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在吃這方面,中國人永遠都走在最尖端,上至八大菜系,下至一碗“雜碎”。

中國人總是對各種“雜碎”情有獨鍾,有北京的滷煮,有四川夫妻肺片,北方的羊雜湯,還有最著名廣東牛雜。

這些一度被認為是下水料的雜碎,如今卻儼然成為了人們眼中的精華,甚至比正肉更加受歡迎。

北京滷煮


滷煮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

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知道滷煮火燒的。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所有北京的美食中,滷煮絕對是史詩級的存在,如果你看到那個口鍋你會驚呆的,感覺整個人跳下去在鍋裡暢遊都無所畏懼。

器官們粗暴地漂浮在鍋裡,透著一股古老的包漿。像是從清朝末年開始就一直煮在這裡,等待著識貨的吃貨去發掘。

圓火燒切井子刀,炸豆腐切三角刀,冒著小泡現撈出的大腸小腸肺頭剁小塊,澆一勺子滾熱的老湯,搭配蒜汁辣椒油腐乳韭菜花。

亦正餐亦夜宵,配上三五知己,幾瓶北冰洋、何不美哉。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很多人對滷煮的恐懼其實只是一種心理因素。你只要不去想這碗裡面裝的是什麼,不要去管周遭的環境,不去理會冷冰冰的服務員,深吸一口氣,吃下去第一口。

過了這一口,你就永遠不會忘記它。

羊雜湯


去西安一定要喝上一碗羊雜湯。 除了羊之外,西安人也沒放過豬。“葫蘆頭”是西安傳統特色小吃,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銀川人的早餐有著明顯的回族清真特色和西北風味,以湯湯水水為主,比如羊雜碎、牛肉拉麵等,羊雜碎在銀川24小時都能吃,更多的是早上吃。

別看只是一碗普通的羊雜,在銀川人心中,一碗燴羊雜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寧夏,羊雜是必吃的一道特色美食。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牛雜


如果想認識一座城,往往是從喜歡吃當地的特色風味小吃開始。這就是“風味”的魅力所在,無法撼動。


潮汕人最懷念的,莫過於一碗地地道道的潮汕牛雜粿條,,一碗清湯豆芽、配上濃郁的牛骨湯和南薑末,再配上一碟蒜蓉辣醬,肉鮮腩肥的粿條,這種米漿製成的潮汕小吃不同於廣州的河粉:形狀更細、口感更彈。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印象中的廣州就是從喜歡上第一碗蘿蔔牛雜開始的...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牛雜在廣州演變出了各種各樣的吃法,霸佔了一切粵菜推薦菜的榜單。

在廣州一天四頓吃牛雜可以吃到不重樣。

早上一碗牛三星湯,配上鹹酸和韭菜熱熱的吃了,這一日開啟得竟如此完美。中午一碗牛雜河粉,頂著烈日大快朵頤,吃得汗流浹背仍九死未悔。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到了晚上就約上三五好友,圍著一鍋牛雜煲聊天,宵夜再來一碗蘿蔔牛雜,淋上混醬,多酸少辣,用蘿蔔的清甜以中和吃一整天牛雜的熱氣。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傳說它的名字與上古祭祀有關:

古代君王在祭祀農神時看到老百姓飢謹,立即下令屠宰親耕的牛,將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百葉、牛腸等放入鍋中亂燉,解救了受饑荒困擾的黎明百姓,由此這種吃法流傳了下來。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也有相傳在清末民初之際,回民廚師阿德發現,宰牛之後,肺、腸、肚等內臟常被丟棄,很是浪費,帶回家中洗淨,配以五香味料慢火煨煮,爛熟剪碎,蘸辣醬汁而吃,別有一番滋味。再加入價廉又容易入味的蘿蔔,更是“和味大餐”,冠以“和味牛雜蘿蔔”美名。

牛雜在廣東到底有多重要?

就是你能叫得出的名的地方都能吃到牛雜,而且每個地方的牛雜都有當地的特色,就像四川火鍋一樣,遍佈整個省。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牛雜的烹製主要是工序,而清洗為首要,也是決定出品後有無異味的關鍵,當然了,如果用加工好的凍品,自然就省略這一步。

其次為湯底,用牛骨湯做湯底的牛雜,牛味當然比用清水出品的要濃郁,但也不能排除清水做法,清水做法出來的會比較清淡,各有各味道。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圖片來自蘋果日報

牛雜是一樣很神奇的食物,你以為它是小食,它又可以做正餐;你以為它是平民恩物,卻有無數獵德土豪專門開車去吃。

你以為你吃飽飯不會餓,結果一碗牛雜擺在你面前,你的胃好像清空了一切關於午飯的記憶……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無論哪一個季節,牛雜都非常受歡迎,

甚至有人不惜在烈日當空之下排隊幾個小時只為一碗牛雜。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排了三小時,只為一碗牛雜

吃牛雜也變成情懷。

不管在哪個廣東的那個城市,小學、初中、高中,無論學校有幾多個校門,校門口都會有一個“牛雜阿姨”或者“牛雜阿伯”。

他們推著一部“走鬼車”(或三輪車),每逢放學就會到校門口擺檔。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這些阿姨阿伯風雨不改,日日準時,而更加風雨不改的是,牛雜檔肯定會堆滿為食的學生!

每日到放學時間,學生們都會結伴到靚姨牛雜檔吃上一碗牛雜,再心滿意足地回家,從小學開始便光顧靚姨牛雜,一轉眼已步入社會,成了日夜打拼的上班族。

但在結束忙碌的一天後,偶爾來熟悉的攤子吃上一碗牛雜,已經形成了難以割捨的習慣。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也許在某個週末的傍晚聞到角落裡牛雜香味時食指大動,突然懷念起那個煮牛雜的大鍋。

有了小孩以後攜家眷一起去吃,還是能找到從前的感覺,指著大鍋對孩子說,你爸就是吃著這鍋牛雜長大的。

老闆拿著大剪刀咔吧咔吧剪下的那碗牛雜,味道卻依然沒有變,連老闆自己調製的醬汁味道都和多年前一樣。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牛雜檔除了牛蒡、牛脆骨、牛腸、牛肚、牛板筋、牛肺這些,小小的牛雜攤上還有很多種菜品,就連添加的醬料,都有自己的

“獨門秘方”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它可能是辣椒醬和陳醋廝混,可能是柱候醬和辣椒醬雙飛;也可能辣椒醬和湯汁之間的水乳交融·····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濃郁的棕黑色湯汁,早已經成為了牛雜的標誌之一,而吸進湯汁,經過熬製之後的蘿蔔和麵筋就是無可替代的CP了!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大眾點評網友,對蘿蔔的見解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知乎網友,對於蘿蔔麵筋的喜愛

在廣東,不管城市的大小,你可能會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群人抱著一個“泡沫碗”,無視來往的人群,“毫無儀態”地大嚼特嚼。不用猜,他們一定是在吃牛雜!

無論是土豪還是窮鬼,在牛雜麵前一律平等。人人都要“站著吃”!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一家牛雜店好不好吃,看看這些站著吃牛雜的人的表情就知道了!

站著吃一碗“雜碎”,是對美食的最大尊重


覓食者其實最單純且容易滿足,只要好吃就夠了。

但難忘的,不變的,永遠是舌尖味蕾上的那份鮮香,那口味道,和紮根於記憶深處的從前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