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A

今天是開學報名的日子,我被學校安排發書。

早上人很多,小學生大都被家長領著來。有的學生躲在家長身後,家長就說:“看你,連老師都不叫,這麼膽小!”學生被說得更加退縮,家長就會不好意思地對我補充說:“咳,我這孩子很沒本事!”

有的學生是小聲地呢喃了一句:“老師,我拿書。”然後家長就會生氣地說:“老師叫了沒有,要大聲些!”學生被說得臉都紅了。

個別學生是領著家長來,領書時,衝著我叫著:“喂,拿書!”面對孩子這種沒有稱呼的叫嚷,家長卻是一臉的默然。

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一路歡聲笑語地走來,兩代人也會主動地和發書的老師溝通。


有些學生沒來,只有家長來了。

有些學生就單獨一個人或和小夥伴一起來了……

一個小小的發書窗口,讓我看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而此時的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微笑地面對眼前的每一位“顧客”……

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B

連續忙了一陣後,有了一些空閒,我就轉身去看這學期要上的語文課本。

不一會兒,從身後傳來一句清脆響亮的“老師,請拿份書給我。”話中裹著興奮的勁兒。我轉頭一看,是我班的陳麗麗,她開心地笑著,臉蛋像一朵綻放的花(不好意思我想不出更好的比喻),放射出快樂的光芒,那雙大眼睛因為笑眯成兩道彎彎的“柳葉”。她的表情一下子感染了我,我也笑了,說:“你好,麗麗同志!”她聽了,一朵紅雲飛過臉頰——我們聊了一些暑假的生活,她真的很快樂,每說一句話總是在笑著,她說開學了,見到老師同學很高興,又可以聽到我的課……當她拿了書,說謝謝老師,轉身離去時,我的腦海中還深深地刻著她那張燦爛的笑臉……

我真希望每位學生都能這樣,每位老師都能帶給學生這樣,或許我們做不到,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讓自己開心、開朗、熱情……讓自己的“快樂”快樂學生,讓自己也能成為學生上學的一個快樂!


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C

中午,我從校長室拿了幾張報紙下來,在樓梯口,無意間就看見章老師那班的學生黃盈盈向我微笑著,我也朝她微笑著。我前年曾教過她班美術,不錯,她還記著我。這時,她停下腳步,高興地向我打招呼:“楊老師好!”我向她點點頭。當我正要從她身邊走過時,突然她竟主動向我伸過手來。我一下子明白過來,她猶豫著不走就是想和我握手。我連忙向她伸手,就這樣,一大一小的兩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這一握手讓我難以忘記,雖然我沒有告訴她我當時的意外和激動,但這讓我一下午都非常開心……這是她——我曾在每個星期只上過兩節美術課的學生給我的最好“獎賞”!


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D

臨近下班時,一位家長一下子就拿了六張發票給我,我說:“就三個孩子讀啊,那負擔挺重的!” “是啊,只要他們能讀得起,我就會讓他們讀的!” 她看了看我高興地說,“你是璐璐的老師吧,璐璐今年被你教了,變化很大,學習很自覺,一回去就會主動看書做作業,以前不會這樣的,給你教我很放心!只要她能讀好書,我一定讓她讀到大學!”


我聽了也挺高興的,既是因為她“表揚”我,更是因為璐璐在她眼中的變化!我不覺暗暗地想:謝謝你了,璐璐,你讓你媽這麼高興,又這麼信任我,作為老師,還有什麼比這更快樂,收穫更大的呢?

當她要走時,還不時地強調著璐璐的變化,可以看得出她是很激動的。而我呢,也一樣。只是我想,我對璐璐,也沒做什麼特殊的事啊。璐璐的變化,或許那是她自己懂事了。假如我有什麼好東西影響了她,那就是我一直在和她溝通,一直在欣賞她,我會關注著她除了分數之外的東西,我喜歡她的畫,因為她愛畫畫;我喜歡她的作文裡的文字表達,哪怕有時就那麼幾句話;我喜歡看著她那默默無聞的樣子,卻總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心思在她的臉上自然地展露……是的,對班裡的每位學生,我都會看到他們自己的東西,用我的微笑,我的心——這樣,學生收穫了便是我收穫了……

記於2005年8月26日


一位小學老師的開學心情敘事,告訴你能否寫作差別在此

後記:

此文原載《班主任》雜誌2009年第2期。或許您覺得這樣的文章,平鋪直敘,簡單淺顯,竟也能發表?其實,只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寫的是個人真實體驗,一般都能被編輯看上吧。

之所以有些老師感覺文章難寫,下不了手,我以為最大的原因在於這些老師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每個所謂會寫的人,都不是一開始就能下筆成文(少數有天賦的除外),都是從塗塗改改起步的,而這正是寫日記的模樣。如同我的這篇文章,記於2005年8月26日,不過是一則日記幾個生活片段的組合,稍加整理罷了。似乎信手拈來,實質是之前堅持隨手記錄的結果,此便是所謂的功夫在平時吧!我絕大多數被報刊發表的文章都是這麼誕生的,當然更包括有幸被出版的那幾本書。一切看似水到渠成,其實功在細水早已長流,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不過,就算記日記,有些人樂此不疲,有些人卻勉為其難,甚至了無興趣。能不能寫文章,其中一個差別或許就在此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