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這個歷史年代歌大家都很熟悉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東周是分為兩個時期的。

這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時期,一個是戰國時期。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春秋時期呢,簡稱為春秋,它是指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間。但是還有一個說法,是指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這段時間。

這個時期是周王的勢力減弱,而諸侯群雄紛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他們史稱“春秋五霸”。

那諸位看官可能要問了,戰國好說,因為正是戰爭混亂的時候,所以起名戰國。那春秋之名又何來呢?

一、春秋時期為什麼會叫“春秋”的來源

在這裡,小編告訴大家,春秋之名是因為一本書而得名的。這本書就是孔子修訂的《春秋》。

在這裡一定要敲黑板注意一下,《春秋》這本書不是孔子寫的,而是孔子修訂的。這本書是魯國的史官們記錄自己國家,也就是魯國的歷史的。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它並沒有記載春秋時期其他國家的歷史內容。

有人可能會問了,春秋時期別的國家都不記載自己本國的歷史嗎?小編在這裡回答大家,各個諸侯國其實也都記載本國曆史,而且記錄本國曆史的書名也叫《春秋》。

可惜的是別的諸侯國寫的《春秋》都丟失找不到了,而只有魯國記錄的《春秋》幸運地流傳了下來。

孔子本身就是魯國人,對本國也算是瞭解,所以他便依據魯國史官所編寫的《春秋》加以整理和修訂,也就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儒家經典之一《春秋》。

這本《春秋》記錄著從魯隱公到魯哀公,總共十二代君主242年的歷史。它把這段時期所發生的大事都記錄了下來,以供後人們參照,讓人們從歷史中借鑑以及吸取教訓。正是由於它所記載的這段時期,與東周歷史的時間分段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們才把這段歷史以《春秋》命名,稱為春秋時期。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這段歷史以《春秋》這本書命名,稱為春秋時期的。

那話又說回來了,這本書為什麼叫春秋,它沒有記錄魯國夏冬的歷史嗎?

二、《春秋》這本書,為什麼會起名為春秋

《春秋》這本書當然記錄了魯國夏冬的歷史了,它之所以起名為《春秋》而不是《夏冬》也是有原因的。

1.春秋兩季是諸侯朝覲和會盟的 時節,發生的事比較多

因為在周朝,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

這兩個季節沒有嚴寒,沒有酷暑,天氣不冷不熱,也正適合諸侯驅車去朝覲周天子。

這樣的天氣,他們在路上也不會太受罪。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春季去朝覲,各諸侯國可以把過去一年,自己國土所發生的事做一個總結,也算是我們現在的一個述職報告了。

而在秋季,豐收時節,各諸侯國也可以備些禮物,帶上自己國土的特產為周天子獻禮。

周天子呢,在這個時期就會聽一聽各諸侯國在自己國土職守的情況,也會根據他們提出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

或者是再分配一些任務,交待給各諸侯去做。當然在這個時期,周天子也能順便了解了各諸侯國的忠心程度,讓自己心裡有數。

而且在這段時間呢,各諸侯國之間的使者也會相互往來,趁著好時節,去拜訪拜訪鄰國,交流交流情感。

有時候幾個諸侯國還要時不時地搞個會盟什麼的,一起交流交流政治走向,治國之方什麼的。

這樣看來,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動都是發生在春和秋這兩個季節的。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所以春季和秋季在書中著筆就會佔很大的比重,所以會以《春秋》命名。

2.農耕為主的古代,春種是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時代,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當然都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了,春種與秋收。

春天正是農忙的時候,各國呢也都不會想著去發動什麼戰爭,先把農耕搞好,這才是首要的。

地都種不好,而去想別的,那這個國家就麻煩大了。

所以呢,在這時候國家的君王為了保證本國今年有個好收成,保證百姓們都能豐衣足食,他也要很忙。

他們忙什麼?當然是要把他們治理國家的能力發揮出來呀。

他需要協調國內的資源,處理好農業與各方面的關係,以確保國家有個好收成。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所以呢,許多和農業有關的具有影響的政令都會在這一時期發佈。

許多有效的農業方面的改革,也會在這一時期進行。所以呢,春季發生的大事就會比較多,當然記錄的也就多了。

3、秋季是糧食豐收和各國醞釀戰爭的最佳時期,所以記錄的事情比較多

秋季是個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算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所以也要記錄下來。

而有的國家呢,總是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總想騷擾或侵佔別的諸侯國。

這個時期由於可以保證糧食的供應,也就具備了發動戰爭的條件。

而農民在這個時候秋收完畢,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農活了,所以也具備了徵調入伍的條件。

因而在這個時期發生戰爭的事件特別多,因為季節剛好,不冷不熱。糧食也備足,不擔心後方無糧草供給。那在這一時期記載的戰爭事件也會比較多。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所以《春秋》主要記載的都是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的事件。

一年中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個最重要的交替,也就把春秋也做為一年的代稱了。

因此《春秋》就取名為春秋了,從字面上來看也就是指代歷史,指代光陰。

一段時期,一部書,這也就是春秋名字的來由。

從《春秋》這部書中,我們窺視到了幾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們所經歷的事情。這是一個最壞的時期,但是在這樣的時期內,又誕生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諸子百家就像百花齊放一樣,在這樣一個時期把文明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直到現代也仍然是我們的文化之寶,值得我們一直學習。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其實和《春秋》這書有關!

關於歷史上的很多問題,我們都應該帶著懷疑的態度去審視,讀真實的歷史,明更多的道理,小編一直在這裡等你!有不同意見的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您就點一下關注,每天為您更新不一樣的歷史故事。(作者:游龍公子,本文由“小世界大文明”創作)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