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多次失败为何还能成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天翼用户58944


汤恩伯能受到重用,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汤还是有能力的,跟胡宗南一样,在北伐和抗战初期,汤恩伯还是战功赫赫的,不然他不会爬到那个位置上,你说他一点能力都没有肯定是不可能的。

其次,蒋介石用人,主张是“黄浙陆一”,相比较其他将领而言,汤恩伯还是比较让他放心的。有人问长江、淮河天险,为什么不让其他的虎、狗去守,而让一个猪去守,说到底还是用的放心。

第三,汤恩伯是陈仪举荐的,陈仪在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中分量极重,汤恩伯连陈仪都可以出卖,连陈仪这样的人都要起义,对汤恩伯蒋介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第四,卫立煌、陈诚、刘峙、傅作义、杜聿明、胡宗南等国民党内可用之才,要么在前线,要么投诚,要么战败被俘,只有汤恩伯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可堪造就,也就勉强一用。不然,去用白崇禧的30万人吗?

所以汤恩伯不管是中原败,还是孟良崮败,还是淮海败,都不要紧,忠诚就行。要知道,他的三大集团军已经被拆分,这样的人才能用的放心啊。


青年史学家


所谓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亦是江防总司令,但其实南京不守,杭州不守,只守上海而已。

汤恩伯在抗战末期升任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负责率部对上海及其周边的接收,1947年任第一兵团司令负责苏北方向的进攻,5月因断送整编74师被撤职,7月即起复为陆军总司令,1948年8月就任浙江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一,从解放战争期间汤恩伯的履历即可发现,他主要的职区都在江浙沪附近,对地理地型和区间内国军部队至为熟悉,衢州绥署就是指挥江南预备队的机构。随着淮海战役老蒋的精锐部队基本损失,长江防线只能以淮海残军和江南预备队负责防守,实际上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就是以衢州绥署升格而成,共拼凑了75个师约45万人,原江南部队占了一半左右,汤恩伯理所应当是司令官。



二,守江必守淮,在两淮完全被解放军夺取的情况下,蒋介石已知长江最终守不住,他需要的是死守上海争取时间,以便抢运黄金白银外汇重要资产等前往台湾,这样国军主力就得收缩上海周边而放弃江防和南京,代总统李宗仁和国防部一定会反对的(蒋已下野),那总司令人选就必须是绝对忠诚能坚决执行蒋介石命令的将领,汤恩伯可以打败仗,但是对蒋氏的忠心是绝无问题的,恩师都可以出卖。



三,长江防线的西段由华中剿总司令官白崇禧负责,以桂系部队为主约40个师25万人,那东线的指挥官级别不能过低于白,怎么着也得是个陆军上将。可是随着国军三大战役的失败,蒋介石可选之将已非常有限:卫立煌刘峙败军之将,陈诚为台湾警备总司令,胡宗南为西安绥署主任,顾祝同仍然是总参谋长,中央军三大嫡系集团的首领,也只有汤恩伯上将可用了。

汤恩伯从上海一路败到福建 又任福州绥署主任,再败,终于让老蒋对他失去信心,不再授予军权。却一路提拔汤的副手陈大庆至陆军总司令的位置上,说明汤集团的军界实力和影响力是一直存在的,京沪杭警总一把手的帽子,他戴得动。



(图为陈大庆)


度度狼gg


因为他和陈仪关系很好,他能担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陈仪的推荐。


陈仪是国民党大佬之一,也是汤恩伯恩师,1912年是陈仪安排汤恩伯在浙江陆军小学校做旁听生,后来又资助汤恩伯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汤恩伯学成归国后陈仪还把汤恩伯介绍给了蒋介石。


因为陈仪不能生育,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说汤恩伯是陈仪的“义子”,陈仪可能确实把汤恩伯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就连汤恩伯妻子都是陈仪的外甥女。


而汤恩伯也没有辜负陈仪的栽培,在抗战时期经过多方经营,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原王”。


用汤恩伯部下,13军军长石觉的话说,汤恩伯军团势力最盛的时候,一共有汤兵团最盛时有三个集团军:31集团军(13军及85军)、李仙洲之28集团军(12军及78军)、29集团军(暂15军及骑2军),另有25个独立旅。


但是在抗战结束后,汤恩伯这些兵团都被调走了,他一下子从“中原王”变成了空架子:91师遭解散、13军开赴东北、李仙洲集团开赴山东、85军编到华中、29军全部编散,当时就有人称他为“光杆司令”。所以,汤恩伯在1945年之后之所以屡吃败战,手里没有嫡系部队也是一个因素。


1947年整编74师被全歼,名义上的总指挥汤恩伯成了替罪羊,汤恩伯不但被蒋介石痛骂,根据知情人回忆,蒋介石甚至在会议上动了手,不但勒令汤恩伯下跪,还对汤恩伯拳打脚踢,汤恩伯被打的满脸是血。如果按照蒋介石本意,是准备让汤恩伯从此投闲置散的。


关键时刻还是陈仪拉了汤恩伯一把,1948年陈仪被蒋介石委派主政浙江,陈仪就在蒋介石面前竭力推荐汤恩伯,还找了何应钦,蒋介石也实在无人可用,以前信任的学生不是兵败被俘就是还在前线,而当时长江以南最强兵团竟然是白崇禧的桂系武装,汤恩伯好歹还是浙江人,抗战时表现尚可,蒋多方权衡,最后决定再次启用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应该说如果没有陈仪举荐,汤恩伯很难成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说完正题,我再说说“汤恩伯出卖陈仪”这件事情。


现在主流观点都认为正是因为汤恩伯的出卖,导致陈仪起义失败被蒋介石枪杀;但是这种说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复杂情况。之前我多次说过1948年开始,国民党多位高级将领都暗中向解放军表忠心,陈仪和汤恩伯也不例外,但是陈仪起义之所以失败,主要还是陈仪误判形势,太过高调。


汤恩伯“出卖”陈仪,完全是因为陈仪准备起义事情已经被蒋介石掌握,他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说陈仪误判形势?


陈仪1948年6月主政浙江的,1949年1月蒋介石就在名义上下野了,陈仪以为蒋介石真的大势已去,先是面见蒋介石的时候劝他出国,紧接着就在浙江大肆释放政治犯,并且将国民党特务驱逐出浙江,这一切都引起了蒋介石的怀疑,最为关键的是陈仪做事太过高调,他准备起义的事情被遭他驱逐的国民党特务毛森全部打听清楚,并且报给了蒋介石和蒋经国。


而此时汤恩伯尽管有心和陈仪起义,但是前面说了,1945年以后汤恩伯军队全被蒋介石打散调走,他此时虽然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但是手下没有一支嫡系部队,完全是光杆司令。


更何况蒋介石还经常越过他,直接指挥下面的军长。比如蒋介石就曾越过汤恩伯,把青年军37军军长罗泽叫去复兴岛,向他面谕:“你要切实掌握全权,保持高度机动性,要能在4小时内把全军整个转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汤恩伯也确实没有把握能让手下部队听他的起义,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某杂牌军抗战后被“正规化”,这个军的创始人,一个小军阀在“正规化”后本来想在长江起义,结果由于中下级军官都是中央军派驻的,他最后只拉走了自己的警卫营。


所以,在汤恩伯发现陈仪起义已经被蒋介石完全知晓后,为了自保,也为了他自己摘出来,他也只能抢先举报陈仪,当然,他也没想到蒋介石最后会“杀一儆百”,其实当时国军将领与解放军有联系的事情很普遍,汤恩伯本来以为最多软禁。(当时国共双方互相联系很多,傅作义起义后还多次和徐永昌密谈呢)


即使汤恩波出卖陈仪,解放军也没放弃争取汤恩伯,但是由于汤恩伯当时确实没有嫡系军队,又担心孤身一人起义后被算总账,所以最后想来算去,还是去了台湾。客观的说,如果当时汤恩伯手里有自己嫡系武装,陈仪起义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成了。


兰台




如果公正的评价汤恩伯,应该说这是一员悍将。作为抗日名将,他曾经是日本人最为忌惮的一员抗日将领。

在长城抗战的南口战役中,汤恩伯一战成名,他以一个师的兵力和日军的精锐部队血战20多天。和不战而逃的东北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中国的报界称为抗战英雄。

在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的军队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当机立断,歼灭了增援的日军。随后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对台儿庄守敌形成了合围,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在随后的抗战过程中,日本人都以能够消灭汤恩伯为主要目标。但他的军队行踪不定,与日军若即若离,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他形成包围。

但当日本人在军队过于突前,或者一次军队落单后,就会碰到汤恩伯军队的沉重打击。



在随后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中,战功卓著的汤恩伯被第31集团军总司令。

在1941年初的豫南会战中,汤恩伯部消灭日军9000多人。日本华北派遣军把他当做了天字第一号敌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日军都在积极筹备消灭他的计划。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是汤恩伯的滑铁卢之战。当时日军调集了60万军队,加上坦克大炮和飞机的配合,向汤恩伯的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

在这一战中,汤恩伯的军队伤亡惨重,其中有近5000人被土匪缴械。因为那几年的河南持续大旱,汤部被当地人称为四大害之一。

在汤恩伯军队撤退的过程中,本来就受到日军的重创,再加上当地人民的攻击,他的军队大失元气。



在解放战争中,汤恩伯被任命为第一军团司令官,参与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随后因为74师的被歼灭,汤恩伯被蒋介石撤职查办,之后又让他代理了陆军总司令。

1948年12月,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蒋介石认为北方已经靠不住了,他任命汤恩伯为京沪警备总司令。到了1949年1月又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但这这是国民党在政治经济上已经破产,军事上更是一败涂地。不管是军心还是民心,都已经涣散。

不客气的说,就算是韩信再世、岳飞重生,也挽救不了国民党败退的命运。



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汤恩伯的恩师陈仪在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时候,贪污腐败,诱发了台湾228起义,被蒋介石免职。

随后陈仪又担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他看到大势已去,就秘密的和共产党联系,甚至还希望汤恩伯能率部起义。汤恩伯向蒋介石汇报了这一情况,陈仪被软禁,后来在台湾被枪决。

山东野战军席卷京沪杭,迅速攻破长江天险,汤恩伯不得不退守厦门。在最危急的关头,他指挥自己的军队将国库财物尽可能地运往台湾。

虽然汤恩伯被免除了一切职务,但他的副手陈大庆后来担任了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说明蒋介石还是信任他的。


新知传习阁


因为是老蒋的嫡系啊,既然李宗仁这个桂系做了代总统,那么好,我就让我的人做京沪杭的警备司令!

老汤还是很能夺权的,1941年冬,蒋鼎文继卫立煌之后到洛阳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做了汤恩伯的顶头上 司。汤非但不就范,反而分庭抗礼。1943年夏,汤保荐其嫡系亲信张雪中做了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将蒋鼎文门下的军阀、官僚、政客等渐渐地拉到了叶县方面。他还以黄埔系统奠定自己的人事基础,重要职务均交给黄埔生。对容纳不了的黄埔生,想方设法向外推荐。凭这一手,他在与蒋鼎文的政争中,完全占了上风,这就为后来蒋鼎文大肆黑汤埋下伏笔。

在中原大战的失利后,蒋介石将汤恩伯调往重庆面训,11月,汤就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率部紧急驰援独山,1945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总司令,下同年5月,奉命率领所部进入广西,与张发奎合力收复了桂林。1946年7月,汤恩伯就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率部参加了对苏皖我区的进攻。1947年3月,就任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属下第一兵团司令,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其所属之整编第七十四师、第八十三师一个团于孟良崮被山东我军一举歼灭,重点进攻 被粉碎。1948年,调任衢州绥靖主任,所部在又淮海战役中,遭到歼灭性打击!


李三万的三万里


在国民党将领中最饱受争议的一位便是汤恩伯,他于日军曾经血战过台儿庄,他是国民党青天白日勋章的早期获得者,他以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从武汉会战到枣宜会战,他被日军所忌惮,但他却没有换来荣誉。



汤恩伯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便是豫湘桂大溃退,使得国军损失惨重,丢盔弃甲,成为了国民党战史上的耻辱,三十八天更是丢失了三十七座城池,使得这位号称中原王的一大国民党派系势力首脑跌落到了人生低谷。河南人民更是精辟,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水旱蝗汤,河南四荒”,这位主政河南的大员可见一般。




但是老蒋对这位心腹还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尽管有过失败,但依旧重用,而在内战爆发后,汤恩伯成为了陆军副总司令,兼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后其部整编七十四师于孟良崮被全歼,老蒋一气之下将汤恩伯撤职。但撤职没多久,老蒋又开始起用,在解放战争后期,汤恩伯出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由他指挥的长江防线却一败涂地,从厦门退到金门,从金门退到台湾,终于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至于老蒋对汤恩伯的重用,其实是有原因的,汤恩伯首先是个浙江人,而且他对于蒋是极其忠心的,很早就追随了蒋介石,有着很深的资历,尽管多次失败,但他的忠心还是值得老蒋托付的,在国民党败退的情况下,他帮助老蒋多次将大陆财物运抵台湾,成为了老蒋的依托。

而相比于汤恩伯的失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在那种背景下,失败已属必然,其尽管军事能力一般,但他对于老蒋的忠心就依然能让他身居高位。


绝笔历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汤恩伯之所以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关键是汤恩伯完全符合蒋介石的用人的3个标准。即浙江人人,黄埔系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蒋介石也是冒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就是对自己忠心。汤恩伯这三点都具备。

汤恩伯。生于1900年。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在抗日期间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也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在战绩上应该还是不错的。属于日本比较忌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这也是蒋介石重用汤恩伯的原因。但汤恩伯部队的军纪极其太差,在河南的时候,造成河南平民倒戈帮助日本人占领河南。有人认为河南人以“水旱蝗汤,形容汤恩伯。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奉蒋介石之命进攻山东,但由于指挥失误,导致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引发蒋介石极度震怒,被撤销一切职务。在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国民党统治核心区域,当年5月败走厦门。去台湾以后就免职在家。1954年,赴日本治胃。6月2在日本东京去世。

蒋介石之所以让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关键在于汤恩伯忠心。也是为了监视在南京的李宗仁,便于将在中央银行的黄金,美元运往台湾,应该说,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准备放弃大陆了,他需要就是汤恩伯来争取时间而已。还有一点就是汤恩伯在国民党所有高级将领里名声最差的一个,都不愿意与其交往。都认为其是卖师求荣之辈。所以汤恩伯除了依附蒋介石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出路。但蒋介石只是重用汤恩伯但却不信任汤恩伯。


清水空流


题主的问题有误,汤恩伯是悍将,不是经常失败的将军。至于汤恩伯为何能成为京沪杭警备司令我们要仔细说一下。

1、任职渊源

汤恩伯和京沪地区的渊源很深。抗战胜利后,就负责京沪地区日军受降;之后更是担任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

在孟良崮作战不利后,汤恩伯被撤职查办,之后担任代理陆军司令。

(汤恩伯)

在1948年初,担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在淮海战役期间,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负责整个区域的警备部署。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自然而然升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从任职上看,汤恩伯从衢州绥署到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和他的战功与人才凋零也有关系。

2、战功

许多人认为汤恩伯战绩差,主要源自对不准确的回忆录的相信。

其实汤恩伯是难得的悍将,抗战中南口会战,徐州会战,豫南会战、枣宜会战都取得较大战果。

在抗战末期,率部参加桂柳会战、雪峰山会战、广西大反攻。

(南口会战)

他的主要失败的战役就是豫中会战,但主力部队没有受到歼灭性打击,在守卫豫西中依然可以。孟良崮战役指挥不利确实是问题。

3、人才凋零

三大战役后,国府的高级将领基本损失殆尽。卫立煌、刘峙败军之将;傅作义投降,杜聿明被俘。蒋介石手里已经没有特别堪用的老资格战将。

汤恩伯是其中资历最高,战绩最好的,自然就得顶上去。

(渡江战役)

总结:

汤恩伯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任职更让他容易获得京沪杭警备司令,且他的战功与三大战役后人才凋零的困境也只有他合适。

其实渡江战役没人能指挥成功,平心而论,汤恩伯在上海战役期间指挥还是可以的。

参考文献:

李淑红. 解放战争时期南京解放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胡明华.粟裕与渡江战役作战部署的调整和完善[J].军事历史研究,2009(02):31-43.

马军. 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值得看)[D].复旦大学,2004.

田中初.汤恩伯与浙江[J].浙江档案,2002(03):38-39.

陈传刚.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区级指挥机构的演变[J].军事历史研究,1996(04):76-80.

陈廉.关于渡江作战任务、时间、部署的确定[J].中共党史研究,1991(06):33-4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当时应该是老蒋亦是无人可用的状态!

汤恩伯的辉煌

正常来说汤恩伯不是老蒋的嫡系,以前是浙江讲武堂毕业,在浙军陈仪部下任职,陈仪非常看重他,就推荐他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任继续跟陈仪混。

但是汤恩伯回国就赶上国民革命军北伐,陈仪和汤恩伯就投靠了老蒋。

汤恩伯深知想要在老蒋的手里混出点名堂,必须满足黄浙陆一,自己是浙江人,就差黄埔的出身了,直到1928年汤恩伯经过多方运作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担任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从而加入黄埔系。

再加上汤恩伯比较会办事,对老蒋或者老蒋身边能说得上话的人,是极力示好,因此,汤恩伯以后起之秀的身份,快速生前,就跟坐火箭一样。

1931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中将师长,由于屡立战功,到1935年就升任为陆军中将,也在黄埔中自成一派。

全面抗战爆发后,汤恩伯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和20军团军团长,1938年更是在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中表现突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在此后的多次对日作战中,汤恩伯也有诸多亮点的表现。

后来更是担任战区副司令,管理河南抗战,也因此被称为中原王。

日军对汤恩伯十分忌惮,以汤恩伯为天字第一号大敌,可见巅峰时期的汤恩伯有多厉害。

汤恩伯的落寞

所谓,巅峰过后就是落寞啊!

这一点在汤恩伯身上展现的是淋漓尽致,1944年,本来再加持一年日本就投降了,关键时刻日本人来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大进攻,也就是豫湘桂战役,参加这场战役的中方高级指挥官,第一战区司令和副司令的蒋鼎文、汤恩伯对其军事生涯都是一场无法磨灭的痛。

改战役,中国参战兵力达130余万,日军不过41万余人,结果是中国伤亡50-60万,日军仅伤亡10余万,豫湘桂成了大败退。

老蒋对汤恩伯也很失望,但是打仗这个东西,真是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再此之前,汤恩伯在战场是所向披靡,在此之后则有些惨不忍睹了。

1947年汤恩伯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参加孟良崮战役,下辖李天霞、张灵甫、黄百韬等部,率领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结果就是后面精彩的故事,张灵甫由于冒进陷入包围,而国军救援不利,最终导致张灵甫的王牌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

本来一片大好的剿匪形势,一下子就反转了。

老蒋气的是大呼娘希匹“汤恩伯免职,李天霞枪毙”。

老蒋最后能用的人不多了,只能选择汤恩伯了

孟良崮战役是三大战役之前,老蒋的重点进攻阶段,汤恩伯打了败仗之后就闲了一阵,这一闲就是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局势岌岌可危。

1949年一月,老蒋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凭借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地区。

为什么老蒋会用汤恩伯呢?

首先是汤恩伯虽然打了几个败仗,但是无论资历和能力都在那了,早在抗战时期就是战区级的司令,再加上没有参加三大战役,此时拿出更像一把秘密武器。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老蒋把顾祝同、刘峙这些都钝的不能再钝的刀都拿出来试一试,何况是汤恩伯这把还没有钝的刀了。

其次,老蒋能够用的人真的不多了,后期打的都是大兵团作战,跟以前的国共内战有所不同,能够参加大兵团作战的,必然能力卓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蒋的部队,实际上还真的缺乏大兵团作战的人物。

而且这个警备司令的人选并且是自己嫡系的,老蒋可以重用的那些嫡系,不是在三大战役上被俘虏了;就是成了惊弓之鸟,除了跑就是跑;还有一些没能耐的,先被安排去了台湾。

最后老蒋只能选择汤恩伯了,看看他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结果是汤恩伯在上海没抵挡住几天就被击溃了。

到了台湾,在台湾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还要追究责任,汤恩伯也因此是闹得替老蒋背黑锅,替国军背黑锅,最后汤恩伯在台湾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想要出国看病,老蒋还不许,说“有大错的人没有资格去国外看病”。


史论纵横




汤总司令虽然晚年名声发臭,但是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他很够格了,能为了蒋介石卖了陈公洽,这么忠实的鹰狗去哪找?

汤恩伯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我们许多人总说他不会打战,但是隔壁的日本人却认为他战术让人捉摸不透,尤其是在豫南会战后更是将他当作“天字第一号敌人”。汤恩伯前期靠着作战勇猛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然后迅速崛起,可是到了后期却仿佛不会打战了,实际上很多国军将领也都给人这种感觉。

汤恩伯虽然想尽办法想要重新获取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但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已经离崩溃不远了。

汤恩伯惴惴不安地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以后,果断被蒋介石毫不留情地抛弃了,结局更是凄惨,想着去日本将病治好,结果反倒稀里糊涂地死在了日本人的手术台上。



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时候已经是1949年1月,此时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是什么情况?

辽沈战役中,我军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廖耀湘、郑洞国、范汉杰被俘,然后侥幸逃脱的卫立煌简直堪称我党的“卧底”。

淮海战役中,国军伤亡及被俘与改编者55万余人,黄百韬、邱清泉、熊绶春阵亡,杜聿明、黄维、杨伯涛、吴绍周被俘。

平津战役中,国军伤亡及被俘与改编者52万余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国民党华北伪"剿总"总司令傅作义起义。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阵亡。

此时,如胡琏、李弥、刘峙、卫立煌这些人蒋介石也有点慌了,总感觉不能用也不敢用了。这也怪蒋介石自己,仗着自己不入流的军事水平盲目地指挥这指挥那的,被手底下的人拍马屁拍得忘乎所以了,也不愿听从别人的建议,结果好好的局面让他自己给毁了。



汤恩伯屡吃败仗为何还被蒋介石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汤恩伯当时做了件让人很不耻的事。

陈仪眼看蒋介石和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了,所以有心起义,所以想到了自己提携起来的汤恩伯,事实上汤恩伯虽然遭到了冷落,但是仍然比陈仪有权有势,如果能拉汤恩伯入伙的话,起义的效果必然会更好!

陈仪让人去给汤恩伯当说客,汤恩伯听完也没说拒绝也没说同意,只是故意吊着陈仪,然后转过头便将陈仪要叛变的事告诉了军统。汤恩伯出卖陈仪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忠于蒋介石,更因为他想借此重新获取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所以蒋介石总得在表面上给他点甜头。

蒋介石很尴尬,好好的局面居然让自己给玩死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场战役过后,不要说什么划江而治了,国军主力损失这么惨重,继续打下去连南方都快保不住了!

这时候的京沪杭是什么样的存在?和当年淞沪会战后的南京的情况差不多,谁都知道保不住,但是又不能随随便便交给人,毕竟这回很没面子,更重要的是对军心士气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守还是要守的,怎么守,让谁守是个问题。但是,守京沪杭的应该是个足够有分量却又可以抛弃的人,那么曾经任过京沪卫戍总司令、南京警备司令的汤恩伯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这时候的蒋介石能用的人已经不多了,适合用在收拾京沪杭这个“烂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胡琏、李弥这些人还可以留着以后用,这汤恩伯今天能够出卖陈仪,难保明天不会出卖他蒋介石,汤恩伯因为出卖陈仪的事,在蒋介石心里面已经不可靠了。

所以,蒋介石将汤恩伯放在京沪杭,不是因为汤恩伯能让他放心,也不是因为汤恩伯有多能耐,而是因为汤恩伯已经被蒋介石放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