位老人,因为年轻人对三陈的故事完全是陌生的。当地一些百姓对大桥政府的意见很大,我也深有体会,为什么在上班时间,镇政府空无一人,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我想说难道他们都在吃空饷,拿着纳税人的钱打了卡出去日嫖夜赌了,我对此很失望。

当地居民跟我谈到最多的就是关于三陈的事情,他们说如果将大桥的三陈文化发扬出去不仅为大桥人民争光,也能为南部人民争光,为什么政府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呢,中年男子很义愤,说当时大桥镇政府以20元钱的投资资助三陈文化,这未免有点太过张狂,可怜了当地人民的一片激情,对此我感到很无奈。我说当官的宁愿挪用公款、纳税人的钱去吃喝嫖赌也不愿花一分钱在这些在他们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难道世道真的这么黑暗吗?我很想问,当地文化部门,文联、文化局、宣传部每年县财政的拨款都去了哪里了?真的就不能办点实事吗?

后来,我通过百度新闻了解到,对大桥三陈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大桥小学的校长沈鸿,他自掏腰包数万元拍摄微电影,让人敬佩,虽然制作粗糙,也存在历史知识的错误,但精神可嘉,是一个很称职的老师,足以为人师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