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女记者离职卖保险,社会“守夜人”变推销员

盖满9个章,道一声再见

上周,一位叫胡楠的记者在朋友圈晒出一张新闻记者证,宣布离开她供职10年之久的《长江日报》,转型去做保险销售。

罕见!女记者离职卖保险,社会“守夜人”变推销员

佐强曾经写过 , 知名记者简光洲、何君等人的转型故事。但记者离职后去卖保险,好像真罕见。特别是作为一个36岁的党报记者,胡楠的转型跨界之大,让许多同行感到震惊:《长江日报》发展这么好,又有编制,为什么要走呢?

党报记者的焦虑与理智

媒通社(ID:mts1000)采访胡楠后得知,其曾先后在《长江日报》经济部、党政部、新媒体、民生部、金融院做过记者、编辑,待过的部门很多,可谓老员工了。据胡楠介绍,她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签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换言之,只要自己不走,完全可以一直做下去。

10年记者生涯,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胡楠有位师兄曾刻薄地说,现在大家都羞于做传统媒体,她对此倒不以为然,真正促使她产生离职想法的,是焦虑。

2007年1月入职的她,今年迎来了第3个本命年,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其实也是这位女记者职业生涯最后的转型机会。至少在她自己看来,现实就是如此。“以后还有勇气、有能力跳出来吗?”

罕见!女记者离职卖保险,社会“守夜人”变推销员

胡楠保存的各式记者采访证

理想也有褪色时,在常人看来,记者是一个还算光鲜的身份,但对于胡楠而言,如今想静下心来好好写稿子,并不容易,每天修改、编辑通讯员发来的通稿,内心其实很煎熬。现在可以坚持,那么5年后、10年后呢?“虽然我坚信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长报都会有自己的位置,但个人未来的样子,我真的看不清楚。”在日复一日的文字耕耘中,她陷入了自我怀疑。

即便,现在许多报社仍有不少五十岁以上的资深记者或老编辑,在校对岗位上,甚至鲜有年轻人的身影,这些前辈至今仍保持着浓烈的新闻激情。对于他们,胡楠从此只能凝望与致敬。

而焦虑在脑海中肆虐才是最真实的,迅猛发展的保险业则成为她的下一个目的地。“过了35岁、女的、有娃、能兼顾家庭、收入还不错、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可以胜任。按这个要求和目前的市场行情,选择并不多。”

如此看来,去卖保险,她还是理智的。做不了心系天下的记录者,做个食人间烟火、为稻粱谋的保险代理人,也未尝不好。

“记者这个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了”

2017年的武汉报业市场的确不平静,《楚天金报》停刊,《武汉晚报》和《武汉晨报》合并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众声喧哗里,一场大的报业整合似乎即将发生在这一中部传媒重镇。但背靠这样的舆论环境,《长江日报》的广告收入却逆势上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份创刊近70周年的党报会迎来显著衰落。据悉,眼下《长江日报》正在招募新人。

即便已经离职,胡楠对于老东家也不吝赞美之词,她不断强调:“对记者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看得出来,这不是客套话。

因此,媒体单位的发展态势好,记者的成就感未必一定变高。这两天很多媒体同行联系胡楠,表达了共同的困惑,既看不到未来,又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儿。传统媒体目前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下,个人的发展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成为记者群体普遍的迷思。诸如“无冕之王”“新闻理想”这种曾无比振奋人心的词汇,也伴随着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的消逝而留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罕见!女记者离职卖保险,社会“守夜人”变推销员

胡楠在朋友圈发布的照片

胡楠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了。提起记者,大家要么认为是那种优雅从容、文采飞扬的,要么认为是标题党小编那种没有节操的。“其实大部分记者都是普通人,记者也只是一份职业而已。”

互联网媒体传播发展到移动自媒体和内容分发的阶段,从过去的“公民记者”到后来的“人人都是自媒体”,从纸媒式微语境到媒体融合潮流,这是记者持续被祛魅的过程。现如今,记者已经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神秘职业,更为甚者,部分媒体人本身的自我认同感也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和焦虑。

“少了一个记者没关系,但是多了一个保险代理人,就可以为更多家庭带来保障。”此话足以说明问题。

因而归根结底,这考验着个体的适应,即便传媒行业红利不再,像《长江日报》这样的党报,依然能够提供给员工足够的机会和帮助。如胡楠所言,走下去或转身,都是个人选择罢了。

罕见!女记者离职卖保险,社会“守夜人”变推销员

记者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守夜人”、“瞭望者”。可惜的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人选择离开。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15位来自知名平面媒体和门户的总编辑们选择离开媒体。

每一个媒体人离开曾经抛洒热血的战场,都有不舍、不甘和无奈,因为那曾经是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佐强希望每一个曾经的记者和仍在坚守的同行,永葆激情,守住初心,因为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

PS:文章综合自媒通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