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非洲亞洲捷報,國內銷售低迷!中國汽車產業迎來冰火兩重天

汽車產業遭遇冰火兩重天

時隔六年,中國出口汽車量再破百萬,國內車市卻28年來首負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截止到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為105萬量,比2017年同期的93萬量增漲了12.9%,這是即2012年之後中國汽車出口重新突破百萬輛。但是諷刺的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國內車市卻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並使得2018年車企的整體利潤出現下滑。

毫無疑問,中國汽車出口量時隔6年再次突破百萬輛確實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汽車的外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近些年來的發展成就,但是公正的來說,出口量不能完全說明中國汽車工業在世界的地位。

尷尬!非洲亞洲捷報,國內銷售低迷!中國汽車產業迎來冰火兩重天

汽車出口量破百萬

汽車工業還面臨著眾多問題

事實上,中國汽車尚未走出低價低質的圈子,這一點從出口銷售的範圍就能看出來,出口大戶奇瑞、東風悅達、吉利這些廠商出口的範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中東、南美等地區,而相對門檻更高的歐美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始終無法大範圍的進入。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汽車這些年的實質進步並不是特別大。中國汽車工業的最大的問題還是核心技術落後。客觀來說,對比工業強國來講,我國的製造水平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相當,創新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而關鍵材料、核心部件以及高端裝備一直是我國汽車工業的短板。

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下降了2.1個百分點,處於歷史的低位。另據公開數據,就轎車而言,上半年僅僅吉利作為國內品牌進入了前十,剩餘都是合資品牌。

大多數的自主品牌的產品都跟著市場走,沒有自己的方向。消費者隨著大流買SUV,一些自主品牌就造SUV,消費者又喜歡轎車了,立馬又去研發轎車。甚至有部分車企以模仿為榮,以價格戰沾沾自喜。

尷尬!非洲亞洲捷報,國內銷售低迷!中國汽車產業迎來冰火兩重天

自主品牌一覽

畸形發展的新能源

畸形發展還不止這些,當汽車市場發展遭遇瓶頸,一些國內車企又把目光聚集到了補貼頗豐的新能源汽車。就連董明珠也進入造車的行列,其實新能源汽車的燒錢速度遠遠高於傳統車企,很多車企一旦涉足新能源汽車後,企業的現金流就變得捉襟見肘了。

比如汽車零部件廠商京威股份,押寶新能源汽車3年後,今年上半年資金問題集中爆發,最後以21.28億價格出售了旗下3家優質子公司的股權。

新能源蔚來汽車的遭遇更是具有代表性,蔚來上市3個月以來,其表現可謂是大起大落,11月6號,蔚來汽車公佈了第三季度的財報,虧損同比增加了56.6%,兩年多來蔚來已經虧損了100多個億。

董明珠也遇到了麻煩,12月12號,董明珠表示進入到了銀隆才知道這個窟窿有多大,但是不後悔造車,很難想象董小姐能夠服軟,從另一個側面,也能看出新能源汽車的水有多深。

尷尬!非洲亞洲捷報,國內銷售低迷!中國汽車產業迎來冰火兩重天

董明珠和他的銀隆危局

各位對中國汽車工業有什麼想法,2019年的發展將會如何,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