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感疫苗怎么打?最新版指南告诉你!

药明康德/报道

秋去冬来,又到流感好发季节

朋友圈不少人打听流感疫苗

有的地方甚至“一针难求”

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什么人应该打,什么时候打?

打流感疫苗要注意些什么?

今年流感疫苗怎么打?最新版指南告诉你!


1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这份修订版是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18版基础上,加以调整完善而成。

修订版对于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这些人群包括: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 6月龄至5岁儿童
  • 孕妇
  • 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慢性病患者
  • 医务人员

当然,只要≥6月龄,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症,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上面讲的这些人群是需要优先接种的重点人群。

另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今年9月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这是专门针对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技术指南。

这些最新的指南和方案,对有关流感疫苗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现整理如下:

Q

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有没有副作用?

A

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如同其他医疗产品一样,流感疫苗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接种流感疫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Q

接种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得流感吗?

A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在大多数年份,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但也存在一定几率出现流感疫苗的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况,这就会影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

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感染。但是其他病原体,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接种流感疫苗无法预防这些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此类症状。

Q

流感疫苗为什么要每年接种?

A

流感病毒易于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基于对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全球各国的疫苗企业根据WHO的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

此外,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水平开始衰减。

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当然,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Q

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

A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应当在当年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那么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

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Q

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打几针?

A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以前接种过一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一剂。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

Q

孕妇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A

由于国内缺乏孕妇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数据,我国上市的部分流感疫苗产品说明书仍将孕妇列为禁忌证。

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孕妇罹患流感后发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WHO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12年版)将孕妇列为第一优先接种人群。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建议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接种流感疫苗,孕妇可在妊娠任何阶段接种。

Q

哪些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A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上次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是禁忌症,但应特别注意。

(吉兰-巴雷综合征,简称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关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与GBS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众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说升高的,也有说降低的。)

Q

鸡蛋过敏的人,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A

目前大多数流感疫苗是通过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制备的,因此会含有卵蛋白,如卵清蛋白。这是人们有这个担心的原因。

但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疫苗中的卵蛋白含量已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未将对鸡蛋过敏者作为禁忌。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自2016年以来开始建议对鸡蛋过敏者亦可接种流感疫苗。


[1] 国家卫健委.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201811/ddcb7962b5bc40fa8021009b8f72e8a7.shtml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zstd/201811/t20181105_196878.html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jszl_2251/201809/t20180921_194050.html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